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文科(教育学类)“长白山大讲堂”在通化师范学院举办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厅《全面深化“四新”建设,加快推进本科教育提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文科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我省教育类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11月12日,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吉林省新文科(教育学类)“长白山大讲堂”开讲。省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学军,高等教育处处长曾繁明,高等教育处一级调研员杨立兴以及我校校长朱俊义、副校长张秋菊参加会议。来自省内外高校的领导、学者和一线教师共计52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学军致辞。他指出新文科建设肩负着在新时代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文科人才的重任,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主动推进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提升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通化师范学院服务乡村基础教育走在全省前列,期待能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产业振兴等提供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
朱俊义表示,通化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型”的总体定位,坚持“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奔高水平”发展之路,坚守“质朴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服务乡村教育的进程中收获了经验和成果。今后,通师将进一步加深与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吉林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活动中,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以“乡村教育振兴与教师教育的任务”为题,探讨如何培养富有乡村情怀、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陕西师范大学陈鹏教授以“全面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础教育的新认识与新定位”为题,提出通过补齐乡村基础教育两类学校高质量发展短板、理顺区域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管理体制、强化乡村教师地位等路径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我校副校长张秋菊以“服务乡村振兴——应用型高校的新作为”为题,通过生动事例和翔实资料,展现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多种模式和不同路径,提出要整合各方力量,精准对接区域乡村发展需求,通过“校政企村”协同合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本次新文科大讲堂,深入探讨了乡村教育振兴蓄力、赋能的关键点,以及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思路,与会专家的报告为吉林省高校教育类相关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也为吉林省新文科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