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2024年各学院及专业简介
教育与心理学院
教育与心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教育政策教研室,2021年1月由原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并成立教育与心理学院。杨宗义、陈安福、张洪泰、周作云、林昌华、张庆远、范国睿、叶上雄、姚文忠、李小融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教育与心理专家曾在此任教。
学院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心理学3个教学系,教育学、心理学和艺术教育3个公共课教研室,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专业均为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有拔尖师范生培养实验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5.1%;博士23人、硕士55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比91.7%;双师双能型教师21人,占比24.7%;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建有“心理学”“教育咨询与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四川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四川省儿童组织认同高水平研究团队等四川省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坚持面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科学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育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的办学特色。现有与四川省社科联共建重点学科2个(教育学、心理学)、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信息化背景下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幼儿园教师),建有《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法学》《认知心理学》等省级精品课程4门。建有省级科研平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省心理与行为科普基地,建有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4个(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0-3岁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心、四川省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人才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教师发展学术委员会、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等挂靠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基础教育实训中心、心理实验教学中心,拥有近40个以成都市知名中小学和幼儿园为主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四川各个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医院及监狱和戒毒管所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近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50多项。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70%。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组织力TOP100”等荣誉称号,受到成都晚报、教育导报、四川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报道。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秉承“爱、真、笃、为”的校训,坚持“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教育教学,以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和师范专业认证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开创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学院而努力奋斗。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109
小学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主要立足成都、面向四川,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情意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儿童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儿童发展指导能力、教育研究与反思能力,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站得稳、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
主要课程: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
就业面向: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主要从事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班级及学校管理工作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经营管理工作。
心理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主要面向四川普通中学教育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师德素养,系统掌握心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咨询与辅导技能,具备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自我反省意识、心理健康服务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够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和班级管理工作,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成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班级管理等领域的业务骨干。
主要课程: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常用软件应用、变态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纲要解读与课程开发、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等。
就业面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院所、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心理咨询服务等工作。
学前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面向四川,根据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热爱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广的视野,扎实的保育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评估和支持儿童的发展,能在托幼机构及相关儿童服务机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科学发展、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概论、学前教育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
就业面向:早期教育机构(0-3岁)、学前教育机构(3-6岁)、教育行政部门和儿童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教育教学、经营管理、教学科研、咨询服务等工作。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四川,面向全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及其他保育场所的一线需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婴幼儿、儿童和0-3岁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事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科学育儿服务理念,具备从事托育及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工作的基本理论素养、婴幼儿生活照料、学习支持、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家园共育、托育机构日常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和科学精神,宽广的视野,能在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儿童服务机构从事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科研工作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婴幼儿生理学、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婴幼儿安全防护、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照护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婴幼儿回应性照料、婴幼儿养育指导、婴幼儿照护机构环境创设、婴幼儿伤害预防与急救、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婴幼儿认知游戏活动设计实施、婴幼儿动作游戏活动设计实施、婴幼儿语言游戏活动设计实施、婴幼儿社会游戏活动设计实施、婴幼儿观察与评估等。
就业面向:在妇幼保健院、托育早教机构、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等职业学校等机构和学校从事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婴幼儿健康管理以及中高职托育相关专业专任教师等工作。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秉承“爱、真、笃、为”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重学笃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致力于培养适应行业前沿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汽车服务工程、工程造价等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规模约1600人。
学院建有四川STEAM科创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第十二批省级科普基地,四川省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平台,全国首批综合育人实践体验基地的四川省唯一、全国20个基地之一),职教师资专业能力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孪生工程中心(国家“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首批试点项目)、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电子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职教师资工程能力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生产实训中心、机器人工程实验中心。实验与科研用房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专职辅导员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4名(硕士生导师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28人、讲师及工程师职称28人。教职工具有27人具有博士学位,38人具有硕士学位,“双师双能型”教师33人。1人获得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省级二等奖,3人获得省级三等奖,2人获得省级优秀奖。
