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亲述:高三生考试纠结于小失误 家长咋开导
面对询问,孩子回答别提考试
早晨,我送他去地铁口。昨天晚上我没有提考试的事情,今天早晨还是忍不住提了,他还是很抵触。对话如下:
我: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紧张度如何?
他:睡得还可以,别提考试!
我:如果过分紧张就调整,如果不紧张就需要调整得紧张些。
他:没有你说的那么麻烦,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我开玩笑地,也是为了缓和气氛:我看看你的脉搏与心跳。
他:得了吧!好象你什么都懂?
跟孩子沟通,直接面对考试
晚上,我开车去接他。在家里,我就惦记着今天是考试的第一天,我心里就有些不太轻松,就是惦记着这件事。当他上高中后,这种感觉好多了,在他读初中时,只要他有考试,我整天心里就惦记着,希望他能考好。那时,每次考试回来,我一开始都不直接面对考试。而现在,我虽然也惦记着,但是,我感觉他驾驭考试的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同时,上高中后,我们也已形成了一个习惯,即可以直接面对考试。
这样,他一上车,我就开门见山:今天考得怎么样?
他声音低沉:语文考得不好!
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一个默写错了,一个选择错了。
我:占多少分?
他:总共3分吧!
我:3分不算考得不好,作文怎么样?
他:作文是材料题,应该在21分左右(作文占30分)。
我:那就很好了。(在车子上的对话结束,我没有太在意他的情绪)
晚上洗漱时,他说:“头有些痛”,又提到了语文没考好的事,情绪有些低落。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语文失的3分,对他的情绪影响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必须从思想意识上替他解决这一问题。
以自己为例,帮孩子分析得失
我开始在他身边坐下来,给他讲了一番他能够接受、并且听上去有道理的话。大致有三个层次:
第一,人不能在小事情上“过分的后悔”。就拿考试来说,你在这个问题上有失误,别人会在其它问题上有失误;因此,没有失误是不可能的。(听到这里,他开始点头,并说是)。再往大处说,人生不可能不失误,除非是圣人。(他再次点头,表示认可)这样,我们就必须去分析是“小失误”还是“大失误”。如果我们断定它只是“小失误”,就告诉自己,不要在小失误上后悔,否则,就没完没了。
同时,我举例,我开车违规被罚款的事(刚开车时被罚了几次)。
我说,当我知道自己被罚款时,也后悔,但是再一想,不就是违规罚款吗?刚开车吗!难免吗!我又不是故意的!这是学费吗!罚款对于我来说也是小事吗,把钱一交这事不就过去了吗,在这个事情上就不后悔了。
通过这样身边的事例,让他感同身受,并旨在说明:大人也会犯错,也会后悔,也在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且,当我们把它定位于“小错”时,情绪也好调整。
第二,在小事情上不需要反思与总结,应该“在大事情上反思与总结”。如果我们把眼光与心思放在小事情上,我们就会顾不上大事情与大问题。(他说是,表示同意!)当我们断定它是小事情与小问题时,就直接让它过去、不纠缠,因为后悔是一个很伤身心的事情,它让我们处于自责之中。你今天一天可能都没有从这个小问题中走出来。(他说是,表示赞同)因此,我们只需要在大事情、大问题,比如,作文没写好上反思与后悔,并总结原因。而在小事情上就告诉自己,这是小事情、小问题,不值得我们后悔、自责与反思。
第三,男孩子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更宽广的视野与心怀,把眼光与心思放在大事情、大问题上,这样,你的眼界与思维会更宽广,人显得大气与宏观。(他说是,表示认同)
经过这一番调整后,他基本上在这一个“小坎上”过去了,否则,这一情绪会伴着他入眠,甚至会影响明天的考试。
在与他的交谈中,我始终观察着他的情绪反应,同时调整着我的谈话内容。
从我们家长(微博)的内心来说,我怕影响他明天的考试,更怕影响他的身心发育与成长。我的这种担心,始终不说出来,在谈话中始终要不时地肯定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沟通效果比较好。
让孩子接受对他情绪调整有利的信息
经过这样一番开导之后,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会接受以下一些对他情绪调整有利的信息:(1)错误人人都会犯,别的同学也会犯,大人也会犯;(2)分清楚大问题、大事情与小问题、小事情,在小问题上告诉自己放下、不纠缠、不后悔,遵循这样一个思考逻辑,他就能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在今天的情绪调整中,我向他灌输的一个心理调整的措施就是:不在小问题上纠缠与后悔,以培养他宽广、大气与宏观的思维与视野。
这一培养思路,始终贯穿在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中。现在,从他上大学后,处理一系列事情来看,基本上这一目标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