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地域、学校和专业之间如何平衡
最经典的话题,莫过于“是选一个北京上海的211,还是兰州大学”?
坦率地讲,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考虑,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举个例子,如果我在北京,儿子要考大学,我可能更愿意把他送到兰州大学,不仅为985的招牌,更希望他去历练一下,不宜让他在“舒适区”里待着。但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可能更愿意让她到苏州大学,体验吴侬软语等不一样的东西。
但如果我来自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会更愿意把儿子送到北京上海的211高校。当然,如果上不了,我还是会把孩子送到兰州大学。女儿的话,我更愿意让她去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哪怕不是211学校,因为我对女儿的定位是不同的。
其实,高考分数已经给了我们最大的限制,三个原则卡下来,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与专业就更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最后,提醒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要从生涯规划角度出发考虑志愿填报,而不是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在这人生的关口,首先需要仔细想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去算计分数是我们在志愿填报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市场商家的噱头:“如何用600分上一个602分的学校”?
但记住,我们不是买白菜,需要先清楚朝哪个方向走,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否则再沾光的事都是吃了大亏,背离核心目标就南辕北辙了。
第二,孩子第一的原则。我反对在孩子的教养上“孩子第一”,但在填报志愿时,务必要坚持“孩子第一”,因为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家长的人生,在这最后一程,我们需要也必须放手。让孩子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他想要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的父母需要引导,但一旦有冲突矛盾,务必以孩子的意见为准,即便他选错了,他也不会有怨言,未来也会渐渐回到自己的轨道上,这一段弯路就是他最好的成长。
因为有一种现象叫“归因”,即把遇到的问题全部归为他因,一旦未来孩子有不适应,可能会抱怨父母“都怪你当初让我学XX”,“都怪你让我上XX学校”……这种情况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最后,希望大家金榜题名,都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