学院2023年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标杆院系,学生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样板支部建设项目。拥有省级一流专业2个(汽车服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1个(汽车服务工程),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1门。学生近年来在各类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15项,共有1098人次获奖,2023年多人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等重要奖项。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5490、66772125
物理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成都、面向四川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能适应中学物理教育人才需求,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素养以及较强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素质全面的基础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能力训练、中学物理教学论、电工学、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等。
就业面向:可从事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教学、普通中学物理教学、普通中学物理实验员和相关中等、高等职业院校物理类课程的教学与教育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紧密对接电子行业一线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卓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专业采用融合式教育模式,将基础素养培育、专业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将全面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通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相关前沿课程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电子行业的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服务的相关企业以及中高职学校就业,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应用、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到中高职学校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或实验工作。
工程造价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智慧建造背景下土木行业一线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BIM应用、数字孪生及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时俱进持续学习,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建造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工程经济、数字建造技术、建筑工程BIM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BIM计量与计价、工程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管理与BIM应用、BIM全过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单位就业,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BIM技术支持等工作。
汽车服务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大数据背景下国内汽车技术后市场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大数据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在汽车技术服务、汽车数据处理、汽车网络营销服务、汽车金融保险服务和汽车企业规划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以及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能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营销学、汽车数据分析、汽车理论、汽车保险与理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运输与物流企业、汽车检测站、车管所、大型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中高职学校就业,从事汽车的行政管理、策略规划、品牌运营和教学等工作。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化学与应用化学系、生物科学系2014年合并组建,是学校最早成立的5个二级学院之一,办学历史悠久,自1982年开办相关专业以来,历经42年,已形成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非师范教育、职后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现有生物科学、化学、园艺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精细化工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与农学3大学科门类的办学格局,其中园艺教育专业为四川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试点专业并在2023年中国大学“软科”专业排名以A+层次全国第一,化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化学、生物科学专业2023年顺利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学院下设化学化工系、生物科学系、食品科学系、园艺系4个教学系。拥有“农村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结构优化与应用”和“特色园艺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生物技术”和“化学基础与创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生物技术虚拟仿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教育部——乐高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室和成都师范学院自然生态教育科普基地。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四川省遗传学会教育科普专业委员会挂靠我院。拥有3个(微生物研究所、食品发酵研究所、功能分子研究所)校级科研机构,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面积近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2500余万元,拥有校内温室大棚等近3000m2,校内外实习农场120余亩。
学院现有教职工8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4人,博士40人。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人,天府峨眉计划青年科技人才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普通高中课改省级专家2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
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教师合作研究成果2023年首次在《Nature》正刊发表,专著11部,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已逐渐形成大熊猫、桑树、四季香椿、石斛、食用菌、抗癌药物中间体、光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特色。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首批四川省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承担“设施蔬菜生产”和“食品检验管理”2项教育部“1+X”改革试点项目。在学校“1+2+3”重点学科建设中,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园艺教育)、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化学)被学校确定为“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农业被确定为“2”优先培育学科之一,材料化工被确定为“3”重点培育学科之一,为实现我院硕士点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培养上,重视立德树人、坚持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得到社会认可。获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2项,“国创”项目118项,“省创”项目267项,发表论文121篇,专利37项,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四川省“创青春”大赛金奖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50余项,获四川省大学生分析检测竞赛、四川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主办权。学院学生总体考研录取率近30%,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录取率近40%,园艺教育专业(生源来自中等职业学校)首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25%,成为学校除我院各专业之外录取率最高的专业,就业率超过94%居全校前茅;历届毕业生先后考取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在成都七中、成都盐道街中学等知名中小学及广电计量、华测检测、华大基因、科伦药业、药明康德等上市公司就业不在少数。
学院强化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教职工党支部获批为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多年被评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创业工作、停教不停学、考研工作、绩效考核先进等先进集体。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院不少教师分别在道孚、丹巴、北川、美姑、乡城、普格、合江、甘洛、绵阳等县市,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赋能传统产业,开展深耕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双创项目等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面提升。
在学院长期发展历程中,确定了“整合资源、突出优势、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沿着“内涵建设有特色,科学发展上水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主线,做大做强化学与生物学教师教育传统学科,加强精细化工、食品和园艺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以化学为基础,精细化工、生物科技为优势,食品科学与园艺为特色的较为合理的学科群。按照我院“十四五”申报建设农业硕士等专业硕士点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结合四川“5+1”现代工业和“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际,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求,实施错位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断满足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042、66772072
