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东方教育时报:再探兴伟---- 一个让学生雄心勃发的地方

来源:上海兴伟学院时间:01-31

 

东方教育时报:再探兴伟---- 一个让学生雄心勃发的地方

《东方教育时报》2013年11月6日 第4、5版

 

 

在兴伟,学生被激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课堂上,学生在说,在思考,在与教授自由交谈。


 

 

上一期,本报《探秘兴伟:一所颠覆传统的私立学院》 一文从校园氛围、教学理念、改革设想等多个方面向读者综合展现了兴伟学院的发展愿景,然而,这一愿景是通过什么去承载,去实现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我们得多听听教师和学生的声音,因为改革必须切切实实地在他们身上产生“作用力”。为此本报继续深入这所全新学校,与考官、学生和专家共同聊聊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切身感受到的兴伟。


【考官说】

人文教育就像“烤面包”,对话让师生间产生了关联

——Sean M.Chadwell(西恩查德韦尔),博士、小说家,兴伟学院招生录取官、英美文学教授、英文系主任,曾任职于美国得克萨斯州A&M 国际大学

“直到今天,我依然对多年前大学一年级时令我惊异的一件事记忆犹新。那就是我渴望参与课堂讨论。这应该非常可笑。大学教授的作用不就是在台上讲,而我只需要听讲做好笔记就行了吗?我不知道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应该大声说出来?我能对文学、历史或心理学有什么见解吗?”
Sean 对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但从美国德州的 A&M 国际大学到中国上海的兴伟学院,Sean渐渐发现,相对于教师讲授、个人阅读或是查阅研究资料,课堂讨论是更为重要的事,而这也让它成为博雅教育传统中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我发现我在课堂上的陈述并没有我参与讨论所说的话那么重要,与其他师生之间的对话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他人的观点,也有助于我明确并梳理自身的见解。”与此同时,Sean也开始明白,对人文学科或是科学的潜心研究也是参与讨论的一环,或是为了更有效地讨论所作的一种准备,首先讨论者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更重要的是,师生都会欢欣鼓舞于这样的对话,这让他们之间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关于这样一个人文教育的讨论过程,Sean突发奇想地将之比喻为“烤面包”。早期的面包制作师就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实验后得知何种情况下面粉会发酵膨胀,但他们并不知道酵母是什么,只知道如果从先前已发酵的面包中取一部分放入另一批面团中,这批面团也会发酵。这意味着这两个批次的面包间产生了某种关联,而酵母就是中介。“这与人文教育非常相似,人文学科的研究根植于人们的交谈之中,它是可传递的,虽然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但这种浓郁的人文情怀却拥有着共同的渊源;而教师就是面包师,虽然他们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断为学生创造出最佳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像面包一样成功“发酵”。”Sean笑称兴伟学院就是一个“酵母型校园”,所有的师生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酵母面团”。

也正是因为看中探讨和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Sean非常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这尤其体现在他身为兴伟学院招生录取官,在面试、录取学生时的“严苛”标准。他告诉记者,兴伟学院的定位在于精英化教育,面对的群体本就十分特殊,这直接导致学校在面试时遵循一套完全不同与传统高校的招生标准。“我们希望招收的学生必须是性格开朗外向的,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学校、社会事务的,并有充分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意愿。他们必须乐于接受新事物,并对一切可能性采取开放的心态,有勇气、自信和好奇心,敢于直面各项人生挑战。”总的来说,所有这些特质都与兴伟的校训“自由、激情、致良知”不谋而合。

“为了达到这样的招生标准,从优秀人才中选择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在面试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主要方式,是探讨。”Sean坦言,招生录取官们希望通过面试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独特个性,为此,他们会和学生不断就一个问题深入挖掘下去,通过交流来观察和确定这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深度。”


