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广东海洋大学2018届毕业生资源信息专业介绍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时间:11-02
广东海洋大学2018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研究生处 农村区域与发展 研究生 17 海洋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本科生 73
农村经济管理 研究生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生 64
行政管理 研究生 40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科生 69
物理海洋学 研究生 7 经济学院 经济学专业 本科生 139
海洋化学 研究生 7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生 13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研究生 5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生 187
机械工程 研究生 5 工业工程 本科生 63
作物栽培学与耕种学 研究生 1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生 124
作物遗传育种 研究生 3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生 65
热带园艺作物学 研究生 1 工业设计 本科生 68
植物病理学 研究生 1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生 14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研究生 2 软件工程 本科生 144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研究生 3 物联网工程 本科生 64
动物生产学 研究生 1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本科生 223
养殖 研究生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生 62
种业 研究生 2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海洋技术 本科生 34
植物保护 研究生 2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生 134
食品工程 研究生 11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生 222
食品加工与安全 研究生 10 自动化 本科生 75
海洋生物学 研究生 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生 87
水产养殖 研究生 14 通信工程 本科生 131
捕捞学 研究生 1 化学与环境学院 制药工程 本科生 218
渔业 研究生 4 环境科学 本科生 71
音乐 研究生 6 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科生 71
舞蹈 研究生 4 航海学院 航海技术 本科生 1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生 21 轮机工程 本科生 133
研究生合计 183 交通运输 本科生 75
水产学院 水产养殖学 本科生 215 轮机工程(陆上) 本科生 103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本科生 66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生 232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方向) 本科生 70 汉语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 本科生 73
生物工程 本科生 7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生 76
海洋与气象学院 海洋科学 本科生 144 新闻学专业 本科生 75
大气科学 本科生 106 编辑出版学专业 本科生 75
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生 222 法政学院 法学 本科生 373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生 150 政治学 本科生 74
农学院 动物科学 本科生 139 社会学 本科生 155
动物医学 本科生 13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生 294
园林 本科生 153 日语 本科生 75
园艺 本科生 72 中歌艺术学院 音乐学 本科生 113
植物保护 本科生 70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生 48
生物技术 本科生 68 环境设计 本科生 82
农学 本科生 75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生 21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生 133 美术学 本科生 22
会计学 本科生 142 产品设计 本科生 53
财务管理 本科生 141 舞蹈编导 本科生 143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生 75 表演 本科生 92
行政管理 本科生 150 体育与休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生 70
旅游管理 本科生 144 休闲体育 本科生 63
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生 73 本科生合计 7933
总计 8116

广东海洋大学专业介绍

 

一、研究生专业(含硕士、博士)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硕士点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硕士生导师9名。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6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28项、市厅级项目33项,到账经费446.33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论文243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7项、市厅级12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方向

研究我国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及应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中国区域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完善;城乡差别与和谐城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型社会的建设;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海洋强国战略方向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梦与海洋梦。 

(二)物理海洋学 

本硕士点设在海洋与气象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和“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等研究项目100余项,到账经费8000余万元。在《J. Geophys. Res.》、《J. Phys. Oceanogr.》、《Cont. Shelf. Res.》、《中国科学》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海洋与气候变化方向

采用物理海洋为主的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南海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立体观测技术、南海与周边大洋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等研究,探究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2、海洋波动与混合方向

运用海上调查、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南海海洋波动与混合的时空特征、动力过程、能量传播及生成机制等研究,探究海洋波动混合对海洋大中尺度动力过程及物质输送的作用规律。

3、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物理过程耦合方向

运用遥感观测手段结合现场水文生化调查,借助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开展南海环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探究南海海洋物理过程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机理。

4、河口、海岸动力学方向

借助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研究南海北部海岸带波浪、潮汐、海流、河流等海岸动力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岸滩植被、海岸建筑等的相互作用,为岸滩的环境评价以及海岸带工程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海洋化学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人。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及“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和“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等30余项。在《J. Applied Polymer Science》、《Fusion Eng. Design》等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5项,其中省部级三等奖2项。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方向

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物理过程,研究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耦合。揭示南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点,为南海的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2、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化学方向

以南海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生物手段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化学改性与功能化研究,改进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与绿色化生产技术,开发利用南海主要经济品种和稀有资源。

(四)海洋生物学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1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36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部级81项,到帐经费53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7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海洋经济动物发育生物学方向

主要开展针对南海海洋经济物种生殖细胞的发生、胚胎发育、种质资源与种质保存、遗传育种、基因组学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2、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保护方向