化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立足成都,面向四川基础教育需求,培养系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师德及扎实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学(中职)化学教师;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从事化学合成、分析检验等化学相关领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及创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教学论等。
就业面向:从事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与化学教育研究;化学与化工及食品、药品、环保、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生产与质量检验、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相关管理等工作岗位。
生物科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学校最早招生的本科专业之一,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全国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师德规范,较好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扎实中学生物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教学技能和知识体系,具备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学生物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面向:从事中小学、各级职业学校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农业、食品、环保、能源、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服务、科普场馆等与生物科学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
园艺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四川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试点专业,2023年中国大学“软科”专业排名以A+层次全国第一,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园艺教育专业排名(应用型)第一。紧密对接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求,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职业教育一线教师需求,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师德规范,较好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较好园艺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从事园艺学等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昆虫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学、设施园艺学、都市园艺学、无土栽培技术、桑树栽培与育种学、插花艺术、农业美学与乡土文化、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园艺学教学设计等。
就业面向:主要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园艺等植物生产类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农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园艺相关的行政管理、技术推广、设计与技术研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围绕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及国民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强化用人需求导向,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实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信息获取和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符合国家和地方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在食品安全与生产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实验室、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测、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标准与法规、仪器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国务院食安办、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工信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商务部等)的行政和检测机构;食品企业等相关单位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品质管控部门;第三方认证、咨询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实验室等单位就业。本专业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均接近40%,高层次就业优势明显。
精细化工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培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精细化工专门人才。立足四川,面向西南,培养具有精细化工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精细化学品制备与研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计、精细化学品化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添加剂、有机功能材料化学等。
就业面向:精细化工专业是化学工业的新兴领域,学生就业前景广泛,毕业生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分析、检验、工艺设计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训:崇德尚能、经世济民
院风:勤奋、求真、合作、开放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涵盖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双学科办学二级单位,其办学历史始于1993年,前身为学校经济与管理系,后由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合并组建。学院遵循“爱、真、笃、为”的校训,及“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院训,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以创新、实干、追赶的精神,面向经济、管理等领域建设优势学科,人才培养受社会认可。
学院下设数字经济、贸易经济、资产评估、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经济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贸易经济专业为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资产评估专业是全校唯一的国际合作办学“资产评估——会计(ACCA)2+2”联合培养项目;物流管理专业为四川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农村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心”、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都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中心”2个研究中心。与上市企业联合建立省级重点校外实践基地1个,与四川自由贸易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和成都市高新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开展经济贸易政策联合研究,与京东贸易公司、苏宁集团、德邦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协同育人实践;联合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苏宁、高新综合保税区建立学生见习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具有高级职称21人,博士后2人、博士1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全国万人创业导师1人。近三年,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9项,累计科研经费160余万元,发表北大核心及以上论文24篇,其中CSSCI论文5篇、SCI、SSCI论文6篇,专著5部,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和教育部产学研协同项目2项,获批省级示范课程3门,省级思政课程1门,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教师获国家级本科教学竞赛优秀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2项,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学科团队深度参与四川边远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与《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在学生培养上,重视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专业精神饱满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生考研升学连年上升,累计80余人,其中考取“双一流”等高校20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及学科竞赛加强专业能力训练,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4项,省级27项,获“互联网+”大赛省级银奖1项,铜奖14项,获奖学生累计100余人;每年参加学科竞赛16项以上,100余支团队600余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A类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学生就业率较高,共计220余名毕业生进入成都、重庆、宜宾等地基层政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丹马士环球物流有限公司、四川京邦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维诚资产评估事务所、上海外服(四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任职。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086、66772762
数字经济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立足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紧密结合产业数字化与数字化治理两大领域,强调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地方数字化要求,培养从事能辅助推进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具备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治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库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大数据营销、平台经济与互联网媒体运营等。
就业面向:攻读经济学、管理学等硕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在基层政府部门从事大数据分析、数据库管理、平台运营及管理等工作;在工商企业从事客户分析、大数据营销和产品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在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分析、风险识别和趋势预测等工作。
