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高校大类招生:是“捡漏”,还是“踩坑”?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时间:04-29

近年来,高校大类招生渐成趋势,但风潮之下,暗流涌动。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大类招生可能是一次“捡漏”的机会,也可能是一个“深坑”。

一、大类招生成为“潮流”

我们来看看我国一流大学大类招生的情况:

 

高校大类招生:是“捡漏”,还是“踩坑”?

图源:论文《大类模式:我国研究型大学本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之后,面向全校大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的全面大类招生高校数快速增长。此外,一些地方高校也在纷纷实施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时代”即将到来。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1.“大类招生”和“专业招生”对比

以“工商管理类”为例:

大类招生: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第一年或第二年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进行院系或专业的选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专业招生:直接填报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具体专业。

2.大类招生常见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可分为学院内大类招生培养、跨学院大类招生培养、开设实验班大类招生培养、成立本科生院大类招生培养等四种模式。

高校大类招生:是“捡漏”,还是“踩坑”?
图源:论文《大类模式:我国研究型大学本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学院内大类招生培养较为普遍,即院系内相关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门类进行招生。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类,前期在一个专业门类下培养,大二下学期进行专业分流。

跨学院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将不同学院的多个专业归为一个大类招生。如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由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国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5个学院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5个学院中任一学院,5个学院共同设置大类平台课,打通文史哲的学科界限。

实验班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学生前期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大类课程,后期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为典型,致力于培养文理素质兼具,跨学科、跨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

本科生院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则是在大学内部成立新的本科生院,对全校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大类培养,后期分流到专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复旦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高考时以经济管理试验班形式招生入学,其后入驻复旦学院,第一学期结束后,可在旅游学系、大数据学院和管理学院3个院系中进行专业选择。

3.大类招生的优势和不足

大类招生政策的显著优势在于,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往往不够了解具体相关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就降低了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选专业的难度——报考一个大类专业,就相当于获得多个专业的选择可能性。

当下,大类招生呈现的不足有两个:

一是教育教学与大类招生匹配不足。同一大类的学生会因高考时选考科目不同而出现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同时,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需基础课程也有所不同,这需要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部分高校有“水课”、“无用的通识课较多”等课程设置问题,这会消耗学生的大量精力。

二是专业分流时,马太效应明显。大类招生之后的专业分流阶段,也容易造成“热门专业越来越热、冷门专业越来越冷”的现象。成绩较高的学生扎堆报热门专业,而成绩低的学生最终被“甩”给冷门专业。专业间选择的严重不平衡不仅造成专业生源质量的细微差别,也会使负面情绪在“被选择”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滋生。

二、大类招生是“捡漏”还是“踩坑”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大类招生可能是一次“捡漏”的机会,也可能是一个“深坑”。

捡漏”机会:对于高考侥幸“搭边上车”来到自己心仪学校的学生而言,算是得到了逆风翻盘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成绩刚好能上心仪学校,就很难上心仪的专业,但大类招生能给这样的学生一个机会:如果大学学习成绩能够冲在前面,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权,能够在大类分流中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

警惕“踩坑”:大类招生也可能是个“坑”,需要考生警惕。

1、热门/冷门或优势/劣势专业共存分流到不理想专业

大学喜欢将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放在一起,或者将优势专业和弱势专业放在一个大类中“打包录取”,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容易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冷门或弱势专业。

2021年中山大学的大类招生就比较典型,它的计算机类(新工科实验班)既包含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又包括比较冷门的材料类专业,这种大类招生学生和家长报考时一定要慎重。

2、分流专业学不懂、挂科

部分大类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不细致,会导致学生大学分流之后可能出现自己虽然符合选科要求、但是会出现专业课听不懂、无法顺利毕业情况。

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通信工程、土木类、安全工程)的选考科目要求只有物理,再选科目没有做要求,但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选考化学,其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如被分配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要学习无机化学、材料成分分析等大量涉及化学的专业课、实验课,这个学生专业课学不懂、挂科就非常容易发生。

三、给考生的建议

1.综合考量一致性

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区分专业方向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了解专业分流方式

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目前,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

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避免专业受限

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责任编辑:陈斯佳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