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新增4个招生专业,大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
今年学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今年的招生专业(类)数量为38个,大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 一、贵校2021年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曲帅锋:武汉理工大学2021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为9200人,与2020年持平,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近年来开设了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致力于面向未来培养行业引领人才。今年学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新增专业均为“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欢迎感兴趣的考生多多关注了解。
今年我校总体招生政策保持稳定,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优化,一是根据学科门类优化整合招生专业,今年的招生专业(类)数量为38个,大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如上文提到的4个新增专业分属于新闻传播学类、机械类(汽车)、自动化类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数据管理与安全科学),招生专业的优化整合将有效降低考生选择焦虑,大类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也将有助于综合型人才的成长;二是优化了部分省份招生类别,其中江苏省新增提前批航海类,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苏省新增生物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欢迎上述省份的考生积极报考。 二、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曲帅锋: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3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分布在武汉市中心区域,交通便捷、生活便利。 三、请您向考生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曲帅锋:学校基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支柱性和基础性地位的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办学,与三大行业相关的专业是学校传统的优势专业,如材料类、交通类、车辆类、机械类、土木类等专业实力强劲。近两年学校共有3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1 | 机械工程 | 21 | 物流工程 | 31 | 环境设计 |
2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1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2 | 航海技术 | 32 | 工业设计 |
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13 | 轮机工程 | 2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3 | 视觉传达设计 |
4 | 材料物理 | 14 | 土木工程 | 2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4 | 英语 |
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5 | 采矿工程 | 25 | 制药工程 | 35 | 思想政治教育 |
6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16 | 通信工程 | 26 | 工商管理 | 36 | 法学 |
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7 | 电子信息工程 | 27 | 会计学 | 37 | 安全工程 |
8 | 交通运输 | 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8 | 电子商务 | ||
9 | 车辆工程 | 19 | 自动化 | 29 | 动画 | ||
1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0 | 产品设计 |
学校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15个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等4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物流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获A+,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获B+。
近年来,学校的计算机类、信息与控制类、数学类、艺术类、经济与管理类等专业发展迅速,也成为广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与三大行业紧密结合、交叉融合,助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校近年还新增了导航工程、应急管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制药等社会紧缺专业,这些专业紧跟时代发展、对接社会需求,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认可。 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曲帅锋:我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情况,择优选拔。在各省(区、市)划定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我校依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认的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调档。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进档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且服从专业调剂者,我校原则上不退档。
专业分配坚持分数优先的原则,投档至我校且符合有关录取规则的考生,将按照考生的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并分配专业,不设专业级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专业安排在提前批录取,且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建筑类专业由于对美术基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新生入校两周内加试美术;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有车辆工程、金融学、生物科学类,仅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由于各省投放计划情况不同,考生要注意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说明;艺术类继续在全国16个省(区、市)招生,认可并使用各省(区、市)专业统考成绩,不单独组织专业校考。
相关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2021年招生章程为准。 五、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
曲帅锋:学校实行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学生进校后有多次调整专业的机会。在军训期间可在全校范围内参加各类试点班选拔;大一下学期可以在大类专业中确定主修专业;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学校转专业实行“转出无限制,转入有门槛”的原则。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加强“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联动资助,切实推进精准资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学校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工作在教育部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中连续获得优秀,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
我校奖学金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卓越奖学金、校一二三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等类别,其中社会奖学金累计150余项。 六、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
曲帅锋:根据学校就业部门统计,近年来学校整体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且就业的起点高、质量优、发展好,用人单位普遍评价我校毕业生专业、务实、好学、创新。社会机构发布的就业竞争力报告和薪资水平排名,武汉理工大学大多位居前列。
以2020年为例,学校整体就业率为95.2%,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与汽车产业、信息产业、建筑与房地产产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毕业生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的比例为40.45%,面向世界 500 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的比例为52.65%,中国建筑集体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是我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单位。学校保研、升学路径通畅,2020届毕业生中41.55%的学生前往海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
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的多重挑战下,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专业匹配度好、学生满意度高,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七、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改革省份考生面对新的填报志愿和录取模式,在报考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曲帅锋:“新高考”带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这些地区考生基于个人兴趣和未来规划,按照“3+3”或“3+1+2”模式选择高考科目、以“院校+专业组”或“院校+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这样学生进入大学前,对于院校选择、专业确定已经有过初步的思考和判断,有利于专业学习和长期探索;同时中学阶段形成的良好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也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批“新高考”的8省市采取新的“3+1+2”模式,与前两批次的“3+3”模式变化很大,建议该地区的考生和家长要尽早了解所在省市发布的具体政策,特别是尽早分析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志愿填报的规则等,避免临时决策带来的茫然失措;志愿填报时,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仍具有较大参考性,建议考生对比自己今年的位次值与高校往年校线及专业录取线位次值等相关数据,根据报考专业的冷热情况,结合高校在各地的计划投放及组别设置等慎重进行选择。
那该如何做好高考志愿填报这一重大决策呢?在我看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就专业选择而言,建议考生主要考虑个人志向、学习能力、就业压力等因素。如果考生对个人职业志向清晰且坚定,那么在做选择时就相对简单;部分考生如果还没有明确自己的兴趣点、自我探索和认知还不够的,可以通过进行职业生涯测评、收听收看大学提供的专业介绍等,了解专业内涵,也可以考虑选择大学里的一些基础专业或专业大类,便于进大学后进行二次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许多专业不是只看名字就知道是干什么、学什么的,比如近年来热门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专业,其根本上需要学习的是算法,不少数学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在选择后压力很大,学习吃力,很有可能要面临退出的风险。
选择学校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焦虑的问题。我个人建议可以首先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不同学校之间在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国际交流、就业升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有相对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可以在大学阶段继续探索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其次可以考虑城市选择,很多大学生都把学校所在地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人文环境、气候条件、发展潜力以及能否提供合适的实习、就业岗位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学生未来的眼界提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