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2025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东莞理工学院

来源:东莞理工学院时间:07-08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学校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19年起,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机械(专业学位)三个学位点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筹集社会捐赠教育发展资金6.3亿多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名第34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多人、副高职称人员370多人,博士75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累计向社会开展培训约12万人次。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95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115G,服务信息化系统丰富、方便、快捷。

学校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招生,在13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专业第一批本科招生。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018年6月21日,我校作为唯一的地方院校代表,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编制了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

2019年5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省省赛,我校首获“优胜杯”,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同年的11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2019年8月,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上,分别获得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组织(高校)奖”,团队方面获得2银2铜的新突破,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铜奖1项,创造了我校参加“互联网+”比赛历史新突破。招生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2019年省内市外理科最低录取分超出高分优先投档线9分。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40名,其中已毕业282名,在读358名;2018年首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招收诺丁汉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共9名。学校教师中获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215人,博士导师资格22人。学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共77人,两学位点共有100位教师通过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认定。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服务精细化。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价值引领,提高就业质量。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机械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特色高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根据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104名、进入全国前37%、且排在前50%的学科。理工科专业35个,理工科专业占比为63.6%,理工科专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奋斗目标,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核心地位。坚持“内稳外引”和“引育结合”,建有4个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以超常规措施,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把握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学科方向领军人才”“学科骨干人才”“校长特聘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首批遴选校内18位教师进入学科领军、学科方向领军、学科骨干人才等特聘岗位。近五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近700人,双聘、特聘、柔性引进院士14人,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40多人次;现有“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1人;“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省“杰青”等省级人才8人次;入选东莞市领军人才4人,东莞市各类特色人才40多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增强育人者先育己的自觉性,实现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自高建以来,每年均组织多批次骨干教师和新进教职工开展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班,及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训练营等系列培训和提升项目,同时于近年“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专题培训。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师德年度考核,严格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将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落实到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工作中。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实施“致远”教职工素质与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智慧教师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着力打造“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系列专题研修培训及“教学知与行”教书育人能力建设品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系列专题研修培训,自高建以来共计开展58批次,合计超1321人次参训;“教学知与行”自2019年以来,共组织47场次专题活动和10场次成果汇报会。开展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开启自主实施高等学校岗前培训,并辐射周边高校。自2019年以来培训新进教职工167名,组织实施2批次共318人完成岗前培训学习。重视学术教学科研交流,持续大力支持教师发展,自高建以来共派出国内访问学者70名和国外访问学者72名,国外访学地点涵盖11个国家、50所国际一流学校。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27项,科研总经费14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有力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设研发系列重要装置,加快建设“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项目。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8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33个。组建20多个高水平学科科研团队。牵头组建东莞市先进光子技术研究院,积极参与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着力建设科技创新研究院,成立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在2018年全省高校科技创新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学校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称号。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作为广东省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中唯一一所于2017年成功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学校获批设立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在智能制造相关的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开展合作,引进法国成熟的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近三年招生315人。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创新方式正式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18年3月,汤加王国国王图普六世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专门到访学校并达成汤加留学生合作意向。首批的两位汤加留学生已于2019年9月入校。

截止目前,与英、美、加、澳、法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创新平台——“中德精密制造技术中心”和两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中法互联网+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平台”、“东莞理工学院中加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3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2015年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16年成立国际学院,成为东莞市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土高校。国际学院成立三年以来,累计招收来自37个国家的329名留学生。设立全英班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国际化教学改革试点,采用全英文教学,为区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主动融入全球战略,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建有3个海外创新中心。未来将加快推进欧洲创新中心设立工作,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离岸孵化基地、人才交流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已成功跻身地方高校“第一方阵”,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第183位。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四个一流体系”。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科技成果奖数、研究生规模、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六项关键发展指标实现“倍增”,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方面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0强、理工类高校40强,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社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落实“学而知不足”校训要求,丰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倡导“爱国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战略理念,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0年5月)

标签:
责任编辑:gd041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