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暨南大学2023年专业介绍——中医学

来源:暨南大学时间:09-08

专业代码:100501K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2012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经过对标学习,结合暨南大学的实际,先后两次对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及时修订。提出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为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中医学人才。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学习特点、学业需求和生源地情况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分为以下三类目标。针对内地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中医学人才;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拥护“一国两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针对华人学生、留学生:培养了解中华文化、促进生源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中医学人才。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掘和鼓励有科研潜力的优秀的本科生在课外参与临床科研活动,吸纳学生参与临床科研和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初步了解和参与查阅文献、课题申报和科研实践活动,为将来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同学保研、考研,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近三年,中医学专业内招生一次性就业率92.62%,大幅度高于暨南大学本科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香港地区执业中医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国内首位。

培养规格:

1.内外招生专业能力分流培养

在我校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内地生、港澳台生、华侨学生和留学生的学业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社会需求均不一致。针对境内外对执业中医师的不同要求,对境内外生源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内招生课程模块为中、西医两个基础,中、西医两个临床,中西医课程比为6:4;外招生课程模块为中、西医两个基础,中医一个临床,中西医课程比为8:2。临床实习阶段,内招生在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外招生在中医院实习。内地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体系,中医毕业生不仅要从事门诊医疗,而且要成为住院医师,管理病房,因此必须掌握中西医两个基础、两个临床;港澳台中西医执业范围有明确区分,中医不能开西药处方,只从事门诊,无需开展病房工作,但既然从事临床医疗,就必须有基本的西医基础知识,以便临床诊断,因此港澳台生的中医知识结构需中西医两个基础,中医一个临床;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对象国,一般将中医作为替代医学,且更多的是针灸、推拿综合治疗,要将中医在对象国推广,突出针灸骨伤方向。同时,针对境内外对执业中医师的不同要求,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时,为外招生选配临床为主型导师,对外招生提倡“早跟师”,前移临床带教;为内招生选配科研+临床型导师,对内招生科研素质培养和临床能力培养“两手抓”。

中医学专业制定内外招生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内外招生差异化指导的导师制,且我校华侨最高学府的人文积淀和平台,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了解中医,从而使我校的中医专业特色更为彰显。我校中医学毕业生参加香港执业中医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国内首位,中医学专业成为香港地区最受欢迎的理科专业之一。内外招的学制均为5年,学分要求如图:

2. 素质教育:拓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活动

自2006年开始,中医学院学生发起并经学校审批成立经络协会、中医协会、岐黄学社等中医专业类学生社团,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其他社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2016年,学院以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主体,成立杏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21年,学院以中医研究生为主体,成立岐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中医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社团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了咨询、讲座、义诊、抗疫等志愿服务活动,如“健康直通车“”中医科普“”中医义诊“”中医药传统文化”等系列活动,其中“健康直通车”项目获得暨南大学十佳党建品牌活动。依托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能力提升项目“杏苗计划”和校-院协同项目“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了中医临床技能大赛、中药香囊制作、中华养生料理大赛、中医药博物馆参观等活动,使学生既巩固了专业思想,又提高了实践技能,达到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课程体系:

中医学院教师100%加入了教学团队,并在各自积累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目前,中医学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教育技术创新课程18门,所有课程均进入大学课程中心建设平台。

2018年下半年,为进一步推动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医学院启动中医学专业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00余万,目前已建成在线开放课程10门,其中国家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6门;建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

2.核心课程一览

3.实践教学环节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主要途径。由于中医学院大多数老师均在相关附属医院开展临床工作,学院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让每一位同学在前期四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轮流随师门诊见习、实习,既巩固了专业思想,又提高了临床能力。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临床见习、实习导师。见习、实习计划落实、考核等,由师生配合共同完成。在临床实习阶段,重点是安排病房实习,门诊实习可以占较小的比例。

与国际最新临床教育理念接轨,拓展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和范围,增设以案例为中心跨专业学科系统整合临床课程,研究和总结经验,形成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典范,以点带面,延伸至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入临床,在二、三年级每个学期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反复进入临床观摩学习。在整个临床教育当中,贯穿和拓展医德医风、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与法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根据学生在各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安排紧密联系的临床学科见习,让学生尽早对医院的诊治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疾病的痛苦,了解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紧密联系以及疾病诊治过程,见习内、外、妇、儿科常见症状和体征,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初步培训学生基本临床操作如心肺复苏术、准确测量生命体征、以WHO提倡的“患者安全”为目标的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参与社区保健活动等,使学生早期感受医生、感受病人、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社会责任感,为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做好前期准备。评估方式采取建立考核手册写见习感想、理论测试、填写反馈表等多样化的形式。

学院还配合医学部,组织院内和附属医院的专家每学期到附属江门五邑中医院、附属南海中医院、附属广州黄埔中医院等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切磋临床带教经验,开展教学查房,提高了临床基地带教的规范化水平,同时每年均由学院牵头组织附属医院开展临床教学互查活动,相互取长补短,成效显著,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增强了。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读年限:五年

责任编辑:gd002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