【学生说】

兴伟带给我勇气和自信,未来希望能够进入商界
——林婷婷,兴伟学院二年级学生
“兴伟学院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人兴趣,能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和宽容度,激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林婷婷这样形容兴伟学院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乐观开朗、干练自信是温州姑娘林婷婷给人的第一印象,林婷婷告诉记者,她到兴伟就立刻被这所学院所洋溢着的特殊气息给吸引住了。“兴伟自由的氛围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的高校需要上一些大班化教学的公共课程,也不需要分专业,这对于我这样不希望被专业所限制,并渴望在更为宽泛而具有实用性的领域吸收知识养料的文科生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凭着不想再按部就班地生活在重复中,不想再找寻“标准”答案,更不想再抹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被滔滔不绝的教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同时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林婷婷来到兴伟,开启了全新的“自由、激情、致良知”的博雅课程。在兴伟的生活让她恍如隔世,她自主地决定所有事情,自由地选择任何课程,在所有自己好奇并希望了解的知识领域中徜徉。她学习“货币和银行”课程,在课堂上与师生们一起进行“思想荡涤”,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分析各种概念和案例,她说每个人都需要融入其中,不断探讨,教师也并不给出标准的答案。她学习“公共演讲”课程,每周都要准备一个奇特的主题,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教师不允许学生提前写稿,也不允许学生背诵,而是要自然流入,用眼神、表情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她还选择了不少和电影、书籍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每天和导师David进行“一对一”的探讨,当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与其他领域的课程,如商业商谈技巧相结合时,林婷婷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在兴伟,我们的兴趣爱好被尊重,我们被激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课堂上,是我们在说,在思考,在与教授自由交谈。在这里我们的性格也被尊重,我们与老师是师生更是朋友。在课外,我们被鼓励运动,在健身馆里做各种有趣的运动:瑜伽、武术和各种器材锻炼。”林婷婷在学院的官网上这样写道。

两年学院生活如鱼得水,林婷婷也尝试在实践领域大展拳脚。从大一年级开始,她就自主寻找到一个商业伙伴,在大学城做服装生意。“从我向他供货开始,到目前自己租借店面,与人合伙开服装店,我发现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到实践当中就全活了。”林婷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的服装店目前是与另一个男生合伙的,但男生卖的是动漫玩偶,而她卖的是服装。两个人会合理分配时间,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去店里“轮班”,这样不仅房租和人力都可以节省一半,还能吸引到不同的客户群体。“当我们在国际贸易的课堂上学到 ‘80%的利润源自20%的客户’时,我开始关注核心客户群,于是常常会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联系老客户,或是发布一些促销活动信息,在吸引核心客户多次光顾的同时,也保持和他们的长期联系。”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考取美国前50名的商学院,作更进一步的学习,如果是适合我的机会从我面前飞过,我一定会立刻牢牢抓住它,并用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去。因为,这些正是兴伟教给我的事!”林婷婷充满自信地说。

 

  兴伟是让人内心的“野心”种子萌芽的地方

  ——顾晓亮,兴伟学院二年级学生
  “兴伟是让人内心的 ‘野心’种子萌芽的地  方。”采访过 程中,顾晓亮的这句话令人印象颇深,他口中的“野心”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对权势名利过分贪欲”的贬义含义,换言之,这种“野心”萌发的过程,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在内心深处潜藏已久的、当学习和创业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真切感受。
放弃高考,自主招生也只选择了兴伟一家,这样的孤注一掷在旁人看来可能很难理解,但顾晓亮却有着他的主见,这源自他的自信,也是对兴伟的信任。一年半来,他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应,但逐渐在自由、宽容的学习氛围中调整了状态,现在的他,谈起学习、谈起课程已经是头头是道,尤其是在一些兴趣浓厚的课程上,聊起来更是滔滔不绝。
他告诉记者,在兴伟,近乎1∶2的师生比,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离导师更近,这是在其他的高校中无法实现的。“传统的大课模式下,学生们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课堂教学的成效极低,而我们则不同,每堂课的人数都不会超过10个,这样的课堂压力也迫使我们更专注、更投入。”就课程安排来说,兴伟的模式接近欧美院校,总的来说课程量不算多,但作业量并不少,导师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安排、分配学习内容,从而自主、自发地养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长期性的学习习惯。 此外,顾晓亮还提到,超高的师生比也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不论课堂内外,导师们对每个学生都特别关注,兴伟实行师生住宿制,导师、学生们经常会像朋友一样聊天、开玩笑、一起外出聚餐或是开party,学习的氛围也在课后得以更好的延续,有的学生因为一个难题半夜去敲导师房门,诸如此类的小故事时有发生。“我们和导师交流的时间、空间很大,并且他们都是来自国际一流高校、经验丰富的名师,对我们学生来说,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更多了。”顾晓亮说。 顾晓亮向记者介绍了他收获最大的“I/QSeminar(Issues/Ques-tions Seminar,即热点事件/问题研讨小组)”课程和“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I/QSeminar”和一般的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一般学校会在每个课程模块(block)中设置1~2种“I/Q Seminar”供学生自主选择,而这些“I/QSeminar”又会涉及到各个不同领域的热点问题,在课程中会有至少两个不同学科门类的教授参与讲课,并带领学生深入讨论。
“导师会留给我们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辩论,最后会有一个投票的过程,但评判谁对谁错并不重要,这不是我们课程的目的,令我们受益匪浅的是这样一个培养、激发思维和表述能力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之间都是平等的,就连两个导师之间发生激烈争论的情形也是很常见的,这在国内的传统院校里几乎是不能想象的。”顾晓亮说,亲历过导师们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之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一个学者对真理的热切渴望是什么样的,他为之深深震撼。“还有一点,在兴伟,反对和质疑的声音是被鼓励和肯定的,以往外教对中国学生的印象往往是——看他一眼永远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知道他是否听了进去,到提问的时候也只会统一地默默低下头,而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的眼睛是会交流的,从中是看得见思想的。”
除了课堂体验,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也使兴伟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称得上“国际化”。10月初刚刚经历的5天芬兰之行就令顾晓亮收获颇丰,其中,对芬兰最大的综合类高等院校之一于韦斯屈莱大学“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考察是此行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大致模式为:首先,经过性格测试将学生分为20人左右一组,每组配一个指导教练,在签订合约之后,每人投资一定金额,开始为期半年的第一阶段创业,项目可以是软件开发、餐厅经营等等,由组员自行决定,半年合约到期后,无法坚持的学生可以要求退出,其余则继续此项创业项目,直到三年半的总合约期满,坚持到最后的学生们可以用最终的盈利金额进行一次团队性的环球旅行。

