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探秘:数十位海归博士为啥扎堆东海做“岛民”

来源:浙江大学时间:11-01

最近,海洋的话题很火!习近平总书记就再次强调“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而他当年在浙江工作时说过:“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是依靠海洋走上发达之路,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话被一群高智商的人记到现在呢,于是有了一段漂浮于东海的传奇!

一年多来,就忽然有几十位海归博士争相去做了东海“岛民”,那绝对是咱国单位面积博士最多的海岛。大江东工作室很好奇,派了东妹去一探究竟,发现这群来历不凡的“岛民”,都在忙着和海洋有关的事业……

 

能在大海中走多远,海洋工程技术是基石,这恰是中国的短板!一位海归专家告诉东妹:“在美国,顶尖海工学科是国家机密,招生要’政审’,三代白人才能报考!”

中国学者岂能服输。一年半之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在东海舟山岛成立,纷至沓来的学者们加盟,共同志向是奋力补上“短板”。这所学院“野心勃勃”:向全世界招募优秀海洋人才,瞄准世界海洋工程技术的尖端,为中国走向海洋培养更多人才!

浙大登高一呼,人才八方云集

在中国一流大学,鲜有设立海洋工程学科。“中国梦,首先解决海洋强国梦。横在中国眼前的海洋战略瓶颈,就是海洋工程技术薄弱,比如送电送水,无土培植,或者怎么运输土,怎么防止水土流失……像海洋岛屿建设,就要靠强大的海洋工程技术支撑。还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利用、海水淡化、海洋传感器、深海潜水器、水下通讯……浙江是海洋大省,浙江大学工科实力雄厚,实现海洋强国梦想,我们义不容辞。”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说。

要建设一流海洋学科,必须具备一流师资力量。浙大登高一呼,人才八方云集。

引进的第一位海洋工程专家,是冷建兴教授,他于2009年进入浙大,担任海洋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建设和研究所筹建,他担任过国家“十五”863重大攻关项目“7000米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总装及集成”课题副组长。

2015年,徐志伟教授从美国回来创办企业,得知要建海洋学院,立刻改弦更张,6个月后成为“岛民”,不久又入选“国千”人才,专注海洋电子专业。我国的渔船通讯仍像BB机一样只能单方通讯。徐志伟率团队攻坚克难,要把通讯提升为对讲机式,最终让海上同陆地一样方便“打手机”。

才一年多,海洋学院已有一支110人的专任教师。其中12人是“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获得者和“求是特聘”学者,44%是海外知名高校博士,58%是海归。

这群新岛民,有英国华威大学的胡鹏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宋宏博士、华盛顿大学的袁野平博士、南安普顿大学的江宗培博士……像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Thomas Pahtz博士从事泥沙动力学、颗粒流及近海动力学研究,连续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外国青年基金资助,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新岛民青春洋溢。53%不满35岁。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海洋学院党委书记朱世强很看好,“他们是学院的未来!”

校园全景

人造海浪,捕获潮流能……见惯大场面的学者,也为一流实验设施激动

在舟山摘箬山岛,浙大建了一个海洋工程材料试验场,可在水下、水面、潮间带和露天四个环境中测试各种海工材料。一个灵敏的传感器,如果在海底呆一礼拜,温度、潮流、盐度、微生物……会对它造成哪些影响?现在,东海海域工程建设用到的所有材料,必须事先在当地海洋环境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跨海大桥、海底管道、远洋巨轮,无不受益。

小岛的水下,布置着海洋流发电装备——酷似“水下风车”,能直接捕获海水流动动能并转换成电能。茫茫大海上,如何利用风、阳光、海流……这些自然能源,通过独立的微电网发电,就是小岛给出的答案。

海洋学院一方面直指从资源到产业的“高精尖”课目,另一方面填补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薄弱点。

短短一年,学院初步建成海洋工程“三池六槽、一筒一台”大型室内实验设施群,与摘箬山海洋生态科技岛海洋工程试验设施群结合,形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技术和海洋工程装备试验体系,“高精尖”初露头角。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冷老师,也为国内最先进的实验设施激动。

