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闽江学院之人文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闽江学院时间:05-02

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是传统的基础学科,其优势在于教学、科研力量雄厚,迄今获得5项国家课题(应该是学校迄今人文学科中获得最多的专业)。历史学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定位于服务地方历史文化建设,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有特色”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从2005年开始,精心打造闽都历史文化研究品牌,经过了多年“科研服务地方”的尝试和努力,目前在闽都文化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2007年专门史(闽都文化研究方向)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创新平台)——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该平台分别于2014年荣获“省级优秀创新平台” 、福州市“五一先锋岗”称号,于2017年荣获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称号。2015年5月闽江学院闽都五缘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16年成功申报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闽都文化两岸传承与数字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将闽都文化研究由福州推向两岸,进一步开拓了闽都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概论、古代汉语与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名著导读、西方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福建地方史、闽都历史文化专题研究、史学论文写作、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VF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党政机关、图书馆、档案馆、企业、出版社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四个专业之一。该专业的优势在于基础深厚,教学水平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是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定位高级文秘、新闻与编辑、企业媒介策划、文化创意写作从业人员等。汉语文学专业与校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密切,目前是两个省级学术组织的主要挂靠单位:福建省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福建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单位。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率先设立全省新办高校首个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教师中有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人。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掌握与汉语言文学密切相关的其它多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文字学、中国古代文献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语言学概论、影视文化概论、新媒介写作、试听语言、数字媒体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适合从事文秘、新闻、编辑、广告策划、文化宣传、文化创意策划、影视创作等工作,也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有三届毕业生,目前是学校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其优势是师资队伍潜力巨大,教师均为研究生(博士或硕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也兼顾中小学语文或英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办出了特色和影响力,目前是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项目,福建省侨办“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孔子学院教学协作单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同中文学校(国侨办“海外华文教育示范校”)共建了海外教学实践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成绩突出,2015年免检通过省教育厅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估。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发展潜能的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17年获批开办的本科专业,本专业致力于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实训“三位一体”的特色,在养成专业的文物保护人才、博物馆工作者的同时,培育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以及人文艺术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知识讯息沟通传播的研究者、教学者与行动者。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管理与研究兼顾的训练,以符合博物馆营运管理,与文物保护技术的需要。为求学生所学能在未来切实呼应博物馆的脉动及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本专业除安排学生于市内博物馆实习外,在课程设置上亦包含计算机相关课程,以便学生毕业后,除了适任于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外,也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自组工作团队成为独立策展人、展览设计师或博物馆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甚至博物馆规画人员,塑造更多元形态的博物馆人。

目前,本专业除了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专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力争考古文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并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开发基础学科实现产学合作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培养兼具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的专业修养,较好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管理、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概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中国玉器、中国陶瓷、中国书画、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VF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博物馆、展览馆、文物研究或鉴定机构、拍卖行等。

责任编辑:fj013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