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厦门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来源:厦门大学招生网时间:03-04

点击院系名称可以查阅各院系简介

 

招生专业(类)名称

招生科类

设置与分流专业(方向)

文学院 

中文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文史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应用语言方向)

戏剧影视文学

文史

戏剧影视文学

历史学系

历史学类

文史

历史学

考古学

哲学系

哲学类

文、理

哲学

哲学(国学方向)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人类学

文史

人类学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系

新闻传播学类

文、理

新闻学

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系

广告学

外文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系

英语

文、理

英语

日本语言文学系

日语

文、理

日语

法语语言文学系

法语

文、理

法语

欧洲语言文学系

俄语

文、理

俄语

德语

文、理

德语

法学院

 

法学类

文、理

法学

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发展方向)

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政策方向)

社会学系

社会学类

文、理

社会工作

社会学

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类

文、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方向)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系

国际政治

文、理

国际政治

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经济学

文、理

经济学

金融系

金融学

文、理

金融学

金融工程

保险

财政系

财政学

文、理

财政学

税务

网络经济学

计划统计系

统计学

理工

统计学(经济管理统计方向)

统计学(投资决策分析方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系

工商管理类

文、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系

会计学

文、理

会计学

管理科学系

电子商务

理工

电子商务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旅游管理

文、理

旅游管理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数学类

理工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数学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系

物理学类

理工

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理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机电工程系

机械类

理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仪器仪表类

理工

测控技术与仪器

航空航天类

理工

飞行器动力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

化学类

理工

化学

化学生物学系

化学生物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化工与制药类

理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生物工程类

理工

生物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类

理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系

生物科学类

理工

生物科学

农业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态学

生物医学科学系

海洋与环境学院

海洋学系

海洋科学类

理工

海洋科学

海洋技术与工程系

海洋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类

理工

环境科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系

自动化

理工

自动化

电子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理工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

理工

通信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智能科学与技术

理工

智能科学与技术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

理工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工程系

数字媒体艺术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系

建筑学

理工

★ 建筑学

城市规划系

★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

理工

土木工程

医学院

预防医学系

预防医学

理工

★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系

临床医学

理工

★ 临床医学

药学系

药学

理工

药学

中医系

中医学类

文、理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

护理系

护理学

理工

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

艺术学院

音乐系

音乐学

文、理

音乐学

音乐表演

文、理

音乐表演

美术系

美术学

文、理

美术学

艺术设计

文、理

艺术设计

绘画

文、理

绘画

 

注:凡有“ ★ ”标识的专业学制为五年,其余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设有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4 个系和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 7 个研究所。

人文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 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20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点; 27 个硕士点; 8 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专业(运用语言学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哲学(国学专门化)、人类学。 2007 年在校生有 1801 人,其中本科生 965 人、硕士生 545 人、博士生 250 人、留学生 41 人。

人文学院历史悠久、学统深厚,其前身系 1926 年创立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鲁迅、林语堂、顾颉刚、邓以蛰、张颐、林惠祥、傅衣凌、郑朝宗、韩国磐等著名学者曾在这里任教。现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 3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历史、哲学); 1 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 11 个省级重点学科:专门史、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外国哲学、人类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戏剧戏曲学、历史文献学、世界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网址: rwxy.xmu.edu.cn 电子邮箱: humancol@xmu.edu.cn

电话: 0592-2181932 传真: 0592-2187166

中文系

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于 1921 年,鲁迅、林语堂等著名作家、学者曾在该系执教。中文系有文艺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运用语言学、戏剧学与艺术学、外国文学等 7 个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技术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 等机构,代管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中文系拥有 1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博士授权点, 8 个硕士授权点。现有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24 人(博士生导师 13 人)、副教授 23 人,讲师 11 人。有在读博士生 73 人,硕士生 279 人,本科生 592 人。其中,三级学历教育留学生 23 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具有较高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知识,能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文学评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培养能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文秘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本学科理论、历史、发展、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强化训练。开设有文学理论、写作、中外文学、古今汉语、语言学理论等课程,近 5 年来就业率都在 90% 以上。

汉语言专业(运用语言学方向) 培养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较强的汉英表达能力和能运用计算机从事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新型复合式人才;培养能在大专院校、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编辑、文秘、宣传、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文字管理及应用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运用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语言调查研究、语言教学和计算机 运用的基本能力。开设有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汉语与中国文化等课程。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 90% 以上。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具有较高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戏剧影视文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戏剧影视文本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影视节目制作能力,能在新闻媒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文艺评论与编辑、戏剧影视文本创作及相关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现状和文艺政策,在影视制作技能上得到基本的训练。开设有戏剧理论、影视艺术学、编剧创作、影视文本写作、影视节目制作等课程,本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将于 2008 年毕业,就业前景良好。

电话: 0592-2186375 , 2182782 传真: 0592-2186375

电子信箱: zwx@xmu.edu.cn

 

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是厦门大学最早创办的系科之一,学术传统深厚,办学特色突出。八十多年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毕业生,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和各级 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历史学系现有教师 50 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20 人,博士生导师 15 人,具有博士学位 37 人。历史学系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专门史(经济史) 1988 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蝉联至今。本科设有历史学专业与考古学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历史学专业 开设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史、历史地理、史料目录 学、史学名著选读、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文化史、中国海关史、中国海洋史、中国海外贸易史、闽台地方史、台湾史、民间历史文献学、历史人类学、世界与中国 现代化进程、华人华侨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史、欧美城市史、欧洲文化史、东南亚史、田野工作与社会调查等。

历史学专业 50% 的毕业生可择优免试保送到本校和其他国内同类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者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其他毕业生或到各级党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文秘、策划、编辑等工作,或从事历史教学与科研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技术工作。

考古学专业 开设课程有: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方法论(绘图、测量、摄影)、博物馆学概论、民族学概论、体质人 类学、文物学概论、古文字学、海洋考古学、环境考古、水下考古、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六朝隋唐考古、宋元明清 考古、田野考古实习、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

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可择优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或者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到文物局、考古队、博物馆、海关等部门从事考古挖掘、文物鉴定、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技术工作;或到各级党政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从事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工作。

电话: 0592-2186377 传真: 0592-2182732

电子信箱: history@xmu.edu.cn 网址: histroy.xmu.edu.cn

 

哲学系

厦门大学哲学系创办于 1922 年,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学术传统,先后有张颐、朱谦之、邓以蛰等一批著名学者在此任教。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哲学系已经成为我国南方的哲学教学与研究重镇。

哲学系现有本科哲学专业,含哲学班以及国学方向班; 2005 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 2007 年,获批设立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涵盖八个二级学科专业,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 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还设有哲学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等。

哲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 14 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 40% ,副教授占 35%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哲学系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 40 多项,出版专著、教材 200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 1900 多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 4 项;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0 多项,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哲学专业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 还开设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等课程。

哲学专业培养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党政与新闻宣传工作、政策研究工作的高级人才,同时也为党政部门和工商企业界输送富有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的高 素质管理人才。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或通过考试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到各级党政部门、文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管理、文秘和其他工作,或到高等院校从事哲学或 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可到工商企业从事管理、策划、文秘、公关、营销等工作。哲学系的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教授、研究员、出版 家、中高级领导干部和工商界精英。

国学方向 班主要课程有:国学入门、经学通论、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文字音韵与训诂、版本目录与 校勘、《诗经》研读、《四书》研读、《周易》研读、老庄研读、《左传》研读、《史记》研读、禅宗研读、管理哲学、中国管理思想史、儒道管理哲学、兵家与企 业管理、中国古代诗词、文献精读与写作等等。

国学班通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系统教育,培养熟练掌握国学基本典籍、基础知识和现代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较高学术水平,能够在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和政府等部门从事国学研究、教学以及文化交流、文博管理、编辑出版的专门人才。成绩优秀者可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成为本、硕、博连读的后 备人选。

电话与传真: 0592-2182403 电子信箱: rwxy3@xmu.edu.cn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厦门大学拥有优良的人类学专业传统,其人类学专业自 1951 年始就有建制。 1984 年厦门大学在人类学博物馆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系,从而拥有三位一体(人类学系、所、馆)的完整学科建制。经过几代人类学者的不 懈努力,厦门大学人类学自创设以来,在国际学术交流、科研教学、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已成为中国人类学的重要基地并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人类学 会、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均挂靠于此。人类学也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目前除了拥有民族学、人类学、中国民族史等硕士点外,还拥有人类学、民族学两个博士 点。 1983 年开始招收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1986 年开始招收人类学专业本科生。 2004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有的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或学科带头人。人类学系拥有业务精湛、梯队合理的人类学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 门从事人类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员工 20 余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和助教 7 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建系以来,已承担了国家级课题 20 余项(包括一项重大课题),省级课题 20 余项,横向课题 9 项。出版各类著作 80 余部,论文 1000 多篇。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 项,光明日报光明杯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奖 2 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7 项,优秀成果奖 1 项。

人类学专业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兼修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四方面的课程以及相关学 科的基础课程,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调查方法技术的训练,注意提高研究技能以及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同时,注意拓宽专业口径,增加交叉 学科、实用性的课程以满足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就业: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民族、宗教、计划生育、文化、民政、旅游、宣传、政策研究等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和私有机构担任行政、文秘和各项管理工作。

开设课程: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中国民族学、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俗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社会学概论、田野调查方法等。

电话: 0592-2186378 传真: 0592-2186378

电子邮箱: anthro@xmu.edu.cn 网址: http://rwxy.xmu.edu.cn/xmurlx/index.asp

 

新闻传播学院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 1922 年厦门大学就创办了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家高等新闻教育单位。 1983 年,率先以“传播”冠名,成立新闻传播系,开国内风气之先。 1994 年,设立新闻学硕士点 ,2006 年设立传播学博士点,形成了完整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成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南方之强”。

2007 年厦门大学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学院现有新闻学系、广告学系两个系,传播研究所、品牌与广告研究所两个研究所。  

学院具有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和睦的管理与教学科研队伍。其中专任教师 32 人, 包括 教授 9 人,副教授 13 人。教师梯队完整,结构合理,有全国著名的教授,也有正在脱颖而出的年轻教师。学院还从国外聘请著名教授担 任讲座 教授,并常年聘任外籍教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本科教育成绩突出,特色明显。 1983 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二十多年来,广告专业培养的人才遍布中国各大媒体、著名广告公司及大企业,故被业界誉为“中国广告黄埔”。 2005 年,“中国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推广”项目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标志厦门大学广告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 1983 年在国内综合性大学率先开办国际新闻专业,长年聘请美国教师和新华社记者任教,所培养学生分布新华社等国内著名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国 际新闻专业已经成了厦门大学新闻教育著名品牌。

学院科学研究实力雄厚,设有省重点学科传播学,在广告学研究、台湾东南亚媒体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海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以及一批横向课题,研究成果丰硕,每年发表许多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及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奖。  

学院的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非常活跃,与国内外的院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许多国内外著名专家都应邀来厦讲学。

