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怎么改”“改什么”?
5月18日至19日,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在上杭县古田干部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省教育厅、龙岩市人民政府、福建师范大学河仁基础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龙岩学院承办。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和平,龙岩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龙,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龙、李迅,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陈明庆,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河仁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郑家建,龙岩学院党委副书记朱闽,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局长、考试机构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全省普通高校分管教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高职院校主要领导或分管教务、招生工作的校领导,省级示范高中建设学校校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中校长、部分省级达标高中校长,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直属单位(学校)负责人参加论坛。
系统全面,扎实推进新高考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和平在主论坛上作动员部署讲话。他表示,高考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教育改革,是推动新福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
它“最全面”,涉及教学、考试、招生、管理等各个环节;它“最系统”,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它“最深刻”,要突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文理分科”“给学生与高校自主权”等热点难点问题;它“最困难”,要平衡社会关注公平、基础教育关注育人、高等学校关注选才、考试招生机构关注简便安全等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
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这次改革对素质教育、教育观念、中学教育教学、高校人才培养以及考试招生管理方式等带来的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和影响,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将这项教育改革真正推向深入。
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2018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改什么”?
林和平表示,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报考要求,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
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普通高中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要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情况,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和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高校要充分预判、提前公布综合素质评价具体使用办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科学选才制度等原则,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
三是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2021年起,我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四是改革高考成绩组成。2021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校录取依据。
五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减少录取批次,适时合并本一批与本二批次。探索适合我省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投档录取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充分满足考生志愿需求。高校依据高考总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六是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生起,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招生录取方式,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福建省高考综合改革“怎么改”?
林和平强调,一是确保“公平底线”。高考综合改革更要守住公平性、增加科学性,在确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底线的同时,在考试、评价、招生等各个环节上要进行科学设计。
二是拓宽“选择空间”。立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度偏科。同时,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机会,为学生个性发展留出空间。高校要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从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提出0~3门科目要求,为精准选才提供更大选择空间。
三是破除“唯分数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建立完善评价制度,并以过程写实等方式予以体现。
四是克服“一刀切”。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选拔培养特点,推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两大改革,对普通高校和高职教育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
林和平要求,面对高考综合改革,全省教育系统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精神和作风去做好做实做到位。
要精准把脉,找准切入点。要重视教育观念、方案设计、条件保障、配套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加快研究解决策略。
要精准施策,突出关键点。要把握“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定位,抓好“教-考-招”的链条,处理好“高校-高中”的关系。
要精准改革,明确侧重点。我省距离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已经进入倒计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作为,教育考试机构要主动履职,高校要主动融入,高中学校要主动发力。
要精准发力,补齐低洼点。要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和高中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要精准宣传,把握平衡点。要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加强解读引导。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林和平表示,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部署要求,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前进,扎实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推动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蹄疾步稳,保持耐力勇攻坚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陈峰在论坛上作《福建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研制思路介绍,详细阐述了我省新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构想。
“高考综合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她表示,在考试评价方面,要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在招生选拔方面,要减少高招录取批次,改革录取模式。
“高考综合改革是项系统工程,要遵循‘蹄疾而步稳’的原则,按照改革总体目标的设定,‘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认真对待试点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稳慎有序的形成方案,全力以赴落实好会议精神,顺利推进我省高考综合改革。”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尹后庆,给大家带来题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专题辅导报告,详细介绍了上海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地区,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以及主要的体会与思考。
首先改变教考关系,由“考什么教什么”走向“教什么考什么”,注重加强考试命题改革,着眼提高难易程度的稳定性和对课程标准的适切度。
其次,招生录取改革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为学生分类发展和高校特色办学创造了条件。改革的选科要求和“院校专业组”推动高校用好高考改革红利,驱动高校招生由“被动收档”走向“前置引导”,合并本一、本二批激励了高校招生录取由“三六九等”走向“特色为王”,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则鼓励高水平大学围绕“两依据一参考”进行招录。
直面挑战,时不待我谋发展
18日下午,与会代表分9组开展讨论,进行大会交流。代表们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这个论坛办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福建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应贵勇表示,选考科目执行后,未来生源结构从“二元制”变成“多元制”,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果还是停留在“二元制”,就无法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同时,进行专业的改造升级,从个别专业画地为牢转变为按大类招生。他说:“为了应对高考综合改革,我们已经动起来了!”
“作为高中校长,我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福州第三中学校长邵东生认为,做好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关键在教师。要加强师资培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推进课程重组整合,提振教师队伍的精气神,做好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各项准备。
南平高级中学校长欧捷表示,参加此次论坛让他更加明确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方向,对基层学校如何面对新高考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计划安排。“例如在选课走班方面,各个学校都必须在总框架的前提下,对各自学校的选课走班作出具体的、符合校情学情的安排和计划,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自身学科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让我们的教学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此次论坛采取主论坛与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9日同步举办四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分别围绕“新高考与高中教学管理改革”“新高考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高考与职业教育改革”“新高考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