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高考报志愿,一线城市的211和偏远城市的985,你会选哪个?

来源:百家号-冬呱视频时间:08-03

今年有1000多万考生,相信除了极少一部分只需要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外,剩下的绝大多数人,此时都正在大范围的选项中迷茫:到底该去哪个城市、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

前段时间,俞敏洪在直播间里谈到了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话题。他提出了两个原则:

第一,年轻人上大学尽量离开自己的家乡,越远越好;第二,要去大城市,或大城市经济圈。

俞敏洪建议年轻人离家到大城市去上学■

在相关话题讨论中,有70%的网友对“去大城市上学”表示完全同意。

确实,城市比学校重要,已经不是一个新奇的观点了。甚至某些辅导机构会告诉家长:二三线城市211不如一线城市的二本。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一茬又一茬的高考生中,那些曾经一心选择去大城市或主动选择去小城市的人,后悔过吗?

我从网上扒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发现上学选城市,是门大学问。

除了俞敏洪,很多成功人士,后来谈起高考志愿时,给出的第一条建议都是:到大城市去。

京东CEO刘强东在一次演讲中说:1992年,他的高考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他坦言:“对于我来讲,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去上学。”

刘强东高考时只报了北京和上海的大学■

那一年,他成了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虽然现在东哥名声欠佳,但不可否认,到大城市后,他谱写了一个十分励志的寒门学子逆袭的故事。

无数成功人士,以及70%的网友支持去大城市上学,原因显而易见。

这里有许多令人心动的硬指标:更多更好的大学、更发达的经济、更流行的生活环境,未来会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许多不可忽视的软指标:各类社会和文化资源、能让人在更丰富的经历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个人格局。

俞敏洪说:大城市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可以让你见多识广、让你眼界不知不觉地更加开阔,未来,也能让你拥有寻找更好工作的机会。

刘强东说:因为我坚信,在那儿,我可以站得更高,可以走得更远。

微博大V肖锋说:第一城市,决定你的视野、人脉和机会;第二学校,决定你一生的朋友圈;第三专业,决定你在哪条赛道上(不行可以换赛道)。

微博大V肖锋支持上大学首先考虑大城市■

还有人说,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如果善用它们的价值,你所得到的“甚至要远远高于课堂教学。”

曾经,有一篇《我为什么不选兰州大学而选非985的上海大学?》引发热议。

兰州大学,985 名校,专业性强,学习氛围浓厚,考研有优势,但是位于西北,经济低迷,留不住人才。对于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选择非一本的上海某大学,因为处于潮流风暴眼、经贸高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包括大企业校招,能听大牛讲座或世界级音乐会、演唱会,最关键的是,还有机会去大机构大公司实习、兼职......

高考报志愿,一线城市的211和偏远城市的985,你会选哪个?

兰州大学因地理位置受限■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上大学能改变命运。演变到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改变命运的重点,不在大学本身,而是大学所在的城市。

宁愿舍弃其他城市的985,也要去北上广的普通大学,值得吗?那些拼命去大城市上学的人,后悔了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网上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有人因为没去大城市上学而后悔,也有人因为追求大城市而放弃更好的大学而自责。

知乎用户@数字游民Jarod说:不后悔。作为内蒙古考生,高考那年他的分数高出一本线30多分。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去二三线城市的985院校,比如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二是去北京的211院校,如矿业、农业、石油等几个偏“冷门”的大学。

最后,他听取了长辈的建议去了北京,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就读。虽然开学后第一天看到校园又破又小,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但是开学后他就摆正了心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因为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位置很好,过条马路就能到北京语言大学,这里有超过50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从地质大学再往西走两公里,就到了清华大学东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顶级大学的外国交换生。

五道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他有机会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同时开阔了眼界。也许这些,都是小城市里得不到的。

同样的情况,也有人后悔了。知乎某匿名用户说:来北京无缘985那大概率就是211和双非了。这样的代价是,当你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985那栏你根本无法划√。

大城市能带给你什么呢?眼界还是什么?那还不如多出去旅旅游,大城市一年的开销可以让你去好几个地方了,我觉得来大城市最多的就是虚荣和攀比了吧。学生时代分辨能力并不是那么有见地的。

俯拍大学■

翻看了将近200人的回答,我发现,关于大城市还是好大学,就像钱钟书所说的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想出来。

出校后的985毕业证,还是个人见识等软资源,没得到的,都是心底的遗憾。而真正能不后悔的,都是最初就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俗话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赞成一味追求去大城市而放弃一所好学校,毕竟高考是考大学而不是考城市。

高中时我们的目标都是上个好大学■

对于小城市的考生来说,大城市的生活和学习成本,是摆在他们眼前的最大难题。中国是人情社会,离开家乡也意味着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人际关系。

去不去大城市?没人能说得清这两种看法谁对谁错。我们只需认清现实:抛开大城市与否,可以影响我们选城市、大学、专业的因素还有很多。

有些人是本身就有明确的方向,一直知道自己想上哪所大学、想学什么专业。有些人,因为舍不得父母或父母舍不得孩子,所以首选离家近的大学。对他们来说,安逸和舒适,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人却单纯为了逃离父母,而去离家很远的城市读书。还有人是单纯喜欢某个城市、某种气候所以去到某个地方。

知乎用户@呆小孩说,作为一个北方汉子,一度十分羡慕南方城市的山明水秀和南方姑娘的温婉,虽然分数没进理想的大学,但依然选择了杭州一个很漂亮的大学。

一个匿名网友说:作为一个广东人,18岁前从来没见过雪,所以上大学直接去了东北,结果是基本满意,如果重新选择一次,还是想选有雪的地方。在这里还第一次知道搓澡这个名词和用具。刚开始进澡堂会犹豫,但后来已经深深爱上了搓澡。

还有些人,摆出了更现实的一个择校理由:分不够,不是我挑大学,是大学挑我。

如果高考分数不是特别高的话,因为本地招生资源倾斜,在外省只能上二本的分数,在本省可以读一本大学,基于现实考量,也有很多人直接选择上本地的大学。

总之,就像我们不能根据别人的模板复刻自己的人生路,也无法根据别人的想法选择自己想去的大学和城市。

只要你报考前,明确知道自己上大学想要什么,是自由、是知识、是阅历、还是一份就业前景......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大学生活也都该是独一无二的■

上大学时,我们总是吐槽:上大学时流的泪,都是你选大学时脑子里进的水。但毕业后,回想起大学4年的时光,绝大多数人都用“美好”来总结。

好的选择,不是“做一个对的选择”,而是“做一个选择,然后无论结果好坏,都欣然接受它”。

责任编辑:ck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