贸易经济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时代背景,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新发展格局,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具有较好的内外贸易经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信息技术,能够在贸易工商企业、事业单位、自由贸易区从事贸易经济与商业服务等工作,兼具综合知识体系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自由贸易区概论、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与服务贸易、大数据营销等。
就业面向:攻读经济学、管理学等硕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等工作岗位从事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工作;在工商企业、涉外企业等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等从事综合管理、经济活动分析与策划、商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资产评估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培养从事资产评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咨询、产权交易或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拥有创新精神和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金融投资等相关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资产评估的专门技术和方法以及处理财会领域各类问题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评估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学、资产评估实务、财政与金融、税法、证券投资学、审计学等。
就业面向:攻读经济学、管理学等硕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济资源价值评估、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
会计—资产评估2+2项目
全校唯一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我校适应全球化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人才升级需求设立的,是学历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结合,将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会计本科、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证书课程与资产评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融合,毕业生能获得资产评估、会计双本科证书及ACCA证书的9门免考。
培养目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境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资产评估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学生在我校学习2年(即第一、第二学年),修读完成相应学分且雅思水平达到5.5分后,在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继续学习2年(即第三、第四学年),获得会计与资产评估双学位。
物流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职业教育一线需求,培养能适应物流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人文与科学素养和物流管理专业素养以及扎实的实践技能和教育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从事物流管理、教学培训等工作的基础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运输组织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经济地理、物流数据分析、物流ERP应用、教育学、职业心理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等。
就业面向:在各类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机构从事物流管理类教学及管理工作;在各类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类业务及培训方面的工作。
美术学院
扎根文化、弘美厚德、服务社会、传承创新
美术学院于1985年举办美术教育专业,是四川省最早的举办单位,1987年成立美术系,2014年更名美术学院。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有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1人,开设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书法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
学院建有鱼凫美术馆、专业图书室,建有雕塑、陶艺、版画、摄影、书法、教师技能等专业实训室,开设了十余个教师特色工作室。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究中心,与省美协共同建立了四川省人物画创作基地、民间美术研究所、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创作基地和四川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促进联盟示范教研中心。近年来,立项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省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四川省举办的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大奖,如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全国美术大展银奖、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油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四川省美展金银铜奖等。学生在成都画院举办“未来档案”作品展、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举办“新人新作展”、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四川省美术教育类专业基本功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
学院教学成果突出,现有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各1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东西部联盟智慧树慕课6门、中国大学慕课课程1门、以及其他各类精品课程10余门。教师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获得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2项、副高组二等奖1项、讲师组三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四川省微课大赛三等奖等奖励。美术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被列为四川省2013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7年美术学专业被列为全省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年美术学专业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获得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立项1项、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学生主要在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担任教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任职或自主创业。
立足新起点,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障,把内涵建设作为基本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固本强基、错位竞争,系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开创美术学院事业发展新格局。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065、66772064
美术学 本科 学制四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条件。依托教师工作室和实训室构建了强技能、重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新时代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紧扣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域文化传承两条核心主线,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师风优良,教育情怀深厚,系统扎实掌握美术学科与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审美核心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良好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合作创新意识。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学设计、素描、色彩、书法篆刻、装饰基础、版画基础、陶艺、国画、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
就业面向: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担任美术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同时能在本地区小学及相关艺术培训机构,从事美术培训和管理工作,也能在艺术画廊、美术馆、文化馆、美术家协会团体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教育管理、宣传工作。
艺术设计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四川、服务西南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中外艺术设计应用及知识传播的能力;能在环境设计、媒体、广告、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艺术研发、文化传播及艺术教育等工作,具备创新精神、创业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诚实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世界设计史、中国现代设计史、设计美学、专业写作基础、装饰基础、设计素描、数字设计表现技法、构成基础等。
就业面向:在设计院、企事业单位的设计部门、媒体、广告、出版等领域,从事艺术设计科研与教学、环境设计与建设、产品开发与制作、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数字文化体验与服务工作,或独立进行创新创业设计及实践工作。
书法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四川地区初高中学校及相关社会团体的书法教育一线,培养具有高尚教师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具备良好的书法教育理念和书法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创作能力,能适应新时代的创新精神,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的书法教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书法教育类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字学概论、中国书法史、中国画基础、篆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楷书临摹与创作、行书临摹与创作、草书临摹与创作、篆刻临摹与创作、现代刻字、教师教育课程、艺术概论、中国书法理论选读等。
就业面向:四川地区初高中书法教育一线,从事初高学、职业中学书法教师工作;同时能在本地区相关艺术培训机构,从事书法培训和管理工作;也能在艺术画廊、美术馆、文化馆、书法家协会团体等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书法教育管理、宣传等工作。
