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杉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通过绩效评价
日前,根据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关于下达“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综合绩效评价结论的通知》(国科农技字【2022】20号),我校牵头主持的“杉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D0600300)”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项目成员合影
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对项目4个课题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项目围绕着杉木培育目标不明确、传统造林技术与高世代育种材料造林不配套、材种供给结构失衡、经营效益不高及地力衰退等问题,以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水平为目标,系统开展了杉木大径材、速生材、装饰材高效培育及其土壤肥力维持等技术研究,研发出杉木大径材、小径级速生材、红心杉装饰材高效培育技术、土壤肥力维持等关键技术5项及杉木苗木繁育技术3项,大径材出材率提高28%以上,林木蓄积量提高18.5%以上,红心材红心率提高5%以上。项目取得了“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杉木高密度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技术”“红心杉装饰材培育关键技术”代表性成果3项,研制出适合大径材培育的地位指数表和优良种质材料;从立地、密度、年龄等方面揭示了杉木大径材、小径级速生材及装饰材材种形成机制,揭示杉木连栽代数、林龄之间的立地肥力变化规律。审定了杉木良种4个;申请专利3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获软件著作权4件,研制标准12项,颁布行业和地方标准5项;发表论文117篇,其中SCI论文29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59名,培训人员3659人次,获国家、省部级人才荣誉5人次。建成繁育基地1687亩,建立试验、示范林7967亩。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杉木大径材材种形成的耦合机制、杉木高密度短周期小径材培育技术等达国际领先水平;3项代表性成果成熟度较高,实用性较强,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执行过程中,项目法人负责制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完善,组织管理有序,数据共享及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成果和技术档案管理规范,项目交流协作和一体化实施效果良好。
该项目是我校“十三五”期间唯一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项目设立4个课题(承担单位分别为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共18家法人参加单位,项目总经费2305万元,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开敏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