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全国高考难度系数排行榜:庆幸生在云南

来源:时间:05-28

距离高考已不足半个月了,在考题测评,分数线吐槽,录取花边,“选分数、选大学还是选城市”等话题攻陷热搜之前,我们可以先讨论讨论不同省份之间的高考难度系数。

不同地区考生之间免不了唇枪舌剑,而且每年都会有多一批往届生加入群嘲。吵得最热闹的梗是什么?北京考生400上清北?还是江苏葛军令人闻风丧胆?

究竟在不同地方高考有怎样的难度体验呢? 我们不妨先从江苏说起。
 

江苏:常驻高考难度榜首

如果你身边站着一个江苏考生,你最好别吐槽高考难了,否则你将准确捕捉到他从鼻子里冷漠地“哼”。

江苏考生太艰难了,理科卷几乎是竞赛水平不说,评定方式总在变化,早些年3+2,过几年3+X,接着是大统考,过几年又3+1+1,之后又改成ABC等级测试。这样的创新,让人应接不暇。
 

河南、河北:人多分不贱

比起江苏,河南高考大省的名号也不遑多让,响彻全国。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示的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很有可能突破90万。省内只有唯一的211大学——郑州大学,对比冰岛总人口两倍还多的河南考生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郑州大学图书馆

河南这三年的平均一本率只有7.53%,211录取率只有3.8%。河南考生可谓夹缝中求生存。也可能是因为难考出头的原因,河南省的复读率特别高,每年有近一半的考生选择复读,这“一半”浩浩荡荡地加入下一年高考大军,更是滚雪球一样增加了河南考生的高考压力。

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河北的情况和河南类似,高考本科录取率分母大,分子小。虽然紧靠京津,但完全没有沾到两个直辖市在高考上的政策待遇。提起河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衡水中学,它是冀地高考恶劣生存状态的一种缩影,也是没有希望中的希望,没有选择下的选择。

河北省内优秀高校除了燕山大学外,其他几座拿得出手的大学地位有点尴尬: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华北电力大学的主校区迁至北京后,好像就和河北没什么关系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还是随东北大学,没有明显偏向河北省的招生政策。

在高等教育“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读到“北京考生进入清华大学的概率是山东考生的 21 倍,而上海考生进上海交大的概率是河北考生的 166 倍”这样的数据时,河北考生一定要坚强!

山东:高考最难不上榜,是地域歧视?

闻说江苏试卷难(但是学校比山东多啊)、河南考生多(山东考生少吗?),山东省的大兄弟马上就跳了出来。

山东高校虽然有向外省输出招生名额的委屈,但自家还是有2所985大学,3所211大学,而且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名校的属地招生率并不低。比起只有一所巨无霸985/211的浙江省,不能算最委屈。

人多?据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山东省夏季高考报名人数为583052人,与百度公布的高考人数排行榜数据相同,然而山东并不在此榜首位,充其量是前三甲,还是先给河南和广东的兄弟们递纸巾比较仗义。

题难?2017的山东高考,已经没有全部使用全国卷,其中外语、文综、理综使用全国Ⅰ卷,语文、文数、理数自主命题。

自主命题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2017年高考全部自主命题的地区有江苏、北京、天津。至于北京题目的简单程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至于天津,自从实行购房入户政策以来,已有大批河北人通过买房实现高考移民。

连高考作文都更好写了

而且山东省的录取率还是挺好看的。据2013-2015年的各省市一本录取情况,山东省排在了前六名。但这里恐怕是因为随着大批省属院校二本专业获得一本招生资格,一本录取率也得以扶摇直上。

所以山东高考学校不是最少的,人不是最多的,题不是最难的,录取率不是最低的。究竟痛苦在哪里?大概是在“自主命题组”里一本录取率最低,在教育资源相似的省份里又考生人数最多吧。
 

福建:给拒签大省洗洗地

你可能会对“高考移民”这样的词汇不陌生,恭喜H打头的福建成为其中的优质之选。虽然另一方面,其户口申请外国签证还是很不容易。

自从通用全国卷后,总能看到福建的分数线,如同股市中的熊市。

这张表格中,文科一本分数线低于500分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福建,一个是内蒙古。而理工类一本分数线,低于450分的,又只有福建宁夏了。
 

甘肃:有指标扶持,依然杀不出重围的冤大头

甘肃省,一个高考低地。受地理位置所累,教育水平一般。而且录取率低,连续三年平均一本率7.96%,排名第25位。虽然省内就有985,但那可是著名的、孤独的兰州大学啊!

在教育水平低下、各种录取率相当疲软、省内高校稀少的情况下,甘肃考生实在难以杀出重围。而更为冤枉的是,位于西北的他们常常被误认为闷声发财的指标扶贫伸手党。

真是两边难讨好:其实要说高考最难,山东省、湖北省的考生都是肯定要跳出来的。人多,题难,分高,还要被其他省份瓜分掉大量招生名额。

但贫瘠的中西部省份,还是没分到什么肥水。虽有各种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指标带来的优势,但比起教育资源拉开的鸿沟,在高考如同信息战的今天,当地考生还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杀出重围,甘肃考生无法像山东河南等“高考大省”的学霸一样享受鲜花和掌声,反而要被江苏省愤愤不平的家长怀恨在心。真的很委屈。

标签: 全国高考
责任编辑:y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