主要针对南海海洋生物、尤其是渔业资源、红树林和珊瑚礁等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开展系统研究;对常见的海洋生物疾病及其防控开展基础研究。

(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硕士点设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第九轮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3名;拥有省级平台6个、市厅级平台2个、校级平台4个;其中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1个;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10余项、省部级40余项,到帐经费2000余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论文1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2项,其中省部级2项。本学科以机械制造、石化、钢铁、港口等大型企业相关的机械装备,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装备与技术,家电产品以及节能动力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相关行业的技术难题,提供科研服务。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方向

运用现代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于石油、钢铁、港口、家电等行业,解决其机械制造和家电新产品研发等生产中急需的科学和技术难题,着力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

2、海洋装备及制造工程技术方向

主要围绕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对海洋油气钻采、智能化集约化海洋渔业、工程材料及装备海洋环境腐蚀与控制、海洋可再生能源及海水淡化等方面的配套装备与技术进行研究,为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3、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方向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节能设计、热工设备和动力设备的节能性能研究。将先进制造技术和热科学技术理论结合,从节能角度提高产品或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六)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设在食品科技学院,博士授予工学学位,硕士授予工学学位或农学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水产品贮藏与加工方向

以南海大宗水产品资源为原料,重点开展贮藏加工特性、保活与低温流通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南海区乃至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2、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方向

以南海海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功效评价、规模化生产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海洋保健品、药物和天然高效抗菌剂等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3、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

围绕南海水产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华南地区水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4、农产品深加工与保健食品开发方向

以岭南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为对象,重点开展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亚热带果蔬精深加工和食品新资源研究与保健开发等方面研究,为亚热带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到帐经费5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9项,其中省部级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热带作物栽培生理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理论和技术,为该地区的作物生产、科研及教学等领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2、热带作物耕作制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根据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土壤等特性,建立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和肥力培育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八)作物遗传育种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2000年开始招生,为第七、八轮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名、教授5名、博士8名,其中2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先进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研究平台和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热区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及分子生物学等10个条件完备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30项,到账经费6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5项,培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新品种近20个,其中“博Ⅱ优15选育与推广”获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设以下3个研究方向:

1、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方向

开展作物育性研究,探索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和超高产育种规律,培育作物杂交种。已培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15个,在粤、桂、琼三省(区)累计推广2500万亩,增产稻谷12亿公斤。5个品种连续多年被遴选为广东省主导品种。

2、能源作物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方向

开展基于基因组学的能源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目标性状分子数量遗传研究,发掘、定位和克隆关键基因,阐明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机理,揭示复杂数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杂交种。

3、作物营养高效与抗性育种方向

研究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利用效率及抗旱耐盐性,揭示其遗传规律,开展种质筛选和创新,培育营养高效、水分高效和抗旱耐盐新品种。

(九)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系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9名,其中教授7名(二级教授1名)、博士学位者7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多人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其中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2名、理事5名。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特种经济动物子平台1个,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家禽育种中心,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动物繁殖学”1门;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30项,到账经费5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23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部级6项。设有2个研究方向:

1、动物遗传资源利用与品种选育方向 

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资源的评估与保存、选育和利用,开展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其重点和亮点在于贵妃鸡、珍珠鸡、麒麟鸡、怀乡鸡、雷州黑鸭及狮头鹅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2、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方向

主要从事动物生殖生理、动物繁殖技术及动物繁殖毒理等方面的研究。其特色与优势在于动物干细胞研究、生殖调控研究及动物胚胎工程与生物技术。

(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1年,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生导师10人;仪器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有“广东省高等学校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和广东省特色专业。近5年,共承担科研项目52项,其中省部级25项,到账经费500万元;主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6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5项。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1、动物营养方向

主要从事动物营养需要、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营养价值评定、养分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营养调控、营养模拟与预测,营养平衡以及营养技术与其它生产技术的集成和分子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面向生产实际需要,依托理论研究进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与技能协调是本方向的特色和优势。

2、动物营养与环境方向

从动物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多层面研究环境因子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规律及饲料安全性评价方法,重点研制适应于不同环境的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生产方法。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相结合,将传统畜禽饲料生产与水生动物饲料生产相结合,将畜禽优质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优质高效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是本方向的优势与特色。

3、动物营养与免疫方向

主要研究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为改善动物健康水平,保证畜禽产品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十一)热带园艺作物学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岭南水果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1人;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个、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个。近5年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40多项,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热区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机制,研究热区园艺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健康种苗培育与快繁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培养园艺作物生理及栽培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高级人才。