学院网址: http://comm.xmu.edu.cn/ E-MAIL : xwxjxms@xmu.edu.cn

电话: 0592-2185952 传真: 0592-2186382

新闻学系

新闻学系下设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方向)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新闻学专业(国际新闻方面) 1983 年创办。多年来,国际新闻教育注意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新闻专业教学、英文新闻教学、文史哲教学方面全面兼顾,培养既具全面知识功底、又具专业知识和 业务能力的国际新闻专业人才。同时紧跟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开设了网络传播、新媒体方面的课程。为了保持开阔的眼界,我们每年都力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固 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并与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印尼《国际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等一批境内外媒体建立有实习合作关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1989 年创办,注重学生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建有一套高水准的数字化编播系统和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很强的教学队伍。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知识比较全面、外语水平较高、能够胜任在国内外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从事新闻采写、编辑、翻译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外传播史、传播学研究方法、舆论学、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综合英语、英语新闻写作、对外新闻报 道、国际新闻报道、新闻翻译、新闻法规与伦理、马列原著选读、广播英语导听、英文报刊选读、新闻摄影、杂志编辑学、媒介批评等。

适合就业单位:一般新闻媒介单位,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单位,外事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及公关文秘部门。

广播电视新闻学

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新闻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电子传播手段,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媒机构从事新闻采访、编辑摄影、录音等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外传播史、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理论、电视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系统原理、电视摄像与编辑、 电视解说词写作、电视艺术学、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灯光、电视画面剪辑、广播电视广告、音响制作与编辑、电脑视频特技、马列原著选读等。

适合就业单位: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以及影视制作机构等媒介单位、外事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及公关文秘部门。

广告学系

广告学专业创办于 1983 年,在改革开放急需广告人才之际,该专业及时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化的广告人才,并为兄弟院校培训了大量的广告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也成为国内许多兄弟院 校广告专业课程设置的参考模板。所编写的《二十一世纪广告从书》、《现代广告学教程系列》被其他兄弟院校广泛采用。目前相当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媒体广告部 门和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主管、广告公司的经理、高级职员,成为广告界的中坚力量,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也被誉为中国广告的“黄埔军校” 。在 1997 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和中国广告协会联合举办的调查中,广告学专业在广告业界和教育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均为第一。广告系近年成功地创办并举行了第一、二届中国 广告学院奖,同时倡议并组建了中国广告教育学会。

广告学专业

培养目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从事广告及公关策划,广告创意,文案,设计,管理,市场,营销,教学和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中外传播史、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写作、公共关系实务、广告 心理学、广告管理学、广告设计基础、 CI 策划与设计、广播电视广告、印刷媒体广告、网络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广告创意与案例分析、媒体策划、广告美学、品牌管理等。

适合就业单位: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新闻媒介单位的广告部门,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党政机关及其他单位的宣传和公关部门等。

 

外文学院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身外文系建于 1923 年。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欧洲语言文学系和外语教学部,拥有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 5 个本科专业, 4 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心、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和 4 个各类外语考试、培训中心。

外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 155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67 人,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 40 人左右。 2007 年在校学生 1454 人,其中博士生 29 人,硕士生 282 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 104 人,同时承担全校各院系的 13000 余名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任务。

外文学院科研成果丰硕。 2004 年至 2007 年,全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342 篇论文,出版了 90 部的专著、译著、教材、工具书等, 43 项成果获得校级以上奖励。

外文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与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关系,试行本科生“ 3 + 1 ”(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生“ 2 + 1 ”(二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在国外学习)的办学模式。

历年来,外文学院学生在全国各种外语等级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外事、外交、外贸、金融、新闻、教育等部门,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台湾诗人余光中、泰国侨领蔡悦诗等曾在此求学。

网址: http://cflc.xmu.edu.cn 电话: 0592 - 2186380

电子邮箱: cflc@xmu.edu.cn 传真: 0592 - 2182476

 

 

英语语言文学系 

英语语言文学系创建于 1923 年。目前设有基础教研室、高年级教研室、视听说教研室和研究生教研室。 80 多年来,英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 3000 多名毕业生。本科学制为四年,硕士研究生为两年半至三年,博士研究生为三至六年。

英语系一贯重视教风、学风的建设,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过去的 80 多年里取得了双重丰收,不仅为国家输送了大量英语人才,而且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全系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校各级课题,已出版的专著、编著和教材 200 多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了大量论文。

英语语言文学系本科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考中的平均成绩和通过率都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历年的就业签约率为 100% 。他们在国家机关、学校、银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到欢迎和好评。

英语语言文学系热烈欢迎有志献身外事、外经贸以及外语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报考。

英语专业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语言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语言和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

本专业现有教授 7 人,副教授 12 人。同时长期聘用多名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英语精读、泛读、交际用语、听力、写作、语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美概况、西方文化、英译汉、汉译英、口译、视听说、新闻英语、英语文体学、英语语言学、经贸英语、工具书、第二外语(法、日、俄、德)等。

通信地址: 361005 福建省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

电话: 0592-2186380 传真: 2182476

电子邮件: cflc@xmu.edu.cn

 

日本语言文学系 

日本语言文学系于 2004 年 11 月正式成立 , 前身为日本语言文学专业 , 创建于 1972 年。现有专职教师 12 名,其中教授 3 名,副教授 4 名,另有日籍专家 3 名。日语专业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年轻在职教师努力拼搏,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于近年来引进多名学成归 国的 博士,建立起了一支较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奠定了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现有硕士生导师 7 名。教师科研成果累累,近十年来发表在国内外的论文共有 200 余篇,译文 56 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近 40 部。

日语专业 本科阶段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宗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全面展开“听说写 读译”综合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论辩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深度的日语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在跨文化交流时, 亦能做到主动、自如地进行得体表达与成功沟通。在本科教学中还重视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双语技能,获得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每年从应 届毕业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荐到全国重点院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兼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现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泛读、日语会话、日语语音、初级写作、口译、高级阅读、听力、 视听、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鉴赏、日语写作、日语语法总论、日语古典语法、日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日语词汇学、日本概论,经贸日语、日本汉文、课题研究会 等。

联系方式: 361005 福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系

电话: 0592-2184682 传真: 0592-2182476

 

法语语言文学系

法语语言文学系创立于 2006 年 12 月,前身为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 1978 年。法语语言文学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法语基本功、能胜任外事、外贸、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和研究及其他涉外工作的现代外语复合型高级人才。

法语系具有高素质、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15 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名、副教授 5 名、讲师 3 名、助教 3 名和外教 3 名),在法国文学、跨文化交际、欧盟研究、翻译、词典编纂、语法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该系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2 个层次教学任务。该系现有本科生 200 余名,研究生近 30 名及法语双学位学生 200 余名。

法语系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主要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加强学科方向教学及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整体素养。该系重视 学生的英语学习,并支持学生跨学科选修双学位课程或其他辅修课程,扩大知识面。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试攻读本系或其他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资格。

法语专业 本科生在基础阶段主要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法语、法语 语法与练习、法语口语、法语视听说、高级法语、法语系统语法、法汉翻译、法语口译、法语词汇学、法国概况、法语外报外刊、法语作文、法国文化、法国文学 史、法语文体学、商业法语、法律法语、应用法语、旅游法语等。高年级进一步提高法语表达和口笔译能力,并学习法国文化、文学及职业法语等课程。

法语语言文学系从 2002 年起实行与法国大学合作办学的“ 3+1 (本科生)”和“ 2+1 (研究生)”模式,本科生第三学年去弗朗什—孔泰大学、研究生第二学年到里昂三大留学一年,学校承认法国大学的学分。

法语语言文学系历来重视和鼓励学生跨学科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双语复合型人才,学生普遍达到英语国家六级水平,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部 分学生还考取了经济、法律、人文、新闻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供职单位主要有:政府机关、外事、高等院校、外经、外贸、中外公司企业、商务机构、援外 工程公司等。近年来,中法关系十分密切,中非合作蓬勃发展,法语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

联系方式: 361005 福建省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法语语言文学系

电话: 0592-2181564 传真: 0592-2182476

E-mail: cflc@xmu.edu.cn

 

欧洲语言文学系

外文学院欧洲语言文学系下设俄语、德语两个语种专业。该系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充足的外语资料、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认真求实的办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除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2 个层次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国家、省、市政府及企业的项目研究和科学论证工作。

欧洲语言文学系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主要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加强学科方向教学及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整体素养。 重视第二外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国家英语等级水平测试。根据学校规定,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第二学位课程或其他辅修课程,扩大知识面,努力培养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外语复合型人才。该系历届毕业生主要在国家及地方外事、外经、外贸、教科文、中外企业、公司、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实务、管理以 及外语教学工作,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试保送本系或其他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一.俄语专业

俄语专业成立于 1952 年,现有教师 9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2 人,俄籍教师 2 人。主要培养俄语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俄语复合型人才。历届毕业生主要在外经外贸、海关边检、中外公司、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实务、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 作。基础阶段主要进行俄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进一步提高俄语口、笔译的实践能力,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求第二外语(英 语)通过国家英语等级 4 、 6 级水平测试。

与俄罗斯高校实行学生互派交流,采取“ 3 + 1 ” (本科)和 2+1 (研究生)办学模式。同时,学习成绩优秀并通过全国高校俄语竞赛者将由教育部公派赴俄罗斯留学一年。此外,鼓励学生跨学科选择第二学位课程或辅修课程,扩 大知识面,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俄语复合型人才。

俄语本科阶段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俄语精读、俄语语法、俄语口语、高级俄语、高级俄语阅读、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口译、俄语报刊、俄苏文学史与选 读、俄罗斯文化国情、独联体概括、俄罗斯文化艺术、俄语视听说、俄语新闻选听、俄语写作、经贸俄语、俄语影视作品欣赏、旅游俄语、公关俄语、科技俄语等。

二.德语专业

2006 年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成立德语专业, 2007 年起每年录取学生 20 — 25 人。

德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较为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 能在外事、 经贸、 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语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德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 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 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在办学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目前学校正积极开展与德国特立尔大学等校的友好校际合作,外文学院德语专业的创办得到了双方的大力支持。对未来“ 3+1 ”合作办学模式正在进行积极探讨中。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德语精读、德语语法、德语口语、高级德语、德语阅读、德国文学、德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德语口译、德语报刊、德语视听说、德语写作、德国概况、经贸德语、德国音乐影视欣赏、英语等。

联系方式: 361005 福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欧洲语言文学系

电话: 0592-2187036 传真: 0592-2182476

E-mail: cflc@xmu.edu.cn

 

法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是厦门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近年来,通过立足国内培养,结合出国深造和引进人才等途径,法学院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 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并在相应学科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均具较大的影 响。

厦门大学法学院是国家培养高级法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资格,设有法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还是法律硕士专业学 位( JM )全国试点单位之一。法学院的国际经济法学科和台港澳法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97 年 5 月经原国家教委专家组评审通过,被确定为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01 年,国际法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厦门大学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法学院大楼占地 10000 多平方米,基建面积 8235 平方米 ,不仅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和教学楼,而且建设有标准化的案例教学讨论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工作室。法学院还引进开发了若干种重要的中西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包括 LEXIS-NEXIS 数据库)。 1998 年,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厦门大学图书馆法学分馆,该分馆目前已被批准为联合国资料托存图书馆。

厦门大学法学院鼓励培养积极向上、严谨求实的学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 科研成果竞赛、校际演讲和辩论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法学院代表队在维也纳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和华盛顿“菲利普·杰塞浦国际公法模拟法庭辩论 赛”上连年取得佳绩,享誉国际。

