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省外读大学,我是这样思考的
读大学,到底是选择省外好还是省内好,父母和孩之间的想法不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想法也不同,正如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选择省内读大学还是省外读大学,无分对错,只是因为客观条件、所处环境和个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于选择省外读大学,我是这样思考的
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本省的院校,全部填的外省。从南到北,一个比一个远。
关于报离家远一点的大学,我有自己的三点思考:
从小学到到高中我都没有离开过本省,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观察世界的窗口十分有限,而选择就读大学的城市正是一个好机会,让我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如果选择省内的学校,在工作的时候我也会优先考虑本省,那时我也就没有什么机会再去外面感受风土人情了。
作为北方人,我已经熟悉了北方的的人和物,但我对北方以外的地方感到好奇。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南方的天是不是更蓝,南方的水是不是更清。即使他们是一样的,我也要眼见为实。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的好奇心驱使着我挣脱家庭的束缚。
我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可是我也习惯了服从于安排。父母总会把我的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我只需要遵从,生活就会过得很舒坦。但是这种舒坦和安逸也会抹杀我向上的积极性。
所以,报考外省大学的想法并不是突然升起来的,而是一点点熏染凝聚而成,最终在我的思想中生根发芽。
另外,有一个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它告诉我:人目前的样子是由所处环境决定的。
秦国的丞相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贫苦经历使他的人生始终蒙着一层自卑的阴影。年轻时候的李斯凭借着聪明、好学,被乡人举荐为家乡小吏。因为善于思考和总结,办事干练,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许,但他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
看着郡守驷马高车的豪华生活以及颐指气使的官僚派头,与李斯妻儿老小的贫寒生活,唯唯诺诺、稍有不顺遂就要挨打欺凌的卑微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为什么会人与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李密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观察了老鼠的例子。
茅厕中的老鼠又小又瘦,毛色灰暗而且缩头缩脑,胆小甚微。他们吃的是污秽的粪便,见到人来就吓得惊慌逃窜。
在粮仓看到的老鼠,吃着公家堆积如山的粮食,住着宽大舒适的房舍,没有风吹日晒,没有人来打搅,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毛皮油亮、硕大无比,看见人也不害怕。
同样是老鼠,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距这样大,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当把厕所里的老鼠和粮仓里的老鼠进行位置互换,三天之后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到了粮仓也开始吃粮食,慢慢的看见人也不害怕;而粮仓里的老鼠到了厕所之后开始吃大便,看见人也显得非常惊恐。
上蔡郡的李斯位居人下,看人脸色,受人管制。在上司面前,李斯永远就是一个不被看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就像是茅厕里面的老鼠,贫贱低下,任人欺侮。
顾“鼠”自怜的李斯不禁感慨万千,“人有地位高下、尊卑之别,就像这老鼠一样,全看你处在何等的环境”。
人放在不同的位置才能体现不同的价值,我不适合离家近。
我喜欢独立自主、我喜欢遇到事情自己拿主意,但我同样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当我离家近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有想要依靠父母的懈怠心理。
所以很多事情我没有勇气去做,就是因为我有了依靠,如果我把这种依靠无限放大,那么最终我就会丢失我的勇气。
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城市上学,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独立解决,没有了父母亲人的帮衬,也许最开始的时候会让你焦头烂额,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以前不能做到的,现在都做的得心应手,这就是成长。
从江苏宿迁到北京,从中关村到京东,刘强东选择到外省读大学;
从江阴农村走到了北京,又从北大走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也选择到外省读大学;
俞敏洪以他的经验之谈,强烈的建议:“读大学,能去外地就去外地,越远越好,最好去大城市,父母千万不要陪孩子念大学”。
选择本省相当于选择了生活的舒适圈,选择外省相当于选择一片新的天地。只有你走出舒适圈的时候,才能开始结识新的朋友,接触不一样的风土,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体会。
要说人生什么最重要,那就是经验和感悟,这是任何人都教不了的。所以我果断的选择到外省读大学。
虽然到省外读大学有好处,但他也有不好之处。
1.每个省都会有招生名额倾斜,同等院校省内大学分数会低一些。
2.离家远,4年往返家庭和学校的交通费用不低。
3.如果毕业之后选择回省内,那么你在大学积累的人脉资源都会失效。
4.孤独是每一个外出求学的学子必须面对的。每当无聊乏味时,那种没有亲人陪伴的落寞感,是很多人无法忍受的;尤其当面临病痛的折磨之时,又缺少了父母的嘘寒问暖,双重的折磨常常让人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所以有些学生选择到外省读书,但是因为忍受不了而中途退学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一下,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到外省读书,如果家庭有优势资源可供利用,那么也就没有人愿意过东奔西走、漂泊流浪的生活,一切都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