2、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方向

本方向主要开展热带园艺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利用研究,开展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与基因分离,开展杂种优势利用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培养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品种培育方面的高级人才。

(十二)动物生产学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于2014年开始招生,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名、获博士学位者9名、硕士生导师8名。拥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有“动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繁殖学”等2门,“动物繁殖原理与生物技术”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30项,到账经费5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4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设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畜禽优质高效生产方向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畜禽环境生理与环境控制,包括畜禽应激、适应、行为及动物福利与保护,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等;(2)畜禽生产体系及技术的优化,包括畜牧业产业布局优化、畜禽种群(群体)结构优化、畜牧场设计与畜禽生产工艺优化,各种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

2、动物安全生产方向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畜禽生产过程安全控制,主要以畜禽群发病的防治为重点,研究集约化、规模化畜牧业生产条件下动物群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2)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主要以畜牧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为重点,研究不同生产环境(如环境应激、饲料毒物等)、生产方式和用药制度(如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及停药时间等)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措施,研究畜禽质量安全监测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十三)水产养殖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1999年,现有双聘院士1名、珠江学者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9名;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2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99项,到账经费63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2项,其中省部级9项,其中“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河蚌有核珍珠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日本囊对虾和斑节对虾地膜覆沙池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分别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设有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子工程方向

从事鱼类等华南主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选育和杂交选育、人工繁殖、大规模种苗生产和高效健康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进行基础生物学、繁殖生态、形态发育、养殖生态、养殖生理、养殖营养、生物能量、种苗繁育及养殖模式等理论研究和人工繁殖、种苗大规模生产、低耗高效健康养殖、抗寒应急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方向

主要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理论、繁殖技术、生殖生态学、生殖和生长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性别控制及性转化等生物技术育种原理及技术;研制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种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高新技术及产品。

3、水产经济动物免疫学及病害控制方向

以南方水产养殖鱼、虾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海水鱼类免疫机制特别是分子免疫机理与免疫记忆细胞、鱼类弧菌病与病毒病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探讨病原、环境、宿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常用渔药的安全使用规范;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不同病原株的共同抗原,研发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新型渔药如疫苗、免疫学诊断技术等。

4、贝类增养殖及珍珠培育方向 

针对南海海域的特色贝类资源尤其是珠母贝,深入开展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及珍珠培育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马氏珠母贝的种质资源研究、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的培育、优质海水珍珠的培育技术及养殖技术规范;企鹅珍珠贝、珠母贝(黑蝶贝)和大珠母贝(白蝶贝)的增养殖与珍珠培育技术;墨西哥湾扇贝、华贵栉孔扇贝、东风螺等南海经济贝类育种及养殖。

5、水产经济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以解决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与安全、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开展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营养免疫与环境营养学、分子营养学、饲料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及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饲料开发。

6、水域生态学方向 

主要研究生态调控与营养调控降低养殖自身污染技术;水产经济动物种群生态、养殖容量与养殖生态环境调控技术;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十四)捕捞学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11年,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8项,到账经费2760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具渔法学方向

主要研究渔具选择性与生态友好型捕捞技术、渔用材料适配特性、渔具系统动力学、渔具设计与模型分析、渔具标准等,具有典型的南海热带与亚热带特色。

2、设施渔业与管理方向

针对南海渔业特点,主要研究抗风浪网箱、人工鱼礁和海藻场等渔业设施结构性能、水动力试验方法、理论计算与模型分析、渔业科学管理体系开发与构建。

(十五)渔业资源

本硕士点设在水产学院,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3年,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有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项,到账经费28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140篇;获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1项。设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向

主要研究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2、渔业生态环境方向

主要研究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渔业水域环境检测与保障技术、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渔业环境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探索退化渔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遏制水域环境恶化趋势。

(十六)行政管理

本硕士点设在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始于2006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1名(其中2名兼任博导)。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60余项,到账经费16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行政学理论知识扎实,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海洋管理与政策方向

研究海洋权益维护、海域使用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执法等方面的管理和政策问题,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2、地方政府管理方向

研究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组织、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地方政府竞争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大问题,以达到提高地方政府行政绩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公共组织管理方向

研究公共组织经典理论、公共组织战略与危机管理、公共组织职能再造、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公共组织制度创新以及中国特色公共组织发展等问题,以实现公共组织的全面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4、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

研究社会管理体制、内容、模式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关系人民生活的住房、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通过健全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促进社会安全,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十七)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1、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本专业学位点设有2个研究方向:

① 食品加工方向

以南海大宗水产品和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围绕食品原料特性、食品保鲜与加工技术、食品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② 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