本科招生只设 法学 一个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敏锐的专业思维能力和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司法伦理修养以及相当程度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 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婚姻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海事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商事仲裁法、 犯罪学、立法学、中国法律史、台湾法概论、香港法概论、司法文书学、律师制度与实务、海商法、保险法、税法、金融法、环境法等。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国家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涉外经贸企业、律师事务所等从事立法、司法、行政管理、诉讼和非诉讼代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等法律实务工作。

电话: 0592-2185983 传真: 0592-2186154

E-mail : law@xmu.edu.cn 网址: http://law.xmu.edu.cn

 

 

公共事务学院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成立于 2003 年 11 月。学院下设 5 个教学单位(政治学系、公共管理系、社会学系、思政系和 MPA 教育中心)、 6 个研究机构和 1 个教学实验中心。学院现有专职教师 6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1 人,教授 13 人,高级职称比例近 60% ;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 60.3% ; 45 岁以下的教师占 73.1% 。这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公共事务学院横跨政治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和理论经济学三大门类的五个一级学科。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设有 6 个博士点(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社会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4 个硕士点(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与出版管理、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女性研究、科学社会主义 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个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 4 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有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保障等 3 个福建省重点学科;有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公共政策与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合办的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全国 妇联授权建立的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等研究机构。

公共事务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拥有包括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理论、比较政府、国家学说、农村社会学、人口流迁社会学、女性社会学等在 内的多个特色和优势研究领域。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的办学结构,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精良。现有在校本科生 900 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700 余人。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国际化办学的力度。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荷兰、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国 ( 境 ) 内外知名大学的相关学院、系、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地 址: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邮政编码: 361005

网 址: http://spa.xmu.edu.cn 电子邮箱: ggsw@xmu.edu.cn

电 话: 0592-2182783 传 真: 0592-2183191

 

公共管理系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通晓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和政治管理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政策科学、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府与政治、法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政府经济学、地方行政管理、行 政法、领导科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会计、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财政学、社会保障学、公文写作、政策分析方法、行政伦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信 息管理系统、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政治学系

厦门大学政治学科源远流长,它创办于 1926 年 6 月,是我校创办较早的系科之一。 1952 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政治学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 1986 年 9 月,厦门大学复办政治学系(后改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暨政治学专业,隶属政法学院(后改名为法学院)。二十年来,政治学系教学科研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一 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俱佳、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本科、硕士和博士俱全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结构。 2003 年 11 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与人文学院的社会学系、经济学院的人口研究所组建而成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一分为二,成为政治学系和公共管理系。 目前政治学系拥有政治学与行政学一个本科专业,在公共政策和国际发展两个方向招收、培养本科生;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等硕 士学位点和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政治学理论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历经数代人的辛勤耕耘,政治学系已成为我国南方政治学教学、研究的重镇。

我系本科教学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国内外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相应设置了一系列适应国家政治 发展与行政管理需要的课程,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案例库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政治学、法 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而且还可以掌握较好的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热忱欢迎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报考我系,在这里探寻新知,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公共政策方向、国际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良好的政治和行政管理技能,并使学生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外事部门、新闻媒体等领域从事政治与行政管理、政策分析、实践操作与教学科研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法理学、政策科学、比较政府与政治、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领导科学、行政法 学、政策分析方法、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西政治思想、政治学研究方法、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地方政府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 经济学和中国外交等。

 

 

社 会 学 系

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工作 的方法与技能,能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卫生、教育部门,老年、工会、青少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 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理论、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 心理学、心理咨询和辅导、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社会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社会学专业 培养熟练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地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调查咨询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社区概论、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问题、人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环境社会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社会统计学、数据分析技术等课程。

国际关系学院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在南洋研究院基础上新成立的学院,其前身南洋研究所创办于 1956 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在学科建设方面,现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方向)、世界经济、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方向)三个博士点,国际关 系、世界经济、专门史三个硕士点,一个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学院并拥有 1 个国家“ 211 工程”建设子项目、 1 个国家“ 985 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国际关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副教授 6 人,已初步形成一支知识、学历、年龄结构较为优化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十五”期间( 2001 - 2005 年),该院教师承担的国际(境外)合作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45 项,项目总经费 481.8 万元。并出版学术专著(第一作者署名) 28 部,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 541 篇,其中在 CSSCI 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161 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奖 12 项。同时,为外交部、商务部、国侨办等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并获得好评。目前,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 3.8 万册,其中外文书籍 9400 册;现有报刊 1160 种,其中外文报刊 880 种。

国际关系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采取国际上教学研究机构的运行模式,努力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国际上从事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的 著名学者大多访问过本院。每年有数十批国际学者来访,每年均举办大型国际学术(全英文)会议,举办数十场国外学者讲座。近年来,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有较 快的增长。至 2007 年 9 月,在读研究生 162 人,其中硕士生 108 人,博士生 54 人,包括海外留学生 13 人。 1980 - 2007 年,已毕业研究生 201 人,其中硕士生 162 人,博士生 39 人,包括海外留学生 6 人。

本科招生目前只设 国际政治 一个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 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接受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侧重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国家 关系为教学和科研重点。

主干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国际战略学、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法、国际经济概论、经济学概论、谈判学、比较政府与政治、欧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史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从事外交机关和外事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业务和政策调研工作,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电话: 0592 - 2188201 , 2188207 传真: 0592 - 2186414

网址: http://nanyang.xmu.edu.cn 电子邮箱: Xianan@xmu.edu.cn

 

经济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渊源于 1921 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 1949 年以后,在厦门大学前校长、著名经济学 家王亚南 先生的带领和精心培育下,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1982 年 5 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是中国大陆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 20 多年来,该院一直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基地之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厦门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现有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 源经济研究中心等 8 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教学实验中心。学院还拥有 1 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1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 2 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 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 11 个本科专业, 25 个硕士专业, 25 个博士专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75 人,其中教授 55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42 人)、副教授 59 人。在校学生人数为 4899 人,其中博士生 377 人,硕士生 1308 人,本科生 3214 人。博士后科研人员 24 人。

2004 年,成立了“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为加强和提升现有优势学科的水准,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规范化、国际化,形成一个 与国际紧密接轨的新型学术研究机制,厦门大学于 2005 年 6 月成立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The Wang Yanan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conomics , WISE ),负责“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建设。 2007 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 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也具有较强实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广泛,学院积极开拓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加强现有优势学科的建设,加快经济学教学科研的现代化及国际化步伐,尽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经济学教学、研究基地。

经 济 学 系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创建于 1923 年。 1982 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经济系基础上建立经济学院。现经济学系是由原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扩充而成的,现设有政治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 3 个教研室。经济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选定的全国首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理论经济学下设有二级学科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 经济学、经济史、管理经济学(自主设立新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设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 站。政治经济学为与经济研究所合作建立的国家重点学科。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的涵盖下,所有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

经济学专业 是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现代化 建设需要的基础专门人才。要求毕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系统掌握现代经济理 论,并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和其它应用经济学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熟悉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和国内外商务通用的规则与惯例;知识面较宽,具备对经 济问题做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能力,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毕业生适合于从事政府部门的经济规划与管理,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的经济分析与预 测,公司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与策划,新闻部门的经济栏目的采访与编辑,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等。作为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每年有 30 — 50% 比例的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来 , 秉承国际化办学思想 , 经济系已与欧美、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一些知名高校经济学系建立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

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资本论》选读、世界经济概论、经济史、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邮编: 361005

电话: 0592-2186366 (兼传真), 2182393

网址: http://ecno.xmu.edu.cn

E-mail: xmujjx@xmu.edu.cn 或 xmujj@xmu.edu.cn

 

财 政 系 

厦门大学财政系源于 1928 年设立的厦门大学银行学系。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1981 年开始招收财政学硕士研究生, 1984 年开始招收财政学博士研究生。 1985 年成立了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 1987 年成为全国首批唯一的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点, 2001 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设有财政学(含税收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资产评估、法律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六个博士、硕士专业和财政学、税务学、 网络经济学三个本科专业。在读本科生 608 人、硕士 237 人、博士生 63 人。现有教授 10 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11 人、讲师 15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24 人,占 50 岁以下教师的 80% 。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邓子基教授为财政系总学术带头人。目前正积极开展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国外院系联合培养本科双学位毕业生的合 作, 2006 年至今已派出本系 03 、 04 级学生 10 人赴德国学习为期 2 年的双学位课程,另 11 人赴德国、 2 人赴韩国进行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

财政学专业 主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现代财经类和公共管理类复合型人才,主要面向财 税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可从事这些领域的实际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全面、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初步建立以专业为核心,以现代财经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 机水平,熟练地掌握英语和经济数学。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机关、财政、税务、海关、金融证券、企业管理、公司财务、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等单 位和部门。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基础、中级计量经济学、微 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民商法、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概论、国际税收学、中级财务会计、网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国家税收学、公司理财、公 共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财税史、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政府采购、非盈利性 组织、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心理学、财税理论前沿、英语、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语言等课程。

税务专业 主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税务经理。要求学生较系统、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 基础知识,初步建立以税收和财务为核心,以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现代计算机 运用和操作水平,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经济数学。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公司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其它经济部门、大专 院校和科研所等单位和部门。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基础、中级计量经济学、微 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民商法、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概论、税收原理、中国税制实务、国际税收学、中级财务会计、网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公司理财、税务审计、税务管理、税收筹划、企业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外国税制、税收信息系统与管理、财税史、税务代理实务、税务估价理论与实务、所得税 实务与案例、增值税实务与案例、营业税实务与案例、消费税实务与案例、财产税实务与案例、进出口税收、资产评估、审计学、财税理论前沿、英语、计算机基础 和计算机语言等课程。

网络经济学专业 是一门崭新的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经济活动的交叉学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培养学生具备网络经济理 论、方法和技术,有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网络 经济环境下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实际管理等相关工作,或在科研和教学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基础、中级计量经济学、微 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C 语言、办公自动化、网络通讯技术、国家税收、中级财务会计、网络经济学、软件技术基础、信息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电子商务基础、网络金融学、计算机程 序设计方法、网络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数据库、电子政府、电子商函、 JAVA 程序设计、技术与市场、连锁经营、物流管理、虚拟企业与管理、网络经济与公共政策、 IT 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网络经济与发展、网络文化与交流、英语等课程。

电话: 0592 — 2183387 传真: 0592 — 2182136

电子邮箱: czx@xmu.edu.cn

网址: http://czx.xmu.edu.cn/ 或 210.34.5.39

 

金 融 系 

厦门大学金融系源于 1921 年在商学部设立的银行科, 1928 年正式设立“银行学系”,迄今已有 80 多年的办学历史。本学科点是中国东南沿海和经济特区唯一一所国家级金融学重点学科。 1983 年和 1986 年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本科现设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三个专业,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领域。金融系现有教授 15 人(博士生导师 13 人),副教授 16 人,讲师 13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21 人,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 7 人。现有教师 100 %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该系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先进、团队合作精神强。我国著名金 融学家张亦春教授为金融系总学术带头人。现任系主任为博士生导师朱孟楠教授。

金融学专业 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现代型国际化金融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全面 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以专业为核心,以当代财经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 有扎实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较流畅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经济金融数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 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金融机构管理、保险学、投资银行学、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工程、西方金融学说、国际融资、外汇 风险管理、国际结算(含英语函电)、经济分析软件、时间序列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外语及计算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 主要有: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等。