文学与新闻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为成都师范学院老牌实力系院。1955年,中文教研室成立,旨在培训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师;1983年扩建为文史系,同年中文方向开始招生;1988年,成立独立的中文系,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相继开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文科专业,将中文系的专业建设发展推向高潮。2012年学校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文系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年,中文系正式更名为文学与新闻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2个本科专业。
自1955年成立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四川,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甘于奉献、倾尽其能,为四川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学院不断突破自身已有格局,积极创新,丰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新的专业架构。
立学之径,师道先行。学院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注重吸纳优秀学者,助力学生成才,享誉全国的教师有敦煌学专家龙显明,纪实文学作家邓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6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32人。近20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沟通交流,先后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智利、马来西亚等国高校访问交流。
专业咨询电话:028-66054340、66775484
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字、文学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语文学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创新精神、反思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和相关管理、研究、育人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具备崇高的教育情怀和优良师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2.具备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素养,了解人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3.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针对学生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具备通过语文学科教学,班级、社团活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育人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专业共同体中进行合作学习,不断促进专业和自身素质发展。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概论、美学等。
就业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员,出版社编辑,文案策划人员。
新闻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社会责任感,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宣传部门从事新闻传播等相关工作,熟悉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掌握新闻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具备新闻采写、编辑制作、发布等基本的专业技能,以及信息化运用能力和全媒体新闻传播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1.政治素质。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2.专业能力。具有媒介融合视野,掌握新闻传播行业实务能力和新闻学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发展意识。具有终生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够以科学发展眼光看待新闻传播行业的变化,能够针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主动学习新的传播技术,更新新闻传播理念,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中外新闻史、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新闻评论、新闻编辑学基础、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摄影、融合新闻学、传媒经营与管理等。
就业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位,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新闻传播媒体,广告策划、设计,网络新媒体策划与运营。
史地与旅游学院
立德树人高质促教
史地与旅游学院是学校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是四川省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四川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旅游协会会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48人,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27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人,双师型教师15人以及外聘教师。
学院以“创新为本,能力当先,注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办学成果丰硕。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藏书约1.5万册;建有资源环境信息数字化技术与规划实验室、自然地理实验室、天文与气象观测园、文化创意实训室、综合实训室、西南古寨堡文化田野考察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同时与省内多家知名中学、文旅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继承和发扬了师范教育优势,承办多项全国、省、市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并将获得的资源和经验反哺普通高等教育,形成了师范生培养特色体系。
学院在本科建设中,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强化内涵建设为专业目标,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过程及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建设成效。地理科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人文成都》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多门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学院科研水平稳步上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农村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地理科学分室、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东南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西部人文研究所,拥有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区域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近300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省市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拥有国魂社、文旅协会、地理协会和茶艺社4个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以来,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奖项14项,“大创项目”获省级以上立项17项;在四川省大学生“四史”讲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此外,在川渝师范生技能竞赛、四川省茶艺技能竞赛、四川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奖项20余项。
近五年来,学院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风良好,考研升学率位居学校前列;2024年考研升学率超过20%,多数学生考入全国“双一流”高校,部分学生留学海外深造。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5220、66772094
历史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历史学专业始建于1982年,博士及副教授以上师资超过总师资的70%;重视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和省级教学比赛奖2人次。拥有图书资料室(藏书约1.5万册)和专业实训室各1个,着重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与研究与管理人才培养,历年组织指导在校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得相应级别的等级奖项和荣誉;同时注重培养基础型学术研究人才,历年考研成功人数比例均超过毕业生总数的20%。本专业对外主要输出中学历史教师及教学与行政管理人才,历年就业率均超过学院总体就业率。
培养目标:立足四川,面向西南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热爱教育事业,适应基础教育新形势,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学学校和教育机构诸领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以及具有历史研究基本能力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等。
就业面向:攻读研究生以从事学术研究;中小学历史教学与研究,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学与研究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党政机关、档案馆、博物馆、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文职岗位。
地理科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地理科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及高级职称占比76.4%,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学缘结构不断优化。该专业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区域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创新团队,依托“资源环境信息数字化技术与规划实验室”“自然地理实验室”“天文与气象观测园”等实验平台,旨在重点培养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人才,培养地理基础研究人才。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西南地区中学地理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地理专业基础知识、学科教学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合格的,具有地理学科思维,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地理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图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生物地理与土壤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综合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等。