围绕食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本领域设在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本领域始于2008年,现有硕士生导师12名。近五年,本专业承担科研项目180余项,到账经费1700多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等省部级课题4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设有农业与农村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3、养殖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所获得的学位证书与相应学科的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与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养殖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养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管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养殖技术推广中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养殖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农业推广管理工作的能力。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两个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11人。拥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基地10个,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热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各类相关实验室及较为齐全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

4、植物病理学领域

本硕士点设在农学院,硕士点从于2004年开展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有中央与地方共建海洋微生物实验室1个。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0项,到帐经费200多万元;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发表论文40多篇。设有以下3个研究方向:

① 资源微生物利用与生物技术方向

主要开展南海近海海域、红树林海洋微生物资源、活性物质分离提取、功能基因克隆与工程菌构建及海洋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可从事微生物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药企业和农业推广部门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②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向

主要开展植物微生态学、植物病害生防菌株筛选、菌株改良、发酵工艺、在热带作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和生物农药的研发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③ 分子植物病理学方向

主要开展植物寄主与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基因表达与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培养研究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农业推广、抗病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5、种业领域

本领域设在农学院,授予农业硕士学位。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本领域以作物学科和园艺学科为支撑,紧紧围绕水稻、玉米、甘薯、花生等大田作物、香蕉等园艺作物和热带能源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种子(苗)生产、贮藏与加工、检验、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岗位专家3人。拥有完善的试验条件、设备和基地,仪器设备总值愈2000万元。

6、农业经济管理领域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自2000年获批学校重点学科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4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农海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热带农业经济理论与应用。该学科方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4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讲师18人,博士21人、在读博士7人,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专业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了4个研究方向:海洋经济理论与政策;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农海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热带农业经济理论与应用。

(十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机械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学科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已经培养了33届本科毕业生,是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拥有省级平台6个、市厅级平台2个、校级平台4个,其中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装备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1个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共服务平台--湛江小家电创新设计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和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实验室;1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顺德工业设计城等多个校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学院实验中心(包括10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4250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价值5720余万元,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台(套)。其中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m2,拥有一批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各类先进机械加工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达1100万元。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石化、钢铁、港口等大型企业相关的机械装备,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装备与技术,家电产品,以及节能动力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招生方向如下: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技术、海洋装备及制造工程技术、节能设计与动力设备。

2、食品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在食品科技学院,授予工程硕士学位。本专业硕士点设有3个研究方向:

 水产品加工工程方向

以南海水产资源为原料,针对水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工程化问题,开展水产品食品化学特性、保鲜与加工工程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为南海区乃至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农产品加工工程方向

以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为原料,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的工程化问题,开展果蔬采后贮藏保鲜、贮藏与加工工程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向

围绕食品产业链中质量与安全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有害因子的识别、发生、残留规律、快速检测与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十九)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1、音乐领域

本领域设在中歌艺术学院,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本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学科。

拥有现代化音乐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琴房、录音工作室、器乐室、电钢琴室、古筝室、高标准的实验剧场、音乐排练厅等教学实践场所。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兼职教授9人。艺术硕士开设声乐表演研究方向。

声乐表演(含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针对声乐演唱特点,主要研究完善演唱声乐作品的技能与技巧,拓展心理文化结构,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提升文化底蕴,丰富声乐表演中的美学内涵,使声乐表演上升为科学、理性的高度。

2、舞蹈领域

本领域设在中歌艺术学院,授予艺术硕士学位。

本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学科。

拥有现代化舞蹈教学楼,拥有高标准的实验剧场、模拟演播厅、舞蹈排练厅和露天舞台等教学实践场所,教学设施完善。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兼职教授6人。

舞蹈编导专业:坚持“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艺术教学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学位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以教学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创作与应用能力。

二、本科专业

水产学院

(一)水产养殖专业

本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所属学科水产学为广东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具有水产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水产养殖学专业划分3个方向:

1)水产经济动植物健康养殖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健康养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养殖水环境化学、鱼类学、贝类学、虾蟹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海藻与海藻栽培学、生物饵料培养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          

2)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产动物营养、饲料加工工艺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产动物饲料生产、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普通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养殖水环境化学、鱼类学、贝类学、虾蟹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技术与质量检测、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添加剂学等。

 

3)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控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监测、疾病诊断与防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水产药物开发、水产养殖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组织胚胎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浅海海洋学、鱼类学、贝类学、虾蟹生物学、海藻与海藻栽培学、生物饵料培养学、鱼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海水贝类增养殖学、病原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生理、鱼类免疫学、水产经济动物病害防治、水产药物与药理学、病理学等。