保险专业 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现代型国际化保险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扎 实地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以专业为核心,以当代财经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 扎实的计算机运用和操作水平,较流畅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经济金融数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 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金融机构管理学、经济分析软件、时间序列分析、财产保险原理与实务、人身保险原理与实务、再保险原理与实务、保 险营销学、保险法原理与案例、保险精算、风险管理、金融工程、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外语及计算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主要 有: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企业、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型国际化金融尖端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数学、计算机水平,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金融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投 资银行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学、经济分析软件、金融机构管理学、保险学、债券分析、金融中介理论、金融法、证券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信托与租赁、国际 结算、西方金融学说、统计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博弈论、运筹学、外语及计算机课程。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主要 有:金融、保险、证券公司、大型公司、金融监管、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等单位和部门。

联系电话: 0592-2181450 传 真: 0592-2187038

电子邮箱: finance@xmu.edu.cn

网 址: http://finance.xmu.edu.cn 或 210.34.5.46

计 划 统 计 系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创建于 1950 年,现已发展为国内有相当影响的统计、信息、投资分析类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统计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经济信息管理学四个博士点(均可招收博 士后)和四个硕士点,统计学(含经济管理统计和投资分析两个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另设有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和统计调查与分析实验 室。其统计学科连续三届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该系的师资队伍梯队健全、实力雄厚。现有教授 14 人,副教授 9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著名统计学家、经济学 家钱伯海 教授 和黄良文 教授是该系老一辈的学术带头人,在我国经济和统计学界享有盛誉。近年来,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全系师生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 传统,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50 多年来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2000 多人、博士和硕士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 300 多人,他(她)们大多已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统计学专业 包括经济管理统计和投资决策分析两个方向,其中“经济管理统计方向”培养既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 又能熟练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同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等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分 析、预测、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投资决策分析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投资学理论知识,具备有关产业与金融投资业务的基本能力、突出的外语能力和 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在金融、证券、期货、房地产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投资分析 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共同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计算与计算机应用、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市场调查与分析、经济预测与决策等。“经济管理统计方向”的主要课程还有: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方法; “投资决策分析方向”的主要课程还有: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房地产投资学、投资风险管理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数量分析能 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家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和现代信 息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或从事有关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 C++ 程序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现代信息分析方法、经济管理系统模拟、 SAS 与决策支持系统、经济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工程、商业 模式创新、组织战略与行为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组织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JAVA 语言、多媒体系统设计等。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热忱欢迎有志于统计、信息或投资分析事业的青年学子报考!

电话: 0592-2182396 、 2182797 、 2186371 传真: 0592-2186371

电子邮箱: jt@jingxian.xmu.edu.cn 网址: http://stats.xmu.edu.cn(210.34.5.88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始创于 1947 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国际经济贸易教学科研单位之一,现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2 个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服务贸易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 5 个硕士和博士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 2 个福建省重点学科。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有教授 9 人(其中博导 5 人),副教授 14 人,约 60%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1 人,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高级专家 2 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1 人,聘请王洛林等国内外近 20 位著名专家为兼职或客座教授。近 3 年教师出版专著 10 余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 30 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10 多项。

该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和一专多能。该系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 4 届金奖和 1 项银奖,在全国“ CCTV ”杯英语演讲赛决赛和其他赛事中获得好成绩,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受到外国政府和部门首脑表彰,反映出该系人才培养取得的积极成效。

该系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该系与欧美日俄等国高校保持密切学术交往,约 60% 的教师有出国学习、访问进修经历。在学生层面,也开展了大量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高校、机构的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经济贸易基本理论,国际市场营销等管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与惯例及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法规,具备突出的商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技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 经济合作、国际商务、国际投资、国际结算、经济数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金融学、世界经济概论、服务贸易学、外贸函电、外贸口语洽谈、转轨经济专题、公 司治理、英语、商务英语选读、计算机等。

就业方向:政府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外经贸企业(含三资企业)、金融机构、海关、商务咨询机构、科研和高教部门等。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扎实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营销与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通行规则与惯例,具备良好的商务外语与计算机运用技能,熟悉我国对外经贸方针政策,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公司财务管 理、广告学、商务策划、经济数学、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物流管理、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英语、计算机等。

就业方向:政府工商与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各类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商务咨询机构、科研和高教部门等。

[ 特别提示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基础、主干课程采取中英文双语教学。

联系电话: 0592-2186373 传真: 0592-2186373

电子邮箱: intertrade@xmu.edu.cn 网址: http://gjjmx.xmu.edu.cn

管 理 学 院

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具有传统优势,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早在 1921 年,厦门大学于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商学部,并设立工商企业管理科系。此后,经历了 1953 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和 1999 年的新一轮整合,如今的管理学院已发展成为极具创新意识的教学研究实体。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共设有 4 个系(会计系、企业管理系、管理科学系、旅游管理系)、四个中心 (MBA 教育中心、高级管理教育中心、 MPAcc 教育中心、物流与项目管理工程教育中心 ) 和 5 个研究所(会计发展中心、现代管理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财务研究与发展中心、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所)。

学院全面提供本科生、硕士 和 博士研究生教育。截止 2007 年 9 月,学院拥有在读博士生 159 名,在读硕士生 2712 名,在读本科生 1711 多名。

学院在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等学科设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学士和硕士授权点,系统工程学科设有 硕士授权点,工商管理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共设有 5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MBA 、 EMBA 、 M.P.Acc 、物流管理、项目管理)。此外,我院还为各类工商企业提供非学历的高级工商管理课程培训。

特色与优势

管理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常年聘请 10 名以上外籍教授承担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学院教育过程兼顾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需要、与产业联系紧密、积极培养学生的决策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除此而外,学院在本科生教育中逐步实行了双语教学,以适应市场对双语人才的需求。

会计学在 1987 年和 2001 年两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 2004 年 5 月教育部组织的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会计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基地。学院师资梯队实力雄厚。厦门大学也是我国 MBA 教育的先行者之一;是我国首批开展 EMBA 学位教育的 10 所一类院校之一。在 2003 年全国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位列第三名。 2004 年底以管理学院为依托,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被教育部列入 985 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07 年被教育部列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学院目前拥有教师 119 名,其中教授 45 名,副教授 40 名 , 博士生导师 26 名。现任院长为翁君奕教授。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发展,常年派送教师出国进修或访问。在对外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英 国纽卡斯尔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过聘请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为兼职教授 , 邀请专家到学院举行专题讲座,学院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学术环境。

学院的多媒体教室、办公室、会议室、计算机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等教学科研设备先进完善,为建设高水平的管理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电话: 86-592-2182873 传真: 86-592-2187289

网址: http://xmusm.xmu.edu.cn 邮箱: xdmba@jingxiang.xmu.edu.cn

 

 

企 业 管 理 系 

厦门大学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 1921 年厦门大学创建之时就成立了商学部,并设立工商企业管理科系。 1953 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 1979 年,在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企业管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恢复了企业管理专业,并于翌年招收了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1982 年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 年厦门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经济学院,企业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合并组成了 " 会计与企业管理学系 " ,招收、培养会计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1985 年,单独设立了企业管理学系, 1999 年企业管理学系与工商管理中心、会计学系、旅游管理系、管理科学系共同组成管理学院。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目前有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和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点,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企业管理专业 1999 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系有一支素质高、年纪轻的教师队伍。 70% 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目前,学校和学院投入 3000 多万元建成的面积近 8000 平方米 的管理学院大楼已投入使用,全楼配置网络信息点、电话信息电、有线电视信息店千余个,该系还参考国际标准兴建了一批案例教学和计算机网络实验设施,将现代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开拓型、应 用型的管理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设 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经济法、运作管理、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基础、市场营销、投资管理、企业战 略管理、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学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全面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及运作实务的、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考核、测评、管理人 事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实务操作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及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 研究工作。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经济 法、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企业领导学、人力资源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企业伦理等。

财务管理专业 为我国工商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掌握现代资金市场分析和 企业财务分析技术,具有融资和投资管理能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基础、经济法、财务管理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中级财务管理、证 券投资学、风险投资管理、国际金融、金融机构管理学、税收筹划等。

电话: 0592-2187097 传真: 0592-2186009

网址: http://xmusm.xmu.edu.cn 邮箱: xdmba@jingxiang.xmu.edu.cn

 

会 计 学 系

厦门大学会计系自 1924 年创办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教学科研条件优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全国重点学科。它是全 国第一批的硕士 和 博士点之一、是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骨干学科和工商 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的支撑学科,也是厦门大学“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它不仅在我国会计学界处于一流水平并享有盛誉,并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厦门大学会计系拥有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吴水 澎、曲晓辉 和王光远 教授等 12 位博士生导师,有 15 位教授、 17 位副教授。在 43 位教师中,有 25 位获得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梯队。

建国以来,厦门大学会计系已经培养本专科生 5000 多人,硕士 400 多人,博士 108 人,博士后 12 人,其中有中国第一位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和博士、第一位台湾籍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第一位外籍会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 博士后。

经过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厦门大学会计系形成了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浓郁活跃的学术氛围,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宽广豁达的学术风范。尤其在中国特色会计理 论与方法、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战略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公司资本结构优化、会计 政策、公司治理结构、物价变动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管理审计、股权投资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学术成就得到了同行专家 的普遍认可。在《财会通讯》 2000 年第 1 期的中国会计学界学术带头人排行榜中,老、中、青三代会计学术带头人之首的荣誉均众望所归地给予了厦门大学会计系,这不仅是厦门大学会计系辉煌历史的见 证,也是厦门大学会计系面对新世纪继续前进的鞭策力量。

厦门大学会计系设有会计学专业 ( 国家教育部首批重点学科 ) ,下分会计学方向、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国际会计方向。

会计学方向 以培养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培养能在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会计、财务分析等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原理、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等。

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经全国注册会计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设立,以培养注册会计师为目标,培养能在会计事务所从事审计、咨询业务,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司和企业从事财会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电算化会计和审计、财政金融学等。

国际会计专门化 以培养国际通用注册会计师为目标,必修课按英国特许会计师( ACCA )等国际会计组织的考试框架设计,采用全英文教材,并强化有关业务课程。该方向培养能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咨询业务,在金融证券业、政府管理部门、 公司和企业从事财会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管理用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与控制、财务报告、审计、税法、管理信息系统、高级审计、业绩管理、战略规划、高级财务报告、高级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和审计等。

我系与国外各所知名大学拥有合作关系,以上各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期间如表现优异,均有可能获得国际交换生机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学生,将有申请参加中注协主办的境外实习项目的机会。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 10 年人才需求预测表明:会计人才是最为紧俏的几类人才之一。厦门大学会计系热烈欢迎有志于会计事业的青年报考。

电话: 0592-2186226 传真: 0592-2186009

网址: http://xmusm.xmu.edu.cn 邮箱: xdmba@jingxiang.xmu.edu.cn

 

 

管理科学系

厦门大学管理科学系创建于 2000 年 3 月,目前设有管理科学和电子商务 2 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系统工程等 3 个硕士点,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 2 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点,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技术经济及管理的博士点。管理科学系拥有一支年轻化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0 人,学术梯队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开拓进取心强,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文理结合的跨学科科系,管理科学系的各专业层次都强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和信息技术在管理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 案。管理科学系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训练,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技能有较高的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管理科学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隔年招生, 2008 年只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

电子商务专业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现实,结合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企业和事 业单位培养能够提供一体化的商务和技术的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数理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 技能,从而能够根据管理实践的要求,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技术,为管理实践提供基于网络平台的商 务和技术解决方案。学生毕业后应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工作,进行电子商务的运作管理。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运筹学、软件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