东妹在港工馆采访时,张大海副教授及科研团队正在往返式波浪水池中模拟制造人工上升流。电脑发出指令,造波机叶片启动,波浪从水池一端蔓延开来,迅速扩展到整个2800平方米水面,平行波浪、弧形波浪、网状波……张大海说,这个课题将海底富营养盐水体提升至海水浅层,促进浮游植物成长,可极大提升海洋生产力,帮助东海渔业资源恢复。

制造人工上升流,需要利用太阳能、海流能和波浪能等海洋中特有的多种能量,但自然中的海流能、波浪能难以捕捉,团队完成大量实验后,需出海到风浪里逐一检验,他们每年一半时间在出海。大家没有抱怨,而是兴奋:“实测条件一流,全国绝大部分潮流能资源在舟山。浙大学术支持至关重要,潮流能的一次能量捕获,涉及到装备有机械装置、传输需要的液压传输,发电要靠电力电子,并网需要电机电气,浙大学科齐全,大家精诚合作,推进速度当然快了!”

金海重工、河海大学、海洋二所和中船715所等接踵而来,携手人才培养和研究;美国夏威夷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西澳大学、印尼万隆技术学院等纷纷签约合作。

2015年10月,浙大海洋学院在刚启用的舟山校区举办第二届全国海洋技术学术会议。与会的400余名海洋学者同意该会议永久落户舟山,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三届会议将如期在今年5月召开。

落户舟山岛,就要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去年3月初,学院物理海洋研究所张继才副教授等5名青年教师,分赴舟山市发改委、科技局、海洋与渔业局挂职——学院和舟山市委组织部每年联合设置一批人才项目,着眼国家级项目培育,探索形成创新创业联盟,让产学研围绕区域发展无缝转化。

摘箬山岛浙大外海实试基地

望洋兴奋:为了圆梦,再苦也值

“不到海边如何搞好海洋科学研究?”2012年,得知当时的海洋系将迁至舟山办学,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归国应聘的佟蒙蒙博士毫不犹豫。

袁野平颜值很高,出生在成都,却酷爱海洋。从美国博士毕业后来到这里,她很兴奋:“实验室条件太好了!出海观测也方便。”

这位川妹子“泡”在了海里:到河口观测,每天须在船上工作数小时,一去一周;近海观测,船要到大陆架,一去一两周;如果去远海,最少得一个月!让一般女孩子望而生畏。但袁野平很淡然:“我喜欢自己的专业!”

海岛不通高铁,回浙大本部也要4个多小时。但他们在意的,是优越的实验条件。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贺治国点赞道:“这里是长江入海口,长江来的泥沙非常细,量大,又有钱江潮、入海口风暴潮,舟山群岛又对海流造成影响。这样的动态复杂过程,全世界少有!”

自古以来,浙江近海含沙量高,打一瓶水上来,全是泥沙。近年来,长江上游来沙越来越少,对浙江沿岸潮滩演变影响重大。陆缘条件变化了,潮滩将如何演变,区域沿岸经济社会人口又该如何应对?

“我们的杭州湾沿岸泥沙运动问题研究,吸引了外籍专家。这里有潮滩,有大小洋山和宁波港这样的世界一流港口码头,又有独一无二高浑浊、高含沙量海水,全世界都存在的航道、港口、码头泥沙淤积问题,在这里全部存在,太有学术吸引力了!”贺治国说。

海洋科学系副主任、海岛海岸带研究所所长吴嘉平教授来舟山4年了。东海赤潮越来越严重,让浙江最大的渔业基地基本荒废。“过去说利用海洋,研究捕捞、养殖。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像陆地上种庄稼一样开发蓝色养殖,比如大型海藻养殖,不但有经济效益,一单位面积大型海藻,能吸收18单位重度氮,50单位磷,对治理赤潮将起关键作用!”吴老师说。

短短一年多,各项科技研究已逐步深入。

校区建设,基本实验条件建设,学科建设,人员招聘,实验室老师培训,本科研究生培训……冷建兴教授没在晚上一点之前睡过觉,即便骨折了,仍拄着拐杖来到课堂。

他着急:“今年我们有了第一届从舟山校区走出去的学生。随着中国海洋大开发,这个行业人才奇缺,更别说海工装备的落后现状,我们得快些,再快些……”

刚从湖北招生回来的贺治国发现,很多优秀学生对海洋专业有兴趣。“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今天的付出太值了!”

“水下飞机”实验团队的工作日常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顾春)

  

标签:
责任编辑:zj001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