(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渔业行政管理、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渔业法研究与实施的高级水产科学技术与管理型人才,能适应渔业管理、渔业企业管理、海洋区域管理、对外渔业关系和行政执法以及科研、教学工作。本方向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坚实的水产学、行政管理学、法学的专业基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执法办案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水化学、渔具学、鱼类学、鱼类行为学、渔具力学、海洋生物学、航海概论、海洋生态学、行政管理学、渔政管理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业环境保护、渔业资源评估、渔业管理会计学等。

(三)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方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海洋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海洋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环境监测、评估、保护和修复以及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的海洋生物科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海洋科学、生物学、海洋科学导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组织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资源学、水产生物统计学、保护生物学等。

(四)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海洋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生物工程的四大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及相关领域(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产品加工、海洋药物学等。

海洋与气象学院

(一) 海洋科学专业

1、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方向

海洋科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具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方向)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掌握海洋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海洋数值模式计算等技能,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涉海高校、涉海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涉海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海洋学、物理海洋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含出海实习)、海洋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海洋模式及应用、海洋要素计算、环境海洋学等。
    2、海洋科学(海洋化学)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和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良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胜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毕业生可到科研部门、高等或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到海洋相关企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海洋科学导论、化学海洋学、海洋资源化学、海水分析化学、近海生物地球化学、河口化学、全球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海洋调查方法、海洋环境评价方法等。
    3、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海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与地学研究和工作有关的鉴定、测试、分析的技能和手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中从事地质学和海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海洋、石油、矿产、环境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海洋科学导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等。

(二)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2017届大气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天气动力、海洋气象两个专业方向。

1、大气科学专业天气动力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系统掌握大气运动变化及气象预测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天气预报、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综合观测、气象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大气探测、天气预报、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流体力学、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预报、现代气候学、人工影响天气等。

2、大气科学专业海洋气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系统掌握大气探测、气象预报、物理海洋、海洋调查、大气海洋数据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海洋气象监测、海洋气象预报、大气探测领域从事探测、监测等基础业务、教学、科研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流体力学、海洋学导论、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物理海洋学、数值模拟、气象统计预报、海洋气象学、海洋大气数据可视化处理、海洋调查等。

食品科技学院

(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本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与技术、食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机械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本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监督、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独立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行政管理、进出口食品的监督检验、食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以及相关的食品质量安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卫生学、食品毒理学、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食品法规与标准、水产食品加工学等。

农学院

(一园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具备“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 的精神,能够在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园艺的技术研究、生产营销、加工储运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的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贮藏与加工学、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等。

(二园艺专业

培养目标:园艺是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国际化贸易的产业,是劳动力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较快的农业。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特色优势明显的园艺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园艺生产基地及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园艺产品生产基地,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系统掌握园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熟悉栽培学、育种及贮藏加工等相关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力求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综合素质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强,具备园艺的技术研究、生产营销、加工储运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品质上具备“三能(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精神、能力上具备“一专多能”特色的能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的园艺类“一专多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植物栽培学、育种学、贮藏与加工学、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等。

(三)园林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热带滨海园林生态、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房地产开发、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能吃苦、能安心、能创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工程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生态学、园林史、绘画、园林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园林植物配置、热带滨海景观规划设计(包括生态景观规划)等。

(四)动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畜禽生产、畜产品加工、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生产与管理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的动物科学类“一专多能”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动物科学专业“双百工程”则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企业(行业)管理潜质的拔尖人才。

主要课程: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学、家畜环境卫生及牧场设计、动物生产学、兽医学。

(五)动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畜禽生产、畜产品加工、畜牧业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动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具有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优秀品质和“一专多能”特色,能在畜牧业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安全与营养价值评定、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牧场设计、动物生产学、兽医学概论、畜牧业经济管理。

(六)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的生物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轻工、医药、食品、农林牧渔、园林、环保、能源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营销、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微生物工程(含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植物育种学、生物制药学(含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

(七)农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农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从事作物生产和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推广服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试验统计方法、农业生态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设施农业学、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等。

(八)植物保护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推广服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等

(九)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管理及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实验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兽医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具备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具备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能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本科四年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等。

本专业开设四个专业方向,分别是:

1、制造工艺装备方向

注重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特别是制造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装备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刀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等。

2、机电一体化方向

注重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各类制造业,设计院所对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基础等。

3、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注重各类模具,尤其是注塑模具和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制造业的模具制造企业、五金制造企业、塑料制品制造企业等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特色课程主要有:塑料模具设计、冷冲模具设计、CAM技术等。