电话: 0592-2186778 , 2187153 传真: 0592-2187289

网址: http://xmusm.xmu.edu.cn 邮箱: xdmba@jingxiang.xmu.edu.cn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的旅游教育创办于 1989 年, 1994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旅游管理专业”, 2002 年设立旅游管理硕士点, 2003 年获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 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齐全、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实践基地,是福建省重点学科。旅游系创办以来,充分 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并通过对外学术交流,在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同时,积极抓好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在东南亚和港台旅游市场研究、旅游资源与开发、饭店管理研究方面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具有培养综合素质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各种有利条 件。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基本训练,掌握有关旅游管理研 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国家各级旅游行 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部门任职或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和研究。

主要课程: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市场与营销、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法规、旅游与饭店收益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

电话: 0592-2182872 传真: 0592-2187289

网址: http://xmusm.xmu.edu.cn 邮箱: xdmba@jingxiang.xmu.edu.cn

数 学 科 学 学 院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是现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巨大的智力资源,能为其它科学提供精确的语言、概 念、理论和方法。数学是许多高新技术的核心,同时,数学又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的,集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问。掌握数学理论 与应用方法对提高管理人员的分析、决策能力,科技人员的推理、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厦门大学数学学院始建于 1923 年,历史悠久,八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以陈景润院士、林群院士为代表的大批著名数学家和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及社会各界。数 学科学学院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数学》两个系,还设有《数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精算学研究中心》,《科学计算实验室》以及学术期刊《数 学研究》编辑部。数学科学学院具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数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2 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 17 人、教授 2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 人。数学学院自 2001 年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4 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的国家 973 研究项目 2 项。 曾获得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6 项。 自 2001 年以来,共培 养 博士生 86 人,硕士生 388 人。

学院的本科生教学重视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拓宽专业口径,增设了一批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课程。 学院拥有计算科学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并行计算集群系统和大量的计算机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学校图书馆齐全的图书和网络信息系统为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数学科学学院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免试保送攻读著名高校和国家重要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生亦可通过考试攻读数学相关各分支、计算 数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硕士学位;亦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经济、金融、保险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从事实际应用研究、 应用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 论、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实验、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微分几何、拓扑学、精算数学、金融数学、运筹学、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随机过程、计算机软件 技术以及其它选修课程。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应用数学理论、计算机技术解决科学、工程和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具有良 好的科学素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 论、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信息科学基础、数学实验、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数值逼近、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几何、数学模型、 CAD/CAM 、数据传递与压缩、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其它选修课程。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研究计算方法的初步能力,能应用计算 机技术解决科学、工程和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电话: 0592-2580606 , 2580608 , 2580700 传真: 0592-2580608

电子邮箱: math@jingxian.xmu.edu.cn 网址: http://math.xmu.edu.cn/

物 理 与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组建于 1999 年 7 月 , 由物理系、机电工程系、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组成。现有在职教职工 205 人,其中正教授 34 人 ( 博导 23 人 ) ,副教授 45 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89 人。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学术气氛浓厚的教学科研群体。学院有良好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基础,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和较好的实验条件,承担着数十项 国家 863 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面上、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重大横向应用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和专家鉴定,多项 应用研究成果正逐步走向产业化,多项基础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与赞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学院与许多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 关系。每年选派数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或进行科研合作,有多个项目被国家科委和省科委列为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取得显著的合作研究成果。

根据学院是理工结合的特点,学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通过专业能力和实训能力的系统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理 论知识,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科技创新等训练,在科技素质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得到系统培养和提高,成为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高级复合型人才。

不少校友在学校和院内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学习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校级和院级的奖学金,除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外,我院评奖委员会还根据学生综合成绩评出以下奖教奖学金:

1 .萨本栋奖教奖学金; 2 .谢玉铭奖教奖学金; 3 .朱家忻奖教奖学金; 4 .林仪贞奖学金; 5 .陈炳杰奖学金; 6. 萨本栋物理奖教奖学金; 7 .萨本栋博士研究助研金; 8. 何宜慈博士研究助研金; 9. 蔡文种奖学金; 10. “ 89 学友”奖学金; 11. “拳拳之心— 86 级系友”奖学金; 12. 励志助学金; 13. 碧海素兰助学金; 14. 78 物理系友助学金。

网址: http://pmee.xmu.edu.cn/

 

物 理 学 系 

厦门大学物理学系始建于 1924 年。几十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其中有 3 名系友为我国两院院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物理学家、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导、研究所和高校的学术带头人。物理学系现有一个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微电子学 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七个硕士点,有一个凝 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三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一个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几年物理学系与国内著名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科技企业以及欧美、日 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港澳台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协作,专家学者互访频繁,成果累累。物理学系现有在职教师、工程技术人员 99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6 人,教授 21 人,副教授 2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0 人。

厦门大学物理学系现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学 3 个本科专业。面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物理学系近几年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人才培养规格趋于多样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人才 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增设部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选修课。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物理学系的毕业生质量。近几 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看好。

物理学专业 设半导体物理和光电子学两个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计算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力热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 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实验、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 体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科学技术讲座、半导体照明及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与器件、激光技术、光电子学基础、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现代实验技术、专门化实验、 物理学史、天体物理概论、生物物理导论、计算物理导论、纳米科学前沿。

微电子学专业 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毕业后可以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 热力学统计物理、模拟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子线路 、数字电子线路实验 、微机原理与应用、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科学技术讲座、半导体照明及检测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 路 CAD 、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现代实验技术、微电子学专业实验、信号与系统、物理学史、纳米科学前沿。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分无线电电子学和信息电子技术两个方向,培养在无线电电子学、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 模拟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实验、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基础、微波实验、射频电路设计、单片 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实验、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电路 EDA 、数字电视原理与实验、电波与天线、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MATLAB 程序设计、 Java 编程及实践、通信原理、 DSP 处理器应用及实验、生物医学电子学、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实验、电子设计开放性实验、工程电磁兼容、半导体照明及检测技术。

电话: 0592 - 2186393 , 2182454 传真: 0592 - 2189426

电子邮箱: Phys@xmu.edu.cn

 

机 电 工 程 系 

机电工程系是厦门大学创办最早的工科系之一,由前校长萨本栋博士亲手创办于 1940 年。 1953 年全国员西调整时,机电工程系并入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院校。机电工程系现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电子工程 3 个博士授权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机械设计及理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6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仪器仪表工程硕士授权点。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飞行器动力工程等 3 个本科专业。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保送本系或外校攻读硕士学位。该系微机电系统和微机械系统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首批获准设立福建省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岗位。

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工 80 名,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17 人,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 6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 18 人,其中大部分曾在国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教学、科研人员主要来自全国重点院校,专业覆盖光学工程、化学、物理、力学、机械工程、电器及通信工程、仪器仪 表等一级学科,大多数年富力强,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发展潜力,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

机电工程系设有测控仪器、机械电子和飞机工程 3 个教研室,实验室面积近 3000 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价值近 2000 万元,校级研究所 2 个(精密工程研究所、微纳米加工与检测联合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比较齐备。

机电工程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机电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飞 机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必须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计算、测试、分析、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计 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具备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 理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于工 程光学、光电技术、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光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测控技术与系统、智能仪器等。

主要学习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 计,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精密仪器制造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微机电系统基础,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营销,材料成型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CAD/CAM 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数控技术基础,测控电路,光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信息化,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原理,智能仪器,测控仪器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等。

适合就业单位:从事与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精密仪器和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和使用的科研部门、工厂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大中专院校和相关经贸部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应用机械、电子、传感、测试和计算机技 术,从事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必需的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于了解先进设 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掌握先进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强调机械、电子、计算机、测控技术的紧密结合,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具有机电 一体化系统与产品的开发设计、改造及使用的基本能力。

主要学习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 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制造工艺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微机电系统基础,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 营销,材料成型技术,液压传动, CAD/CAM 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数控技术基础,先进制造技术及信息化,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原理,特种加工技术,模具设计等。

适合就业单位:从事与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电子技术等相关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和使用的科研和教育部门、工厂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经贸部门。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现代民航需求的飞行工程和发动机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国际通行的航空工程 师的基本要求,既重视必要的基础理论教学,又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并尽量拓宽与航空有关的知识面。毕业生除学习高等院校机械类的一些基本课程外,还掌握民 用飞机结构、飞机系统、飞机电气、飞机仪表和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与飞机、发动机有关的损伤机理、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修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 知识、并具备航空专业所要求的英语水平。毕业生能在航空领域从事设计、研究、生产、维修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学习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工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数学,航空概论,电子技术, 工程材料学,飞机性能,飞机电气系统,飞机系统,发动机及结构与强度,飞机结构与修理,航空仪表,民航英语,流体力学,民航法规,工程热力学,民航维修管 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液压传动等。

适合就业单位:飞机、发动机以及航空电气与航空电子设备的专业维修工程公司;各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国内其它民用与军用飞机、发动机及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单位以及相关的单位。

电话: 0592-2183501 传真: 0592-2186383

网址: http://mee.xmu.edu.cn 或 http://210.34.6.194

电子邮箱: sipm@jingxian.xmu.edu.cn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 1991 年,是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辖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和教育部物理化学研究所。挂靠在学院的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 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厦门大学理论化学研究中心、教育部电化学工程中心等。

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支包括 8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5 位受国家人事部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 13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和讲座 教授、 6 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 4 位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和 6 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的教师队伍( 15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54 人,教授 67 人,副教授 54 人, 75 %教 师具有 博士学位。党政、管理人员 , 实验工程和技术后勤人员 129 人。教师中有 2 位获得何梁何利奖、 3 位获得高等学校青年教师、 9 位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以蔡启瑞院士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追求科学理想、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几年来,这个群体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 物,其中荣获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8 位,国家级优秀专家 7 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39 位,获教育部教学名师奖 2 位,获省劳模、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21 位,并有 1 人连续当选为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

截至 2007 年 7 月,全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6600 多名。目前在校生 1973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11 人 , 硕士研究生 494 人,本科生 1268 人。 2003 年至 2007 年全院争取到科研总经费近 1 亿九千万元。五年中,发表在 " 科学引文索引 (SCI)" 引用刊物上的论文均 1500 多篇。

化学化工学院热忱欢迎海内外莘莘学子报考。

联系电话: 0592-2186405 2183050 传真: 0592-2186400

电子邮箱: huayuan@xmu.edu.cn 网址: http://chem.xmu.edu.cn

化 学 系 

厦门大学化学系创建于 1922 年,是厦门大学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化学系历来师资力量雄厚,纪育沣、傅鹰、卢嘉锡、蔡镏生、钱人元、陈国珍等中科院前学部委员或知名教授曾执教于此,为 化学系特别是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化学系树立了优良的学术传统。经过历代化学家的努力,厦大化学系已成为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国际上知名的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拥有一支由 8 位中科院院士和 13 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2 位博士生导师、 57 位教授和 51 位副教授 ( 含高工 ) 组成的梯队结构和学科分布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厦门大学化学系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 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 ) ,人事部首批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化学系在 1998 年成为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使化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均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挂靠于此的固体表面物 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批建成、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在分析科学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 理化学研究所是首批隶属国家教育部的研究所。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化学系于 2003 年成立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化学系的人才培养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个层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先后建立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环境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纳米材料化学等 9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3 个博士点以及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 361 人,博士研究生 225 人,博士后科研人员 15 人。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除了硕士、博士外,还有 ( 硕士 ) “提前攻博”以及选拔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以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在本科教育方面,创建于 1991 年的化学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 以下称“基地” ) 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全国 3 个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1999 年和 2004 年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集中反映基地教学改革成果的“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创新人才” 2000 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1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 2005 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 2006 年获准建设,为全国首批 8 个之一。《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综合化学实验》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基地班”的大部分优秀学生可被推荐 免试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化学系十分重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强化基础、注重能力、面向前沿、提高素质”作为本科教学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学生知识、 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加强化学和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如生命、材料、环境和能源等学科 的基本知识。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以本系为基础的各科研机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并且在本科生中设立“育苗基金”,为本科生提供体 现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才能的科研训练课题和场所。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 和技术管理工作,同时也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提供充裕的优秀生源。

