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征集志愿细节
征集志愿
指在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由省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未完成的招生缺额计划,以及部分院校在平行志愿录取后向该省投放的增招计划。
平行志愿强调“分数优先”,即投档按考生的成绩高低排序进行。为了避免高分考生的“二次落榜”,多数学校的投档比例为1:1,投档数不能超过计划余额数。由于平行志愿的投档时间一般只有一天,一旦考生由于专业受限等原因发生退档情况,则学校退一份档案就会再次出现计划缺额;而这时再按照轮次从高分往低分补档,时间上可能会来不及;再加上各高校退档时间不一致,因退档出现缺额的学校就只能使用征集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征集志愿是在每一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进行,即在七、八月份进行。
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根据征集志愿信息上网填报。在同一个批次,只有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征集志愿填报和录取。某批次平行志愿投档结束后,如果招生计划已完成且没有增加计划,就不再进行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的好处在于,考生在知道哪些院校还未满额的情况下,能更有针对性地填报志愿。与传统方式相比,能较好地克服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生报到率。
征集志愿的学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
征集志愿的学校分数不一定低
只要一个院校填报人数少于院校计划招生数或投档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这个院校就有可能征集志愿。所以,每一批次都有参加征集志愿的学校。当然,越往下,参与征集的院校名额越多。因此,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时不要挑肥拣瘦。
征集志愿的特点决定了进入征集志愿行列的院校、专业除一批本科个别院校外,大都不尽如人意,或是院校档次低,或是专业大众化,或是地域偏远。
参与征集志愿的学校,投档分数不一定比第一次录取时低,恰恰相反,多数学校会抬高很多,原因有三点:一是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都是第一、二志愿落选的考生,多数考生害怕落入下一批次,有“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二是征集志愿的院校又只是招生的部分院校,缺额计划不多,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多数考生是“我的眼里只有你”;三是征集志愿与第一次填报志愿一样,也是采取平行志愿方式,无论考生填报几个志愿,都是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
填报征集志愿的方法及细节
填报征集志愿的方法与填报其他志愿的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一批本科征集志愿不能用分数段、位次段,或比对院校提供的录取资料进行。正常情况下,一批本科院校很少有连续两年在某省落入征集志愿的,偶尔进入征集志愿的院校都是个别专业计划未完成造成的。填报二三本、高职专科院校征集志愿时,可以参考院校公布的前期录取资料。
同时,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也要考虑志愿梯度问题。
(1)注意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地点。每一批次征集志愿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两天之内,考生要密切关注当地招办公布的信息。填报志愿的方式都是实行远程网上填报,提前或滞后,网报系统都将处于关闭状态。有的省份会让考生到县市招办指定地点上网填报征集志愿。错过了填报时间和地点,都会被视为考生自愿放弃。
(2)注意自身条件和特殊招生要求。有些学校征集志愿时会注明,是否走读,是否中外合办,是否高收费等。如北京体育大学在各省征集志愿时,都提示考生“对身体条件有特别要求”;华侨大学在征集志愿时,提示“只招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征集志愿时,提示考生“学费5万元”。
(3)注意分数和专业要求。征集志愿时,院校的提档分一般与本批次前期录取的提档分关系不大。如上海考试院提醒考生“该批次最低控制线下考生不能填报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不实行加分投档政策”。
(4)注意征集志愿次数。有的学校征集志愿后,仍没录满,就有可能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
(5)要先查询录取结果再填报征集志愿。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填报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时有些院校可能尚未办理完录取手续,考生欲知自己是否被录取,可查询省招办暂时公布的有关考生是“预录取”还是“院校在阅”,凡属这两种情况之一的,院校即不再退档,考生亦不必填报征集志愿,即便填报征集志愿,也将被网报系统拒绝。
填报了降分征集志愿就一定能被录取吗
有的院校在参与征集志愿时,由于缺额较多,会降分征集志愿,即在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下降分提档,降分幅度一般是20分以内。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考生填报了降分征集志愿的学校就一定能够录取。因为考生是否被录取与征集志愿填报的人数多少有关,当报名参加征集志愿的人数大大超过院校征集缺额计划数时,院校就不再进行降分征集志愿的投档。所以填报了降分征集志愿不等于一定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