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实现新突破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8月24日,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截至目前,我校项目获批数为260项,位列全省第五位,获资助经费数13144万元。学校在重点、重大类项目取得新突破:首获交叉科学部专项项目、再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创历史最好成绩。
首次获批交叉科学部专项项目1项(中医药学、临床医学、生物学、数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为中医学院何蓉蓉教授牵头的“疾病临界状态的生物学基础与多模态时空网络数学表征及中药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批立项,实现我校在交叉科学部重点类项目“零”的突破,是学校发展交叉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如创办暨南大学科协“983交叉创新论坛”等品牌活动,设立交叉培育一般项目,启动校院“临床医学+X”联合基金,并与苏炳添速度训练中心共同创立“环体育+”交叉联合基金,为学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这是我校继2021年首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后又一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由我校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高昊教授领衔的“中药药效物质”创新研究团队获批立项,资助直接经费1000万元。该群体历经二十余载,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的密切合作中,经历了自然汇聚、引导凝练和有组织发展,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集智创新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团队,已成长为暨南大学药学“双一流”学科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引擎,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医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项目的立项呈现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从个人到群体、学科发展从树木到育林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对学校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有着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批2项,为历史最好成绩。分别为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任超然研究员(研究方向:非成像视觉功能的神经环路机制)和光子技术研究院的李向平研究员(研究方向:多维光信息人工微结构)。自2006年学校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至今,学校自主培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数年1位”到“1年1位”再到“1年数位”实现了两次飞跃,国家领军人才成材成为常态。
近三年,暨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量质均有显著提升。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千万级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交叉科学部专项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形式审查“零初筛”等项目和管理上实现五项突破;构建了学校、学院、团队、个人四级联动的工作系统;保持项目总经费、面上项目总数、重点重大类项目总数三项关键指标持续增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培养实现了从“数年1位”到“1年1位”、再到“1年数位”的两次飞跃;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发展模式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的重要转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稳步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质量发展道路,为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劲动力。
供稿单位:科学技术研究处
文:朱星谕
校对:郭耿珊 张卓
责编:陈国琼
初审:李雪
复审:高昊
审核发布: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