化学系设有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 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实验技能和其它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在化学、材料、化工、 生命、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分两个层次:“面向前沿,培养研究型人才”;“面向社会,培养复合 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班”强调高起点,化学理论知识深、宽、厚,除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外还特别注重科研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今后硕士和博士生的学 习奠定基础。“复合型人才班”强调宽口径、应用性、交叉性,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基础上,可选择其它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经济、管 理、法律等,培养适合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

化学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是: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谱学基础、基础化学实 验、综合化学实验、计算机技术基础、化工基础及实验,并设置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等多门与化学领域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其它学科领域选修课程。

厦门大学化学系具有教学科研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办学传统,是一个培养高层次国际性化学人才的摇篮,热烈欢迎有志于化学事业的青年报考。

联系电话: 0592-2182438 传真: 0592-2182438

电子邮箱: huaxue@xmu.edu.cn 网址: http://210.34.15.8:81/Index.html

化学生物学系

化学生物学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是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之后,化学与生物两大学科的又一次新的、更高层次的交叉与融合。化学生物学利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 手段,通过对生命过程中各种分子间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更能创造出对生理或病理过程具有特异作用的活性物质(新药先导化合 物),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为开发新颖药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从而为医药、农业和环境等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源。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2003 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率先在全国设立了化学生物学本科招生专业; 2004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化学生物学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 2006 年经校办公会议批准组(筹)建化学生物学系。化学生物学系以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玉芬 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支主要由年轻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研究方向包括生命有机磷化学、小分子调节剂与药物化学、生命体系中的分子识别与传 感、现代生物分析、生物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

化学生物学系依托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强大的教学科研基地,教学资源环境好,教学质量高。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及厦门大学生物医学 研究院强大的仪器设备和科研力量可为化学生物学系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化学生物学系在本科教育阶段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立足 “强化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特别注重学生各种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化学生物学专业 是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汇聚我校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该 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具备从事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 基本能力,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同时也适应在化学、生命、医药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人 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以及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相关的选修课程。

厦门大学化学生物学系热烈欢迎有志于化学生物学事业的青年报考。

联系电话: 0592 - 2186405 传真: 0592 - 2189959

电子邮箱: dchembio@xmu.edu.cn 网址: http://chem.xmu.edu.cn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创立于 1991 年,原名为化学工程系,该系师资力量强、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水平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82% 。该系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生物工程” 两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四个硕士点),以及“工业催化”博士学位 授予点,并可招收“化学工程”专业国际硕士,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该系在本科教育阶段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以学分制方式进行管理。在各方面进行建设和改革,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多样化高层次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掌握化工过程工程设计和开发的知识,有一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工业催化原 理等,同时包含有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大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化学工程领域相关的选修课程。该专业同制药工程专业相近,以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主干学科。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被免试推荐或通过考试继续攻读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直接出国深造;也可到化工、石油、环保、生物、制药、食品、信息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过程自 动化技术、生物工艺学、基因工程等,同时包含有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大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生物工程领域相关的选修课程。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被免试推荐或通过考试继续攻读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直接出国深造;也可到生物、制药、食品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运行、优化及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热烈欢迎有志发展化工与生物工程事业的青年报考。

电话: 0592-2183751 传真: 0592-2184822

电子邮箱: chem.eng@xmu.edu.cn 网址: http://cbe.xmu.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国家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厦门大学整合了全校相关学科的资源,凝聚力量,于 2007 年 5 月组建了材料学院。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系,另有 “ 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福建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 “ 厦门市高性能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和“厦门市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挂靠在材料学院。学院设有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专业,现有 “ 材料学 ”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生物医学工程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学科的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承担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的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二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其中 “ 生物医学工程 ”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 72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双聘),教授 20 人,副教授 11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4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福建省 “ 闽江学者 ” 特聘教授 1 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2 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有机和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等研究等领域。

材料学院现有学生近六百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口径,注重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科研实验条件;同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作为交流生赴国外著名大学学习深造,增强学生的国际学术 视野。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师资力量强、研究方向有特色、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在过去的几年中,本系发挥在材料合成、制备和材料化学、物理方面的优势和 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 “ 十五 ” 攻关项目、国家 863 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科学研究经费达到 7000 多万元,获授权专利 20 余项,省部级奖励逾十项,出版专著、教材十多部。

实验室建有材料合成、材料性能和材料工艺教学实验室,拥有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压电 - 铁电 - 热释电测试系统、 L-C-R 测量仪、电化学综合测量系统、数字图像分析系统、热分析系统、双螺杆挤出机等先进的材料合成、性能表征和工艺设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根据“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 论,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门外语,受到系统的工程技术训练,并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材料科学 与工程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应用研究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及无机材料方向的专业课包括材料力学、物理化学、无机材料化学、金属学原理等材料领域相关的专业课程;高分子材料方向的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高分子领域相关的专业课程。

培养方式:学制四年,学生入学后实行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在金属及无机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两个方向中选修一个方向的专业课程。本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性能改进和质量控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工程科技工作和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 0592-2183904 传真: 0592-2183937

电子邮箱: xmums@xmu.edu.cn

网址: http://cm.xmu.edu.cn http://mse.xmu.edu.cn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 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组成。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 1922 年,迄今已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

学院现有教职工 153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 人、讲座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 5 人,闽江学者 4 人、讲座教授 5 人,博士生导师 50 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78 人。

在本科教学方面,学院立足于 2 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和经费投入, 2006 年,学院首批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十五”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 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7 项,其中《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于 2005 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学院每年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升学率超过 60% 。

经过“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一、二期的建设,学院拥有 15000 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用房、 9000 多万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及 SPF 动物房等科研平台,形成了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等重点学科方向。近三年全院承担国家 "863" 项目、 "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课题共计 200 多项,到位科研经费超过 1.4 亿元。近五年来,学院已获得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近 30 项,授权专利近 30 项,出版教材和专著近 30 部。

学院致力于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匈牙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004 年,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在厦门大学联合建立“生命科学开放实验室”。学院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浓厚的学术 氛围,为学生的科研起飞提供了大量的思路。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硕士 和 博士专业: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网址: http://life.xmu.edu.cn/

 

生 物 学 系

生物学系创立于 1922 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享誉海内外。生物学也是厦门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生物学系现有教师 39 人,其中教授 19 人(院士 1 名,博士生导师 13 人),副教授 9 人。生物学系设有生物科学和生态学 2 个本科专业,以及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 5 个博士和硕士招生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寄生动物学,生态学,动物生态与保护,毒理学,生殖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与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发育生物学,发育遗传与比较基因组。

生物医学科学系

生物医学科学系现有教职工 23 人,其中教授 15 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7 人,讲师 5 人。设有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等 4 个博士、硕士招生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免疫学,调节生物学,血管生物学,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疾病诊断试剂与疫苗研究,细胞核分裂与细胞质分裂的分子协调机制,细胞及发育生物学,核受体功能与调控,生物信息学。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现有教师 37 人,其中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副教授 13 人,讲师 12 人。设有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等 4 个博士、硕士招生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微生物药物学,环境与资源微生物,生物能源,植物细胞与植物基因工程。

农业生物技术系

农业生物技术系是以农业基础应用研究为主的,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教学科研平台。本系现有教授 8 人,其中长江学者 1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设有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以及植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博士、硕士招生专业。拥有 70 亩教学科研试验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水稻遗传育种,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基因与作物改良,畜禽生殖生理与遗传育种,经济农作物的寄生性线虫防治。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 21 世纪社会需要,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科学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的生命科学基础性人才和生物技术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 道德品质修养和文化素质,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并且对某一个研究方向有较深的了解,基本具备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研发工作的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遗传学、现代生物学实验等。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相关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础、发育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学文献检索等。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 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 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工原理等。

生态学专业 培养掌握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生态学与生态工程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环保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生态学、地学基础、环境学、环境监测与评价、湿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毕业生适合从事科研、教学、生物产品研制、生物检验等,以及有关管理工作。学习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攻读著名高校或科研单位相关专业的硕士研 究生。我院每年有超过 60% 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直接到国外大学深造。每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 97% 以上。多年来,我院先后培养了一批勤学奋进、品学兼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毕业生,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的很快成为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业务 骨干。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忱欢迎有志耕耘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报考!

联系人:薛志平 老师 电 话: 0592-2185620

传 真: 0592-2181015 电子邮箱: biology@xmu.edu.cn

海洋与环境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设有海洋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拥有海洋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学和环境科学两个 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国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挂靠有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福建省海洋环境科学联合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亚热带海洋研究所、厦门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中心、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厦门大学的海洋学科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发祥地;厦门大学的环境科学研究起步亦早。海洋与环境学院凭借学科综合优势突出亚热带海域特色,积极推动和促进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发展。设立的本科生专业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环境科学。

学院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积极参与科技实践,一般在二年级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的科研工作。学院推 出“海洋”和“凌峰”本科生科研奖励计划,鼓励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科研活动。学院积极求索学生素质教育的道路,引导学生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培养对社会的 责任感。学生积极参与组建厦大环保学社、蔚蓝社等学生社团,宣传海洋与环保知识,并与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学生的体育活动活跃,足球、篮球、排球等单项 一向在校内名列前茅;宿舍风采大赛、中秋和国庆期间慰问英雄三岛守岛官兵等成为学院学生历年的传统活动,在全校和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极大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海洋学系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发祥地,现已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海洋科学教育培养体系。 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先后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海洋科学高级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我国海洋学界的学术带头人、国际海洋学界的知名学者。近年来,海洋学系凭借学科优势,突出 亚热带海域特点,积极推动和促进海洋生物高新技术、海洋学过程的示踪监测技术、海洋数值模拟技术、水下多媒体传输技术、海洋遥感信息的反演技术等研究领域 的发展,并注重新兴学科的交叉和拓展,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洋科学教学科研中心。 2000 年获批海洋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同年还获批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学系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附设有教育部亚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和国家教育部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实验基 地,拥有海洋科学基础实验室和各项专门化实验室以及海洋调查实习船“海洋一号”。海洋学系现设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两个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完整,实力雄厚, 三分之二的教学科研人员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平台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海洋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海洋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科学训练,毕业生适宜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事务管理等领域里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海洋科学专业主要课程有: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态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基础、高等数学 ( 含线性代数 , 概率与统计等 ) 、普通物理学、大学化学、海洋管理概论及海洋科学基础实验等。

