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医公开课 | 莫把高考失利看成孩子的失败
特殊的一年高考结束,经历延迟开学、网课复习、延迟高考等变数的一届考生,终于可以迎来阶段性的放松。大考之后,考生的心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对于一些情绪不佳的考生,家长和本人可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给出了以下建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长期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面临高考这样的大考,考生们都会进入一种高应激状态。而随着这种高应激的大考结束,大部分考生会比考前相对轻松,能够坦然面对。
也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试结束到等待成绩公布过程中,会处于“考后焦虑”的状态;本来一直以高考为目标,现在一下子感觉失落、空虚,不知干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考生,可能会进入得意忘形的状态,比如通宵打游戏、聚会、一醉方休等放纵自己;而自我感觉不好的考生,容易情绪低落、愁眉苦脸,甚至整日泪流满面、把自己关在房间长时间卧床,不愿见人或与人交谈,甚至产生内疚自责情绪,感到自己愧对家长的照顾,生出“我为什么那么笨?”“我为什么会考不好?我还有什么脸见人?”等想法,更有甚者会离家外出。
家长
不应过分渲染高考的影响
如果考生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自感高考没有达到目标或者预估成绩明显低于预期,感觉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可能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急性应激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表情呆滞、敏感易怒、坐卧不安,严重的会回避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悲观失望、内疚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轻生的念头。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设置客观的心理预期,正确看待高考的作用,理性对待高考意外。不要过分渲染高考对孩子前途和家庭的影响,不要把一次高考失利看成孩子和自己人生全部的失败;不要反复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把“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与孩子共勉。
家长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学习心理学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术,学会预防或者应对自己和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段时间,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状况、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关心和询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对孩子严加指责,改善家庭氛围。
出现危险信号
切记及时就医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抑郁情况严重,说出危险的语言(如“我真没用”“过不了多久我就不会在这里了”等),采取危险的行动(比如自伤、无故送礼物致谢或道歉)等,或者考生自己感到有上述想法,一定要及时就医,可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心理科、暨南大学附一院、广医一院、广医二院、中山一院、中山三院心理科等专业心理机构求助。
考生
利用暑假探索兴趣
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后的自由支配时间非常难得。考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比如,考生若是喜欢音乐或篮球,可以在暑假期间,尽情投入和享受,感受为自己而活的喜悦与意义,充实自己的内心。
我有个同事的“学霸”女儿,非常喜欢京剧,妈妈对此也非常支持,提前找好老师,待孩子高考结束跟就随京剧老师开始学习京剧,让孩子做高考前自己想做又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结束后与几个同学利用暑假去毕节支教1周,成为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而我自己,在高考后约了两位同学第一次爬泰山,也重读了一次《红楼梦》,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考生们不妨试着畅想大学生活,去思考大学要如何度过,思考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给自己做一个规划。
如果仍然感到心情焦虑,考试前、考试中用到的自我放松技术仍然有效,比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身体扫描等训练,这些都是可以轻松掌握的自我调节的心理技术,当需要时,可以主动使用这些方法自我调整。
也建议考生对于内心情感要合理宣泄,学会倾诉和求助,对不良情绪要积极转移,比如定期进行体育运动、参加同学聚会、安排一次短途旅行,也可以趁机探望外地的亲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