虽然顾晓亮目前把“leader-ship(领导力)”预设为大学后两年的主要方向,但他心中也一直存有一个“创业梦”,看到这样一个融合兼顾了两者的创业项目,他无法不心动,而同行的两位教授和创始人陈韦明也都认为,这样的模式真正能从实战上培养学生的生活及创业能力,而且可操作性也很强,准备将其引入到兴伟的课程中来,并将创业范围扩展到世界各地,初步设想是规定创业团队每个洲去一个国家。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明年西班牙的教授还会到上海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如果一切就绪,下学期项目就会开出。而从芬兰回来之后,顾晓亮每周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向其他学生讲解项目的具体操作,希望能招募到志同道合的队友,赚得大学生涯的“第一桶金”。


【专家说】

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不缺“大学校”,缺的是多样化的“小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力量,除了传统的名牌公立高校之外,新型的民办私立院校也不断贡献力量,但能有所突破、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实少之又少,对整个教育改革的驱动影响也不大。而现在,兴伟的出现确实让人激动,包括博雅课程、I/Q Semi-nar研讨会等一些新的理念,对复旦、华东师大这样同样在探索通识教育的高校也能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凯这样说,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缺少“大学校”,缺的是像兴伟这样的多样化“小学校”。

 

他提到,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误区,不是去搞错位竞争,而是一味地模仿国外的一流名校,这样一来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很难真正体现,对于自我定位、招生人群的定位也都很模糊。作为教育主体一方的高校更应该主动提供更多样的选择,进行一次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将自我要求从“办大学”上升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得更好”的层面上。

 

“从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我们越来越提倡终身教育,过早的职业分化不利于一个人的长期、全面发展,而通识教育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虽然很多家长还是处于功利心态,青睐于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小众的需求开始显现出来,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在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和舒适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全面地学习。”侯定凯说,兴伟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中的一员,从它“精英教育”的本质来看,在短期内不可能有生源、规模上的迅速扩张,但它的确能够满足一小部分的市场需要。“未来,不同类型的学校及其价值取向将各有不同,兴伟这样个性化的学校有它存在的空间。”

 

而在“存在”的基础上,侯定凯认为,兴伟若要长期坚持,办得更好,并与公立学校形成竞争,还要在学历文凭、公众认可度等方面继续下苦心。“我担心的是,兴伟的特立独行不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别的学校,而是更有可能在大环境中被别人影响。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中,大多数家长的功利心态还不能在短期內有很大改观。我看好兴伟,也期待它成功,但要说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目前还很难说。如何坚持初衷,真真正正发展好,是未来兴伟需要好好考虑的。”侯定凯说。

标签:
责任编辑:sh052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