就业面向: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在中小学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在培训机构从事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管理、资源环境保护、规划与开发等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18年,现有专任教师12人,博士及高级职称占比46%,双师型教师占30%,拥有相关行业资质和经历,其中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人社厅专家团专家2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1人,全国高级导游1人。学生在各类文化创意、导游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本专业建设有文化创意实训室、文化旅游综合实训室等,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授牌“国家西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与温江光华社区、鱼凫文创孵化园共建“文化创意研究院”,主持策划的《甘孜州道孚县约呷村乡村旅游规划方案》被政府采用并获得好评。
培养目标: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面向四川文化产业一线需求,培养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组织、沟通、策划、创意能力和项目运营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政府基层文化和旅游局、文博事业单位、文化旅游企业、文化创意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从事创意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文化市场营销、文化旅游创意策划、中国文化概论、文化产业调查与分析、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设计表现技法、巴蜀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管理、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等。
就业面向:攻读硕士学位;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文博单位)、文化旅游企业、文化传媒公司从事文化项目创意策划、文化产品开发、文旅项目规划、文化宣传、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拥有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工作。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16人。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硕士学历学位,多名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0余部;2014年以来,教师先后负责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市(厅)、校级项目70余项。先后有5人次获得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9人次获得成都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并有多人次在四川省教育厅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术团体中荣获多项教学与科研奖励。党政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成都师范学院优秀基层党组织”“成都师范学院先进教学管理集体”等称号。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训中心与多所四川省一级示范校建有稳定的专业实习、见习合作关系,学生多次在全国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省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或奖学金,班级体荣获“四川省优秀班集体”称号。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本科生考研,历届考研率名列全校前三。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居学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5239、66772057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之一。1982年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走上了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小学校长、大中小学教师等岗位。重点培育基础教育师资,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师范生技能培养,构建面向基础教育,专业情感认同度高,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扎实,具有反思和创新能力的德育后备之师为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拥有深厚的学科功底,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政课教师。
主要课程: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设计等。
就业面向:面向基础教育,从事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面向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宣传、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60年代,1964年建立英语教研室,是当时四川省最早成立教研室和举办英语专业的高校之一。2012年以来,英语专业是学校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2015年又增设翻译专业本科,并于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9人,兼职硕导2人,高级职称1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3名,硕士60余人;部分教师有海外或境外留学经历。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师任四川省应用外语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分中心副理事长、四川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和理事、成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首席考官及考官等。
学院目前下设英语系、翻译系、大学外语教学部,现有英语(含公费师范生、拔尖师范生)、翻译等2个本科专业,有“英语(师范方向)、翻译、商务英语、大学外语”等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有校级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学科教学创新团队1个,院级教育教学研究、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及翻译与跨文化研究等4个学术团队。
学院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综合英语》《大学英语》《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语音》《英语教学设计》《英语词汇学》等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演讲与辩论》《英语语音进阶》被认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语音》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21-202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多项。近几年来,教研科研成果丰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夯实了人才培养质量。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教研科研经费达80余万元;出版专著(含教材)19部,其中获奖成果17项;发表教研科研论文240多篇,中文核心及以上CSSCI论文近30篇。获首届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全国决赛二等奖、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外教社教学大赛省级决赛一二三等奖、思政微党课《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飞梦想 绽放初心 做有为的好老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等。
学院注重师生的师德培育,坚持立德树人,按照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的精神,加快建设本科教育,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评估工作、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2019年英语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具有代表性的获奖有: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华文杯、全国口译大赛、中西部翻译大赛等一二三等奖,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二等奖等,获四川省师范生“三笔字”书写大赛一等奖;获第六届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二等奖等;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9项,作获第六届四川省“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赛道公益组铜奖,作品获四川省第八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学院每年都有30-40名同学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双一流建设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学生专四、专八的过关率连年攀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到30个百分点。学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创新意识突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
学院人才培养的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师范实习基地学校,如成都外国语学校及附属小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及附属小学、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本部、金沙、西区)、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成都市棕北中学、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温江区东二小学、政通路小学、庆丰街小学等;与非师范实习实践基地,如语言桥、策马、精益通、亚马逊公司、武汉传神、直通国际、成都维纳教育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办学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学院是四川省翻译协会理事单位,是中国翻译协会旗下“全国语言服务行业语料大数据共享平台”会员单位,与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行业创业创新(LSCAT)中心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训师资雄厚,国培、省培首席专家和课程专家多人,省内外多名中小学名师、专家,高校同行优秀教授、博导,科研院所骨干教研员,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培训团队。多年承担国培、省培等纵向项目以及与各地市州合作的横向教育培训项目,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196、66772069
英语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全川、辐射西南地区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通识知识、英语知识和教育知识,具备英语学科能力及从教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能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能够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英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毕业五年后能成为英语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演讲与辩论、英汉互译、语言学导论、中国文化概要、西方文明史、跨文化交际、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英语教学理论基础、英语微格教学等。