4、冶金设备与应用方向

注重各类冶金设备设计、制造和应用的能力培养。特别针对冶金生产企业、冶金设备设计院所与科研机构对冶金设备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方面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为开始建设的湛江大型钢铁基地培养人才。特色课程主要有:钢铁冶金概论、炼钢炼铁设备、轧钢机械等。

(二) 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既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具备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及程序设计基本能力,能从事现代企业与服务机构的规划、设计、评价和改造等工作的复合型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的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基础工业工程、统计学、数据库原理与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控制、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生产管理等。

(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开设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

1、制冷与空调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应用技能强、具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制冷与空调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胜任本专业范围内工程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工程设计、制冷压缩机、空调系统设计、小型制冷装置、冷库建筑和热工测量技术等

2、热能动力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面宽广、基本理论扎实、适应性强、具有热能动力系统和设备的基本理论,掌握热力系统和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性能研究及其热工性能测量、热力过程自动控制、能源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系统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内燃机学、内燃机设计、锅炉原理与设计、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船舶动力装置和热工测量技术等。

本专业从第三学年起,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本人意愿,在以上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专业方向。

(四)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应用技能强的具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胜任空气调节工程、采暖与通风工程、室内给排水工程领域内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暖通空调技术与装置、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与系统分析、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设备安装与造价、供热工程、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通风除尘与净化工程、智能建筑等。

(五)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知识面宽,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技能,既懂技术又懂艺术,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设计人才。本专业置于工、理、文、经、管多科性大学之中,具有浓郁的艺术设计氛围,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并与人文、经济学科相交叉,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平面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三维设计)、设计素描、色彩、设计初步、平面与色彩构成、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摄影、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史、产品开发设计、人机工程学、系统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形态设计等。

海洋工程学院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应用技能强,具有务实和创新能力,掌握船舶工程的规划、船体设计与船体建造及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现代船舶建造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并具有一定综合运用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从事船舶、海洋工程以及航运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钢结构、船舶设计原理、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建造工艺、船舶焊接、海洋平台设计原理、生产实习等。

(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以及相近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广博的科学素养、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和开阔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河流动力学、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航道工程学、水运工程施工、生产实习等。

(三)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工程施工、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会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工程管理实习等。

经济学院

(一)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素质和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积极学习能力、科学分析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世界经济等。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译等技能,能运用计算机处理贸易业务,可在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经贸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商品学、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合同、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大学英语等。

管理学院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市政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管理秘书等。

(二)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并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社会学概论、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心理学、政府公共关系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学、海洋综合管理、行政法 、管理秘书等。

(三)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管理实际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学、财务报告分析等。

(四)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和会计理论基础,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五)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三能”的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

(六)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旅游管理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规划设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度假村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实务、现代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国旅游地理、海洋旅游。

(七)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政策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工程、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测量、制图、规划、估价、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及研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地籍管理、遥感技术、土地调查与评价、地图编绘、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等。

数字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1、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领域从事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软件系统开发设计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概率统计、信息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运筹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学模型与实验等。

2、金融数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和统计建模计算能力,初步掌握现代金融运行规律、风险管理和财务会计、保险业务、资本投资本领(特征、特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将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务会计、利息理论、证券投资学、风险投资与管理、保险精算、金融工程、金融实验等。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能在企事业和研究所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接口技术、汇编语言、图形图像处理等。

(三)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较强的软件工程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软件系统开发、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软件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系统基础、微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现代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等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具备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运营维护整条业务链方面的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概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Web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搜索引擎优化 (SEO)、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移动编程技术、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等。

(五)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掌握电子、射频、测控、无线通信、传感网、智能控制等技术原理,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物-”相连智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深度信息化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构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物联网工程,无线传感网与Zigbee应用技术,RFID技术应用, C#实用开发技术, 物联网安全,Web开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等。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海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英语、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掌握较全面的海洋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海洋调查基本技能和海洋数据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熟悉掌握电子电路、传感器等基本原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海洋高新技术使用与研发能力,能在国家海洋局、渔业局、海事局等事业单位以及涉海高科技企业从事海洋调查研究、技术研发、资源探测、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含出海实习)、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海洋仪器使用与维护、水声学、声学测量技术、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理海洋学、海洋技术概论、智能仪器等。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无线电工程等领域,能从事各类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电子信息处理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系统设计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算法与数据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1、光电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熟悉光电子学、光电检测、光信息处理、光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接受系统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现代光学应用软件、工程光学、信息光学、光电技术基础、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应用、光通信原理与器件、光显示技术等。