专业(含方向)选修课程有:化学海洋学、电子线路、数理统计、仪器分析、海洋环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导论、物理化学、同位素海洋化学、海洋底栖无脊 椎动物学、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海洋化学专门化实验、细胞生物学、海洋资源化学、分离提取化学、海洋环境生物 学、海洋环境预报、物理海洋学、近岸海洋动力学、海洋港工水文学、海洋法基础、专业英语等。

海洋技术专业 着重培养掌握海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 开发的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经过严格、系统的科学训练,适宜在海洋高新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活性物质研发、海岸工程技术水产增养殖等领 域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海洋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技术概论、数理方法、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与算法语言、普通物理学、大学化学、线性代数、水处理原理和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管理概论、海洋科学与技术基础实验等。

专业(含方向)选修课程有:声学基础、水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和信息处理、软件应用实验、水声换能器、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海洋 遥感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海岸工程地质学、海洋地球信息系统、网络应用基础、生物信息学、海洋药物工程、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及利用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 与发酵工程、海洋经济动物增养殖与生物技术、海水养殖化学、海洋生物育种理论与技术、专业英语、海洋法基础、海洋管理概论等。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热忱欢迎有志从事海洋科学事业的青年报考。

电话: 0592-2183064 传真: 0592-2186501

电子邮箱: oceanbk@xmu.edu.cn 网址: http://coe.xmu.edu.cn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 2000 年,依托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源于厦门大学 20 多年的环境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厦门大学目前拥有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 环境科学领域完整的学士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体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基础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近 67 名,其中教授 20 名,副教授 19 名,博士生导师 8 名, 2 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 211 工程”和“ 985 ” 工程的建设,本系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建有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毒理、环境生态、环境工程、遥感与 GIS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微型生态等实验室,可供教学科研使用。本系目前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系有良好的助学传统,通过各种渠道为贫困生提供助学金,决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从事环境管理、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专门人才。教学过程注重学科交 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实验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具备系统的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数学、化学、生物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 环境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各级环境保护相关政府部门(环境监测、规划、管理、宣教和行政执法)、科研院所(研究开发、教学、 咨询、宣传)、以及工业企业、农业等产业单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环境科学导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生物化学、 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系列实验(监测、生物、工程、综合)、环境评价学、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科技文献与论文 写作、专业英语等等。

电话: 0592-2186416 、 2182374 传真: 0592-2180655

电子邮箱: hkzx@xmu.edu.cn 网址: http://coe.xmu.edu.cn/intro.asp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坐落于风光旖旎的珍珠湾畔,新落成的、现代化的海韵园区。走进这个学院,您将欣悦地感受到师生们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以高起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作为学院的立院之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工科学院。

目前,该学院拥有厦大最好的生源和一支学历高、职称结构全面、学缘组成多样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60 人,其中教授 36 人(博士生导师 23 人),副教授 55 人、讲师 80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4 人。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及“智能科学与技术” 5 个本科专业;“电路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系统工程”、“人工智能” 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与工程” 4 个专业工程硕士点;拥有“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分析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高校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211 工程”建设经费 2000 多万元。“ 985 工程”建设经费 9500 万元。

目前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及地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近三千余万元。

学院已为国家与地方培养本科生 6300 名,研究生 610 名,其它层次学生 2500 名。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规模 2000 人,硕士研究生 700 人,博士研究生 100 人。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网址: http://cies.xmu.edu.cn      电话: 0592-2580026  黄老师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 38 人,实验室技术人员 7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8 人,高级工程师 1 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全部教师总数的 84% 以上。

计算机科学系倡导科学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重视基础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方针,以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独自 创立、系统地构建了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基于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引领,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方面,计算机科学系目前已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 其实践研究中走在国内外先进行列,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近年来,每年有一批优秀本科生于常态下在国内外重要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优 异成绩,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被免试推荐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研究所、全国顶尖高校计算机科学系跟随知名学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入国外著 名高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

事实充分说明,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有能力把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为计算机科学科学家或工程师的杰出后备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育培养适应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事业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 识,理论联系实际,受到良好的计算机科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等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受到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初步训练的计算机科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科 研部门和专科院校、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计算机产业、重要部门,以及相近学科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应用 与信息管理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集合论与图论、数理逻辑基础 ( 模式一 ) ,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离散数学、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式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电路基础、电子线 路基础、数字逻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哲学或科学技术史、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方法、数据库系统原 理、软件系统结构与开发环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外,主要课程授课学时数均在 68 学时以上,基础实验学时数约 530 学时以上。

电话: 0592-2580033 联系人:林老师

自 动 化 系

自动化是集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极其活跃的具有广阔应用领域的学科,对国家经济建设、生产建设等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产量、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国家工业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高科技自动化是国家的重要科技支柱。

厦门大学自动化系的自动化专业已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的优秀专门人才,向国家和高科技部门例如中国空间技 术研究院等部门输送了许多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形成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职的正副教授二十多名,近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 百余篇,正式出版教材、专著十多部,承担各项科研课题近五十项,其中无论是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厂计算机控制项目,还是航天部的卫星姿态控制的高科技科研项 目,均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目前拥有二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点及自动化本科专业。近两年强力度的实验设施经费 投入,使得实验室的各类配套的实验设备更为先进齐备。

自动化专业 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 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工程数学、概率论、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 C 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制图、软件基础、数据库、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工业仪表与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还开设可编控制器、单片机及其应 用、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最优控制、滤波与信号处理、线性系统、系统辨识、系统工程导论、经济控 制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方向选修课。

毕业生适合在高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部门、工业产业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及金融证劵等部门从事 与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有关的教学、科研、系统分析、设计、决策管理等有关的工作。历年毕业生分配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统计数字表明,自动化专业是热门的短线专业。

电话: 2580036

电 子 工 程 系

电子工程系目前有:“电路与系统”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与“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无线电物理”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与“集成电路设计”两个工程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目前电子工程系设有“现代电路”、“光波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三个研究所,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即“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测试高校重点实验 室”,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即“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一支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双聘院士 1 位、教授 7 位(含博士生导师 6 名)。近年来电子工程系的教师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项目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数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多项校级优秀教学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电磁波与光波技术等 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设计、生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以及企业、事业、公司部门的应用研究、设 计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 C 语言、电路分析基础、工程数学、线性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专业英 语、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及应用、 EDA 技术、电路 Spice 仿真与 PCB 设计、半导体器件与工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波导技术等。

联系电话 :0592-2580041 传真 :0592-2580040

电子信箱 : eed@xmu.edu.cn 网址 : http://eed.xmu.edu.cn/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始创于 1994 年,前身为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 2003 年正式成立为通信工程系。学科覆盖“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这两个二级学科都具有工学硕士 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具有工学博士点而且是福建省重点学科。本系还设有“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211 重点建设项目“立体通信实验室”、“厦大-清华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

通信工程系具备一支较强实力的师资和科研队伍,其中双聘院士 1 名、博士生导师 8 名,教授 10 名,副教授 11 名,高级工程师 3 名。这支队伍近几年来完成了包括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科技项目在内的数十项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 并取得了数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多项校级优秀教学奖。

本系拥有“电子学”、“ DSP 技术与应用”(美国 TI 公司捐建)、“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美国 INTEL 公司捐建)三个校级实验室和“微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单片机原理、接口及应用”、“现代通信原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原 理”、“数据库技术”七个学院级的基础实验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本系(与电子工程系)还拥有“信号与系统”、“电子与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电磁场与微 波技术”、“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及光纤传感及其应用”等若干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信息产业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系统掌握通信 与信号处理领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通信系统及软硬件设备研发、生产、管理和维护所要求各项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的 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和政府机构从事应用研究、科研开发、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的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与实验、 C 语言与数据结构、概率统计、电路原理、工程数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线性电子线路、通信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波技术基础、信息论基 础、通信原理、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通信与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专业英语、数字电视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实验、数值计算方法、 随机信号分析、天线与电波传播、通信网与交换技术、通信系统仿真、光纤通信系统、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工程、信号检测理论、通信系统 抗干扰技术、模式识别、卫星通信、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宽带接入技术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 2007 年 6 月,现有一个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人工智能 基础),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系现有在校本科生 35 人,硕士研究生 80 多人,博士研究生近 30 人。本系教职工近 30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 80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在读, 40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 2/3 。

本系目前承担多项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点基金等项目,拥有“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两个平台,此外还有“艺术认知与计 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多媒体技术”、“智能中医信息处理”等多个研究型实验室。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用计算机去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设计具有高智能水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更聪明的计算机。或者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先进计算机专业,它的目标是使计算机变得更加“聪明灵活”。

本专业学习以深厚的计算机科学与智能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为主轴,辅以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与信息处理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从 事高端 IT 领域的科研和开发能力,毕业生适宜到与 IT 产业有关的科研机构、学校、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信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成绩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 士学位,硕士期间成绩优秀者可以提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智能工程师”或“智能科学家”。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与电子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 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科学技术导论、智能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智能机器 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方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咨询电话: 0592-2580168 传 真: 0592-2580258

电子邮箱: suxiaxu@xmu.edu.cn 联 系 人:徐素霞

网 址: cogsci.xmu.edu.cn www.cogsci.xmu.edu.cn

 

软件学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原国家计委批准的 35 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以坚持改革、面向需求、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借鉴国际软件人才培养经验,努力实现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产业精英。

软件学院与美国 IBM 、 MicroSoft 、 SUN 、 BEA 、 ORACLE 公司、花旗软件等多家国外著名 IT 企业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部等国内多家软件企业在联合研究开发、专业技术认证、奖学奖教奖研、校园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招聘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 全面合作。

软件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核心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印度以及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授课。学院采用国 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主干课程引进国际上一流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工程实践和技能课程使用国际软件业界著名软件工具和产品。学院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组织、实 施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际推行中英文双语教学。

软件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开设《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开设《团队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软件学院现设立软件工程系和数字媒体工程系。学院按软件工程类招生,二年级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结合个人的发展潜能分专业学习。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软件学院学生除享受学校各类奖学金外,还享受学院在三、四年级中设立的多种专项奖学金。

软件工程专业 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系统掌 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分析、设计、编码、管理和维护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 交流和运用能力;能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和国际软件业需求,从事软件系统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软件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程序设计 (C 、 C++ 、 C #、 Java)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编译技术、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软件工程导论、需求分析、软件测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 平台技术 (.NET,J2EE)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前沿技术系列讲座。还开设 XML 设计技术、 Web 服务技术、网络管理、嵌入式软件系统、信息化技术、 IT 项目管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游戏设计等方向性选修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到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团队合作 精神和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具有艺术创作能力、较强数字技术实践能力和较好 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应用型数字技术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程序设计 (C 、 C++ 、 Java)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设计美学、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原理与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流媒体技术、 数字视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网络游戏设计和软件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等。还开设绘画基础、艺术设计概论、色彩学、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计算机仿真、卡 通漫画造型、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制作与传输、视频特效与非线性编辑、三维建模与动画、创意策划、数字图象处理、数码声效、游戏策划、数字媒体后期制作、网 络游戏制作等方向性选修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到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数字艺术和游戏软件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软件学院(邮编: 361005 )

联系电话: 0592-2580585 传真: 0592-2580500

E-mail: software @xmu.edu.cn 网址: http:// software .xmu.edu.cn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前身建筑系建于 1987 年,下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规划系。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和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建 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土木工程系是我校老学科之一,曾于 1938 ~ 1953 年招生,培养了一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1999 年复办该专业。学院拥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 3 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力学等 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建筑与土建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参与组建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并于 1998 年获甲级资质。

