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营造轻松氛围
北京拔萃双语学校心理教师侯颖
案例
最近我的邻居和朋友分别谈起孩子的状况:
邻居:儿子一诺正在上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很懂事,学习也很用功,从来不用我们督促,成绩一直挺好的。但他最近情绪变化很大,有时回家垂头丧气,一言不发。我想和他多聊几句、问问情况,他也不愿多说,再继续追问他就会发脾气。询问班主任,得知是因为他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名次有所退步。一诺把学业看得很重,话里话外都把上大学、考名校挂在嘴边,认为上重点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可能因为我和他爸爸都是名校毕业,对孩子潜移默化产生影响。我很想劝他放松,又怕说错话惹他反感,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朋友:孩子还有一周就要高考了,我越来越紧张。可他一点都不着急,回家该玩玩,该吃吃,该睡睡。我一看到他没学习就急得要命,就会不停地催促他。一开始,孩子还能痛快答应,后来就不听我的了。我刚一张嘴,他就不耐烦地说:“妈!我在学校已经够紧张了,回家就放松这么一会儿,您还唠叨个没完,能不能让我喘口气啊?”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敢说。现在只剩最后一周复习时间了,他怎么就不能咬牙熬一熬呢?
分析
邻居家的孩子实际上是对学习成绩不够自信,对学习状态缺乏客观理性的分析,因而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上原生家庭中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把高考的意义看得过重,这也加重了孩子的焦虑状态。
决定学习成绩高低的因素有三方面: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长久积累和养成的,在考前一个月内调整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学习心态可加以调整,且会影响考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现阶段,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他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使他保持自信、稳定的学习心态,以便在考试期间以最佳身心状态投入其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朋友家孩子的问题在于父母过于焦虑,忽视了高强度冲刺阶段更需要让孩子大脑休息,有张有弛才能提升效率。
孩子的学习压力一部分源于家长认知、观念的影响。想要缓解孩子的压力,先要调整父母的认知,缓解自身压力,给自己松绑,才能营造出真正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支招
合理期望客观评价
父母要以冷静客观的心态对待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现阶段,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难有质的飞跃。父母要适当调整期望值,实事求是甚至降格孩子的设定目标,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坦然面对高考,也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管住嘴巴少些唠叨
高考前,父母要少唠叨。即便表达关心,也要找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如果能做到变唠叨为倾听就更上一层楼了。父母可陪孩子散步、聊天。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抱怨有压力,可能只是情绪上的宣泄。但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需要马上解决。父母不要焦虑和紧张,要耐心倾听。如果非要说点什么,不如讲个笑话,彼此放松一下。
适度关注坦然面对
有的父母总询问孩子复习得怎么样了,有的父母看似淡定,但脸上挂满了焦虑。父母不要过于强化考试结果的意义,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孩子受到父母平常心的感染,会把考试结果看得淡些,复习时少些杂念,面临高考也会处之泰然。
主动放权尊重孩子
父母对高考严阵以待,所以希望孩子一直保持发奋学习的状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没有缓冲和休息的时间,对学习反而起反作用。而且,孩子感到不被父母尊重,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孩子是考试的主角,父母只能当配角。父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