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重庆高中生获全国学生科技创新最高奖 西南大学附中学子走进人民大会堂

来源:重庆晚报慢新闻时间:08-31

8月24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19级马玉龙同学作为重庆市唯一获奖高中生受邀参加,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也是西大附中在校学生首次获此殊荣。

据悉,该奖项是面向青少年设立的一项崇高荣誉,全国共22名,重庆仅1名高中生荣膺该奖项。马玉龙说,获得这一奖项其实是对自己过去四年科技实践经历的最大肯定。

省级、全国奖项达30余项

为求学从甘肃来到重庆

采访前,马玉龙提前发来了自己长达13页的个人简历。仅仅从小学六年级到今年步入高三,他获得的省级、全国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奖项多达30余项。2015至2018年更连续四届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马玉龙出生在甘肃,从小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思维方面的数学题,父母也很尊重我的兴趣。”小时候,父母一有时间就带着他走进书店看各类数学、科普书籍。

小学阶段因为环境影响,马玉龙很少有机会去接触科技项目或各类学科竞赛。“于是,在初一暑期,我萌生了转校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马玉龙选择了在科技教育方面较为突出的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两个月后,原本在科研机构工作的父母也辞职来到重庆,马玉龙的父亲现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母亲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工作。“这也为我中学阶段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能够利用周末、假期跟着父母上班,常常能在图书馆看上一天的书。”

科技创新项目关注环保

曾收到有关部门感谢函

从初二到现在,参与科技创新的四年中,马玉龙已经完成了8个科创项目,包括《中国干旱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调研》、《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情况调研》、《基于BDS探究城市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等多篇报告,超过一半是与环境有关。

“我出生在兰州,小时候家乡的环境不是很好,春天经常有沙尘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后来转学到重庆,学校就在嘉陵江畔,从教室就可以望见美丽的缙云山,我更加感受到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这是他研究环境保护的初衷。

甘肃省张掖市是马玉龙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每年暑假马玉龙都在这里度过。“记得小时候,城郊北部湿地到处都是污水、垃圾,缺乏保护。”直到几年前,这里建起湿地公园,前来旅游和散步的人也非常多。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让我感受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马玉龙萌生了用问卷方式调查中国干旱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的想法。在父亲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马玉龙在当地群众、政府部门、游客中展开调研,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干旱区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调研》,还得到了当地政府单位的认可。2015年,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向马玉龙发来感谢函。

参加学科竞赛

高二时仅剩他一人坚持

在学科竞赛方面,马玉龙没有选择自己擅长的数学,而是选择了信息学科。“未来,我想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事实上,参加学科竞赛不仅仅对学生思维和时间提出要求,还需要学生耐得住“寂寞”。马玉龙说,很多同学为了不影响日常上课,陆陆续续退出。高二时,年级竞赛组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坚持。不过,他也很快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除了请教老师,他通过网络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信息竞赛达人。马玉龙说,在信息学科,很多同学都热衷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这带给自己很多惊喜。“在博客上,大家对一个知识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讨论,参与其中,自己就能收获很多。”现在,马玉龙也开始写起了博客。

今年,马玉龙收获了第30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选拔赛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精英赛( CTSC2018 )银牌,第3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铜牌。

科技达人热衷社团活动

还建立全市首个数学建模社团

和传统印象中的“学霸”、“达人”不同,马玉龙并不局限于“死读书”,反而热衷于校园内各项社团活动,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大忙人”。

每次路过校园广场的橱窗,马玉龙总要看看最近又有什么活动了。初三时,偶然看到的一张海报吸引他报名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并对数学建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发现它与其他竞赛有很大不同,它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马玉龙想邀请更多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向学校申请创建了重庆市中学内首个数学建模社团。

在这期间,他开展了科普讲座、竞赛培训、学术沙龙等活动,一下子吸引了近千名学生报名参加。此外,还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教授前来指导,让更多学生了解了数学建模知识、体验数学建模乐趣。社团成立以来,他组织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第一。

紧张的学业中

各类活动就是他的休息时间

对很多同学来说,中学阶段的学业已经非常繁重。能够投入这么多竞赛、活动中,马玉龙是如何调节的呢?

“我习惯每天起床前,想好今天的安排,按部就班做好规划。”马玉龙说,因为产生了兴趣,所以做什么都不会觉得累,反而更轻松。以建模社团为例,就是他放松休息的过程。“我很享受在社团中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相处的过程,很放松”。

谈到这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经历,马玉龙表示自己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重视,这也成为自己最大的动力。和建社团的初衷相同,未来他想要继续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科创中。

“其实参加活动本身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机会,让我认识来自全国优秀的高中生,我希望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成为科研伙伴。”

他成为榜样的力量

胜过奖项无数

在学校课程研发中心副主任李九彬看来,能够在中学阶段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人兴趣。很多学生可能还在为每天繁重的学业忙碌,而马玉龙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将每一项兴趣都完成到最好。

“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就目前来说是学校历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说,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马玉龙在过去几年中,通过“立人大讲堂小先生讲座”在各个校区介绍自己的课题、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故事,吸引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从2016年至今年6月以来,他的演讲达到53场,每场讲座吸引人数从几十名到上千名。

在担任第四届学生学术委员会主席期间,他还开设了多项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从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层面来说,他的推动作用甚至比他个人取得的奖项具有更大的意义。”

对同学来讲,他是榜样的力量,不少同学都称呼他为“马老师”。就连学校的科技辅导员也叫他“老师”,因为他拥有的很多领域方面的知识,足以成为辅导员的老师。“有时候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他还会将自己的收获写成建议发给我,推动学校科创教育发展。” 李老师说道。

除了在校内影响师生,李老师特别提到,今年1月,马玉龙还受邀参加了重庆市2018年度青少年科技竞赛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向600余人分享他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经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乙竹 受访者供图

标签:
责任编辑:y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