就业面向:教育领域,从事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以及面向涉外经贸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外贸和相关领域等工作。
翻译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主要面向翻译等行业与职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翻译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基本的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英汉双语知识、技能和第二外语知识;有相应的百科知识和翻译专业知识;掌握英汉口、笔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口笔译实践能力;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毕业生能胜任翻译、商务或其他语言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演讲与辩论、中国文化概要、英语国家概况、国际商务谈判、英汉翻译、汉英翻译、交替传译等。
就业面向:涉外机构、外经贸企业、翻译公司、新闻出版、旅游、教育等行业从事口笔译、导游、教学及管理工作。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经历了数理教研室(1955年)、数理化生系(1983年)、数理系(1985年)、数学系(1988年)和数学学院(2015年)等五个逐渐壮大的发展阶段。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目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900人。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团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和博士17人;外聘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聘请张景中院士为特聘教授,指导学院办学。教师近三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共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5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项。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A级权威期刊4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及教辅17部。建设省级一流课程3门,在线开放课程5门。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成都市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院现已建成由数学建模实验室、网络画板实验室、数学模具教具制作实验室、金融数学实验室组成的数学实验实训中心,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完备,专业图书以及专业杂志(纸质和电子)充足,建成专业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就业基地20余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满足学院2个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发展历程中,秉承“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优化科研团队结构和科研平台,致力于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三类三段”,理实一体、四年一贯、进阶培养的大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金融数学专业以“四强”人才培养为定位,立足“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构建“1+X”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金融数据分析以及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50余项、省级奖励100余项,主持国家和省级“大创”项目6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于2016年引进张景中院士教育数学研究成果,并建立了“张景中院士成都师范学院工作站”,逐步形成了崭新的特色培养方向,在全国师范院校率先开设《网络画板》课程,引进张景中院士《教育数学》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增添了新的途径。
6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数百人成长为学校的校长、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或成为管理干部,如徐飞担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肖明华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王希平是成都市首批教育专家、省特级教师等。学院的发展先后得到了张景中、陈希孺、刘应明、陈重穆等院士、专家的指导和赞许。
招生咨询电话:028-66772068、66772091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成都、面向四川、辐射周边省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具有专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教研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学建模、实变函数、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数学教学论等。
就业面向:从事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教学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等工作。
金融数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金融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和金融、经济等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应用各种金融数学工具和分析手段解决金融实务问题,主要在金融行业从事实际应用、金融产品营销及推广和管理工作或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融资相关工作,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性金融数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随机过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数学分析、货币金融学、金融统计学等。
就业面向:从事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咨询机构等)等机构的金融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与推广等工作;也可从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投融资决策、财务核算等相关工作。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39人,高级职称教师有20人。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获二等奖1人,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1人,在2023年四川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有获得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一批获得省级、校级优秀教师的教学名师团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雄厚的师资条件。学院在2023年获批四川省教育厅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2年获批建设四川省“智能软件现代产业学院”。学院实验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室内空间布局优化与安全保障实验室)1个、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专业实验室15间,专业实训室4间,实验用房使用面积2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首批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和四川省一流专业,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验收,同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首批省级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计算智能”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学院连续两届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先进集体;学生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培育项目数百项,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连续几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毕业学生薪酬高,待遇好,就业质量好。
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营造了“阳光、和谐、进取、创新”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岗位适应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大增强。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2023、6677547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服务四川及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社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科学与人文素养,能够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从事软件产品开发运维、项目实施管理和人才培养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学生经过几年职业历练,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完成计算机应用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等任务,成为解决关键问题的技术骨干;能够承担网页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分布式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产品开发;能够担任中、大规模项目开发的核心成员,管理项目团队,开展项目活动;能够胜任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职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Java程序设计、JavaWeb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电子技术基础、移动互联应用开发、Python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
就业面向:在计算机企业、软件企业、移动运营商、智能设备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从事软件工程应用类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类售前售后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服务等职位;从事移动互联应用方面的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和测试,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研发与实施,移动互联网售前售后工程师等职位。