2、传感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熟悉固体电子信息科学、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传感器件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接受系统的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传感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四)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等较宽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学、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及PLC、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

(五)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及高电压防雷工程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气控制及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六)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理论,具有移动通信、光通信、微波通信、海上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工程的应用能力,能在通信领域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网络运营与管理维护等工作,或从事其他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现代通信网、数字微波通信、通信软件基础、移动智能终端原理与开发、嵌入式通信系统开发、无线宽带通信以及海上通信设备与系统等

化学与环境学院

(一)制药工程专业

1、制药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以药学与药物工程技术为基础,面向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方面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学习本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技术基础扎实、创新性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从事药品的开发和应用、医药生产与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2、药物分析与检验方向

培养目标:以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面向药品检验,药品生产及贮存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及开发领域,培养药物质量监督与控制、品质分析与检测、药事管理的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药物化学、中医药学概论、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光谱解析、生物药物分析、生药学、中草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3、药用精细化工方向

培养目标:以药物学科为基础,结合精细化工技术。面向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精细合成、日用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培养人才。通过培养使学生系统学习药物和精细化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技术基础扎实、创新性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各种助剂、香料、化妆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生产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生药学、精细化学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化妆品学、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二)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保护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管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土壤学、区域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地质学基础、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农业微生物学、土壤农化分析、土壤改良技术、肥料学、环境质量评价等。

航海学院

(一)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国际海员培训标准,掌握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技能,胜任船舶营运管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级航海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操纵、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专业英语、船舶货运、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舶安全与管理、航海仪器、航海雷达与ARPA、GMDSS通信设备与业务等。

(一)轮机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国际海员培训标准,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工程系统知识及技能,能在船舶运输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作、维护和管理、船舶修造、机电设备管理等工作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复合型高级航海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计算机语言、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原理等。

(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工程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涉船企业从事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维修、实验、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工程力学、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等。

(三)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航运理论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市场运作规律,掌握国内外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业务等技能,能在国际航运和进出口贸易企业从事船舶物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船舶代理等业务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船舶货运、现代物流与运输、国际船舶代理、航运专业英语、国际航运市场营销、远洋运输业务、财务与会计、货物装卸与积载、国际航运经营与管理、集装箱多式联运、海商法与实务、商务谈判等。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攻关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且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及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和高级秘书工作,在新闻和文艺出版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以及在教育和研究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等。

(二)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秘书学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较强的秘书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现代办公技能的高级秘书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涉海行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胜任组织、管理、公关、协调等各种秘书工作。

主要课程:秘书学原理、秘书实务、公文写作、秘书事务文书写作、中国秘书史、秘书社交礼仪、秘书英语、秘书心理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用办公设备操作、现代办公软件操作、速记等。

(三)编辑出版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和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很高的电脑应用能力,能在书报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管理等部门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具有文化产品市场运作理念和能力的高素质新型编辑出版人才。

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出版发行学、中国编辑出版史、编辑出版法规、出版业经营管理、版权与图书贸易、外国出版事业、现代出版技术、传播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编辑学、书刊编辑学等。

(四)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理论、大众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介研究等。

(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英双语基础,系统掌握汉语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能力,有较全面的中外语言文化知识,富于发展潜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民俗学、汉语写作、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高级英语口译、英美文学原著选讲、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外文化交流史、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等。

法政学院

(一)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以国家要求的“卓越人才”为标准,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司法实务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政策,了解外国法律和制度,具备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诠释能力和法律事务认知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资源法、海洋法等。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策分析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等基本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政策概论、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治学等。

(三)社会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技能和现代社会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社会调查技术和社会统计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各类实际的社会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原理、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应用、社会统计学、社会人类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区概论、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民俗学等。

外国语学院

(一)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较系统的经贸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和第二外语的应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研究、导游、管理工作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英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分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两个培养方向。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视听、第二外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英语口译、英语笔译、文体与翻译、文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务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洽谈、外贸函电等。

(二)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理解语言文学及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经贸知识及运用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工作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日语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口语、日语视听、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口译、日语笔译、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语商务实务等课程。

中歌艺术学院

(一)音乐学专业

1、声乐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声乐专业领域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音乐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声乐专业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素养,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键盘、钢琴即兴伴奏、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声学、曲式分析、复调、歌曲创作、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形体与舞蹈等。

2、音乐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程度的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和器乐演奏及教学能力,具备声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用及较强声乐表演能力,能在文艺团体、中职艺术院校、中小学校及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键盘、钢琴即兴伴奏、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声学、曲式分析、复调、歌曲创作、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形体与舞蹈等。

