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50年·华大故事】在人事处工作的日子

来源:华侨大学时间:07-14

   【50年·华大故事】在人事处工作的日子

     一九七八年,我从福建省文化局(现文化厅)政治处调入华大工作,先在福州华侨大厦校驻榕办负责南来北往的华大人的接待工作,同时商调在榕城工作的同志。9月底驻榕办撤销,我回泉州校部人事处上班。刚复办的学校人数不多,第一个国庆节校领导在教工食堂宴请工作人员,一共才9桌,满打满算含未能赴宴的人员估计不到200人。

    当时的人事处人员不多,设干部科(含组织)、劳工科、学生科、保卫科以及落实政策办公室(处理文革后善后工作),共十来人。我接替的劳工科人手少,独挡一面,经常加班到深夜。当时的校部机关在数学楼东头,与教室连在一起,晚上11点熄灯,整楼一片漆黑。有一次摸着楼梯下班,脚踩空摔伤无人知晓,一拐一拐忍痛到南区16号楼竟用了半个多小时。

    劳工科工作白手起家,我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零开始,并曾为此几上几下福州、厦门,向福大、师大、农林大、厦大请教,了解工人编制、劳保福利发放等,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关“劳保办法与实施意见”,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人事工作无小事,工人调配、退休补员、职工考核、晋级升资等,既有政策界限,又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政策原则允许下,多为群众说话办事,是我们的本份。我曾遇到过两件事:其一是1979年的40名实验员招工。我校是综合性大学,有理工学科,实验人员缺口较大,一时配备不了那么多。于是学校向泉州市劳动局申请增人指标,市局批准了该报告,从上山下乡的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我们意见拟招收符合条件的教职工家属配偶及子女,以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经过多次争取和请求得到同意,不仅填补了实验人员的空缺,又解决了几位同志与配偶两地分居和几位教职工子女就业的问题。

    其二是1982年的调资。我校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所执行的工资标准五花八门,即便是同工种不同单位工资也不尽相同,升一级其级差(增资额)如何确定是个难题。经请示按工资额就近套入事业单位,先补齐后升级,就高不就低。通过本次普调,理顺了我校繁多的工资种类,同时使绝大多数教职工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1985年初我离开人事处,至今已有26个年头,回眸这段生涯,甚为难得,其温馨和谐、有为有威、敬业奉献、严谨清廉的机关作风久久不能忘却。
 

责任编辑:555edu.net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