学院现有设备齐全且较先进的建筑物理、建筑 CAD 、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测量、结构工程、土工实验室;专业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制图教室和藏有专业中外文图书资料近万册、中外文期刊近百种及相关音像资料的学院资料室等。

学院的师资来源广泛,年富力强,富有朝气,师资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 59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17 人。教授、副教授均担负本科第一线教学工作并配备有自己的工作室,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近五年完成了数十项工程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并有多项获省部级奖,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 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连续多年榜上有名,在国际区域性建筑设计竞赛中多次取得优秀成绩。我院坚持 厚基础、强过程、重能力、多规格培养人才,既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专业化的建筑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又培养建筑理论的研究型人才,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我校前茅,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电  话: 0592-2183505 传  真: 0592-2186421

电子信箱: archt@jingxian.xmu.edu.cn 网  址: http://archt.xmu.edu.cn

建筑学系

建筑系于 1987 年由东南大学建筑系协助创办, 1999 年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期参与组建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并于 1998 年获甲级资质, 2005 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建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和具有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办学体 系。专业创办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生产实践、与国内外尤其是与港台交流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二十多年来,建筑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和科研等高层次人才,其中一些人已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建筑学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欢迎和好评, 他们为发展中国的建筑事业,尤其是对厦门特区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建筑系现设建筑学专业,具有本科(建筑学学士)和研究生(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建筑学专业 创办于 1987 年,依托于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厦门大学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系教职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强实践重理论,位居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学科。已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实现了与国际建筑学教育的接轨。

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以培养职业建筑师和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学计划在注重专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厦 门大学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强了本专业对人文、艺术、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的渗透,力求强化基础,拓宽学科,注重方法,重视实践,培养创新能 力,以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多向性,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倡导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与时代,尊重社会与文化,建立开放的建筑环境观,以培养多样化、高层次的优秀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通过 5 年学习,获得合格建筑师所需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教学与科研,以及城建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公共建筑设计及理论、城市规划原理及设计、居住建筑规划与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美术、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

适合就业单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或研究机构、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

城市规划系

城市规划系依托具有二十年历史的建筑系,经过多年的筹备,于 2007 年正式成立。学院已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开始招收城市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可以分为专业基础模块、规划设计能力模 块和综合及素养模块。前两个模块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教学可依托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综合及素养板块,可以结合厦门大学的经济、法律、旅游、社会学、生态 学等优势学科。城市规划系由国内著名城市规划专家筹建,目前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组建了一支有活力、学科层次较齐全的师资队 伍。城市规划系筹备以来,与国外及港台地区的交流有较快的发展。城市规划系成立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一套富有远见又可行的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系现设有城市规划专业,具有本科(工学学士)和研究生(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城市规划专业 是我校为适应国家发展与建设需要新创办的专业,依托厦门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以及具有二十年历史的建筑学专业,为学校所大力扶持的新办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为五年,培养具有坚实的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规划设计、管理与研究人才。教学计划在注重专业教育的 整体结构和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大学经济、社会、人文等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强本专业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力求夯实基础,拓宽知 识面,结合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多向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复合型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通过 5 年学习,培养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并能参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策划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高级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公共建筑设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区域经济与规划、城市规划法规与管理等。

适合就业单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现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工程硕士授予权。土木工程专业创建于 1938 年,是厦门大学的老学科之一,曾于 1938 ~ 1953 年招生,培养了一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1953 年,与厦门大学其它工科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内迁到内地大学。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并开始正式招生。 2003 年之后先后获得结构工程、土木工程硕士授予权和工程硕士授予权。

土木工程学科教师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都有硕士以上学历,活跃在土木工程的各研究领域。教师的研究领域分布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城市交通和桥梁、地质和矿山建筑、力学计算、土建经济与管理等,涉及工程计算分析、设计、施工、材料、经济、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近几年完成和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 20 多项,成为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新的科研力量。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规范、质量高,能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广泛受到社会好评。

土木工程专业 自 1997 年招生以来,在教学中力求高目标、高起点,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主要专业课涵盖 了房屋结构、地下结构、道路桥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和建筑经济等。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大学的办学优势,学习法律、经济、管理类的选修 课,使培养的人才既懂技术,又懂得经营管理。并开设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使高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人才市场的需求,选修不同的课程组,有效地解决了 “ 宽口径 ” 与 “ 专业方向 ” 之间的关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 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经济管理等领域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课程包括 AutoCAD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实验、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工程 经济、房屋建筑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多门课程。

在 3 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地下岩土和矿山、桥梁工程开设了课群组,包括了地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矿山建设工程、爆破工程、桥梁工程、桥梁设计、钢桥、桥梁施工等课群组课程,可由学生进行选择。

结合学科发展,开设了广泛的选修课程,包括防灾工程学、建筑工程鉴定与事故处理、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结构加固技术、房地产经营管理、新型建筑材料、建筑法规与工程建设监理等多门课程。

学 院

厦门大学医学院于 1996 年 10 月 11 日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医学院秉承 “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的校训,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办学,积极探索“医、理、文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 医药卫生精英人才。

2005 年 11 月厦门大学以 19 个二级指标全优的最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的评估,专家组对医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

截止到 2007 年,我院已有七届毕业生,主要在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就业,部分出国和考研深造,就业率高达 97 %以上。

医学院下设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预防医学系、中医学系、药学系、护理学系、眼视光学系、抗癌研究中心、眼科研究所、器官移植研究所、消化研究所 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有两所综合性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一所三级甲等专科附属医院、五所教学医院以及 20 多个预防医学和药学教学实习基地。

本科专业设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和四年制药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硕士学科点有药物化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 7 个学科。

电话: 0592-2188690 传真: 0592-2182736

网址: http://med.xmu.edu.cn/

临 床 医 学 系

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长线专业,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和预防,促进人体身心健康为宗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临床 医学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临床医学的内涵,使之成为医学门类中最核心、最活跃的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严格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训练, 从而获得比较宽广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同时具备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毕业时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有一定科研基础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宽厚的自然学科、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熟练的掌握 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基本方法,掌握疾病的产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对疾病的鉴别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 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辨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得到医学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毕 业后能在各级医院、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等。


   

预 防 学 系

预防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预防医学专业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以及毒理学方法,从群体的角度,研究自然、社会和遗传因素与人 类疾病和健康的关系,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同时与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基础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 才。主要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机构培养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执法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宽厚的自然学科、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训练;能解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实际问题,具有进行卫生管理、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受到基础研究和专业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 学实验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毕业后能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等单位任职,以及医学院校从事教学、 科研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基础课、基础医学课、临床医学课和预防医学专业课。专业课程主要有: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法学基础、卫生法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监督学等。

药 学 系

药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药学专业是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中药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新药的设计与开发、适宜的用药途径和形式, 以及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一门科学。药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医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药学工作能力和初步的 科研工作能力、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为制药企业、药物研发和 药监(检)机构培养药物研发、制剂和药物分析及质量控制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药物研究、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临床药学研究、药品营销和高等医药院校以及 政府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学科研、生产、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宽厚的自然学科、生命与医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药物设计、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 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 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化学与合成、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代动力学、药事法规、临床药理学等。

 

中医学专业 (中西医结合方向,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中医学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地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具备一定的疑难急重病症处理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基础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主要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培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通科医生,并为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宽厚的生命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医学实验基本方法;具有较熟练 地运用中西医方法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 能。在知识获取和更新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在中医院校、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 等从事临床、教学、科研以及国际交流等工作。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 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经选读、温病学、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中医内 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等。

护理系

护理学专业 (涉外护理方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它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护 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服务。

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宽厚的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生命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系统全面地掌握护理专业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把握现代护理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全面、安全、系统的整体护理;具备常见病的防治和急、难、 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监护技能;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运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护理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具备一定的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的能力;掌握国际护理理念,具备成为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潜力。毕业后能从事对外卫生交流与合作,可在医院、医学院校 和科研机构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科研、护理教育、专业外语等。

艺 术 学 院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创办于 1983 年, 1984 年起招收本科生。 1987 年获准设立音乐学、美术学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3 年获准设立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5 年获准设立艺术硕士( MFA )学位授予点。学院各专业同时面向港、澳、台和全球华侨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 1175 名,在校硕士生 271 名。

艺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以综合大学为依托,以艺术创作为中心,以学兼中西为基础,以开发潜能为目标,在跨越式发展中建立交叉学科,特色学科,推动素质教育,培养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富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艺术人才。

艺术学院下设美术系、音乐系和艺术教学部。

美术系包括油画、版画、国画、雕塑和艺术设计专业;

音乐系包括作曲、艺术管理、音乐表演(键盘、管弦乐、民乐、声乐)和舞蹈专业。

艺术教学部的任务是面向全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

此外,学院于 1999 年与欧洲艺术家共同建立了“中国欧洲艺术中心”。

艺术学院现有教授 16 人,副教授 27 人。二十几年来,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内外的艺术团体和教育系统。一批师生先后在国际和国内艺术比赛中获得大奖。

网址: http://art.xmu.edu.cn

 

美术系

厦门大学美术系创办于 1984 年。现有全职教师 49 名,其中,教授 6 名,副教授 15 名。美术系现有艺术设计、绘画和美术学等 3 个本科专业,下设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综合材料与多媒体、油画和中国画等 6 个学科方向,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和绘画专业创作人才,以及美术师资。

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作人才。设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以及综合材料与多媒体 4 个方向。其中: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主要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艺术史等课程;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主要 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艺术史等课程;雕塑方向主要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专业雕塑、 速塑、浮雕、艺术史等课程;综合材料与多媒体方向主要开设绘画基础、构成基础、综合材料、数码影像设计、多媒体影像创作、艺术史等课程。

绘画 美术学 专业主要培养绘画专业创作人才及美术师资。设油画、中国 画 2 个方向。其中:油画方向主要开设素描、油画、综合材料、艺术概论、艺术史、教学法(美术学专业)等课程;中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水 墨画、艺术概论、艺术史、教学法(美术学专业)等课程。

 

音乐系

音乐系现有 6 个教研室(声乐、钢琴、民乐、器乐、理论作曲、舞蹈), 54 位教师,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2 人。外聘教授有: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及厦门爱乐乐团的乐队长、首席,作曲家鲍元恺等。

音乐学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音乐教师、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复合型的音乐师资和音乐专业人才。 2006 年还特别增设了 艺术管理方向

音乐教育开设课程:政治、文学、哲学、外语、体育、教育学、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形体舞蹈、键盘乐、民乐、西乐、合唱指挥、和声、复调、即兴伴奏、 小乐队编配、歌曲分析与写作、现代音乐、音乐赏析、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美学、电脑音乐制作、音乐教育理论与实 践、教学实习、艺术实践等。

音乐表演 专业下设有七个专业方向,向全国招收本科专业有:声乐、键盘、民族器乐演奏、西洋管弦乐演奏、理论作曲、舞蹈。

音乐表演开设课程:理论主修课、作曲主修课、声乐主修课、民乐主修课、西乐主修课、键盘乐主修课、舞台表演艺术,其余课程与音乐学的课程相同。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电话: 0592 - 2182406 电话: 0592 - 2182405 、 2181631

传真: 0592 - 2186172 传真: 0592 - 2185990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