3、器乐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器乐表演行业、器乐教学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器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中小学校及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器乐、键盘、钢琴即兴伴奏、合奏、重奏、配器法、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复调、歌曲创作、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全面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视觉艺术造型和设计能力,具有较高视觉传达设计能力,有品牌的操控能力与执行能力,能在专业团体、广告公司、艺术院校、科研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艺术设计策划、视觉传达设计和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形创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包装设计、中外设计艺术史、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企业形象策划、网页设计、文字与版式、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展示与陈设等。

(三)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展示空间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掌握现代设计手段,能在设计单位、艺术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设计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图形创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色彩、透视学、建筑制图、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史、建筑法规、室内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方法学、室内设计基础、景观与园林设计、装饰预算与材料、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区域规划设计等。

(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现代设计手段,立足于服装设计的市场规律和文化内涵,注重服装设计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及技能训练,以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营销管理理论及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形创意、设计心理学、立体构成、美学、服装设计、服装画技法、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立体裁剪等。

(五)美术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美术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创意策划等视觉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图形创意、绘画素描、速写、肖像、人体写生、色彩、中外美术史、装饰绘画、计算机辅助设计、风景、人物创作、绘画主题创作、艺术概论、艺术管理学、油画基础、中国画(工笔重彩白描篆刻)、综合材料、中国画(写意基础)、壁画设计等。

(六)产品设计专业

1、产品及视觉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从事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发展持久性强、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展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置于文、理、工、经、管多科性大学之中,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具有浓郁的设计氛围,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产品实体建模及应用、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交互设计、产品系统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

2、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从事家具与室内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发展持久性强,能在企业设计部门、专业设计公司、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家具产品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依托于校企合作工作室具有很多实践的机会,形成了特色鲜明、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家具造型设计、家具开发设计、家具综合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室内照明设计等。

(七)舞蹈编导专业

1、舞蹈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舞蹈编导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分析舞蹈作品的方法和创编、表演舞蹈作品的技能,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科研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舞蹈编创、晚会策划、执导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舞蹈理论与作品赏析、即兴舞、舞蹈素材、舞蹈创编与导演等。

2、民族民间舞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舞蹈表演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舞蹈表演、教学、创作、排练的能力,能在表演团体、艺术院校、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中小学单位从事舞蹈表演、教学、并能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舞蹈理论与作品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等。

3、舞蹈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舞蹈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从事舞蹈教学、创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艺术院校、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中小学、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研究、评论、编辑舞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舞蹈理论与作品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等。

4、国际标准舞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国际标准舞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当代国际标准舞技术,具有国际标准舞表演、编创、教学能力,能在艺术院校、中小学校、演艺机构、专业表演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创工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标准舞(拉丁)、国际标准舞(摩登)、爵士舞、舞蹈基本技术与技巧、舞蹈编导理论、舞蹈编导技巧、舞蹈作品赏析、舞蹈表演与剧目排练等。

5、艺术模特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舞蹈编导及模特表演理论及技能,具有展示各类服装的能力,能在文化企业、专业表演团体、演艺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模特表演与编导、经纪、表演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形体训练、模特表演技巧、形象设计、舞蹈剧目排练、影视表演、绘画基础、服装设计、服装市场营销。

(八)表演专业

1、影视表演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表演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创造较完整艺术形象,并具有一定的播音、节目主持能力,适应影视制作单位、电台、电视台、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院校需要,能从事影视剧和舞台剧表演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普通话语言基础、艺术语言、影视剧表演、形体、编导基础、艺术概论、中外影视剧简史、化装、影视摄影。

2、节目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采、编、播一体基本理论和技能,系统掌握良好的播音、节目主持基本知识与技能,适应电台、电视台及艺术表演团体节目主持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表演基础、普通话语言基础、播音基础与实践、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编与写作、形体、声乐、艺术概论、中外影视剧简史、化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演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体育与休闲学院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方向,适应体育社会化、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休闲运动消费与服务的需求;以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为特色,侧重游泳、救生、潜水等水上技能,培养具备滨海体育休闲指导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学、管理学原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游泳、救生、潜水等。

(二)休闲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休闲体育发展所需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在我国沿海地区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休闲体育娱乐活动的指导、策划、组织与管理工作;具有服务休闲体育活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管理学、休闲学、休闲体育学、赛事组织与管理、全民健身导论、游艇运动休闲概论、游艇结构与操纵概论、游艇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游泳、救生、潜水等。

 

标签:
责任编辑:gd006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