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面向四川中等职业教育一线需求,培养能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人文与科学素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素养以及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又能在数字游戏、大众传媒、设计服务等行业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用与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游戏引擎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前端开发、平面媒体设计、动画原理、三维建模技术、职业教育学等。
就业面向:可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可在IT企业、新闻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与动漫公司、数字娱乐、大型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数字影视、动漫游戏、交互娱乐、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数字出版、移动终端等领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服务四川及西南经济发展,面向国家和四川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密跟踪智能科技的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科技的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从事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行为决策、智能产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设计、工程应用、决策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毕业后五年左右的工作或深造,能成为业内或用人单位中坚技术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与大数据等。
就业面向:可在“人工智能+教育(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行业、大数据与云计算行业、微电子行业从事智能产品需求分析、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软硬件仿真、软硬件产品开发、智能化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分析、软硬件产品集成、软硬件产品测试与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创建于1998年,现开设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教育3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1000余人,下设声乐、钢琴、理论、器乐与舞蹈4个专业教研室。音现有教师6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35人,硕博学历教师占教职工总数近80%,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7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32人;教职工中35岁以下25人,36-50岁26人,50岁以上6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5人,均有基础教育服务经历。师资队伍数量充足,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满足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支科研能力较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目前现有教师党员33人,学生党员76人,音乐学院党委在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党支部在2021、2022年度支部分类定级评定结果为先进。
学院拥有1.4万平方米的艺术大楼,3个音乐厅(400余座专业音乐厅1个、100余座专业音乐厅1个、500余座露天音乐剧场1个)、可容纳近200人的微格阶梯教室1间、多媒体阶梯教室1间、99间学生琴房和20间教师琴房,专业教学实训室设施配备完善,实训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验开出率达97%以上,能够满足开办专业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近5年我院教师承担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成都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近5年教师出版专著、教材及作品集共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近40篇刊于中文B类权威核心、CSSCI源刊和北大核心期刊,10余篇发表于国外CPCI源刊。拥有校级科研平台—蜀地音乐研究所,每年均公开面向全校发布科研课题。
学院为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在学校支持下于2014年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签约合作,共同推进音乐学本科“新体系”课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新体系”课程建设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所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5年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3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1项,出版自编教材6部,其中省级规划教材1部,校级规划教材4部,《声乐分级教程》共300余万字,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兄弟院校被广泛采用。先后建成《声乐》《钢琴即兴配奏与弹唱》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后者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定为“混合式教学试点项目”,我院被挂牌为教育部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同时加入了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声乐教研室参与的联盟网络课程《教你成为歌唱达人》在线上线下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
目前学院广泛开展校地和校际合作,在各地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专业文艺团体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截至2023年8月底,2023届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7%,自主创业11人,出国深造1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7人。除此之外,还承担了“国培计划”项目和中西部骨干教师等多项培训项目,以及艺术专业咨询与服务横向科研项目,服务区域行业,涉及精准扶贫、校地合作、指导基础教育等。
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音乐学院将秉承“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基础教育育才,为文化繁荣出力”的工作思路,继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
专业咨询电话:028-66775267、66775268
音乐学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学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建设发展的道路上秉承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前培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并重的发展理念,以培养具有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为特色,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声乐、钢琴、音乐教学设计、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各级中小学校以及相关教育、文化部门、社会音乐团体从事音乐教育或相关工作。
音乐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音乐行业产业需求,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及职业素养、具有较强音乐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站、社区文艺场所、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台实践、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演艺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文化站、艺术培训学校等单位,从事艺术表演、文化普及、组织管理工作。
舞蹈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掌握舞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独立的舞蹈教学能力,具备对音乐舞蹈的分析、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指导能力,熟练掌握其教学方法,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能胜任中学舞蹈课程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基本功、舞蹈教育学、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与实践、校园舞蹈编排、音乐基础知识等。
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各级中小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关教育、文化部门从事舞蹈教育或相关工作。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富有朝气的集体。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学院于1984年成立体育教研室、2009年成立体育系、2015年成立体育学院,现开设体育教育(含公费师范生)、休闲体育2个本科专业。现有2片运动场、1个体育馆、2个游泳池,共约8万平方米。包含标准400米田径场、标准游泳池、标准足球场各2个,体育馆、人体运动机能实验室(含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保健实验室、体质测试实验室、舞蹈教室、形体训练房、武术训练房等)各1个,篮球场25块、排球场12块、网球场5块、室内外乒乓球桌90余张,羽毛球场地8块(室内5块)等。
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33人;国际级裁判7人、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还有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天府青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天府社科菁英)等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4人次;有教师兼任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门球协会主席、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毽球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等,有教师担任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省级网络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等。
近年来,学院教师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2017年、2020年、2022年、2023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教师还作为省级专家、省级子项目负责人、主研人员等先后参与UNDP/CPR/96/40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等3个大型国际教育合作项目。教师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体育类)80余篇,其中体育类CSSCI高水平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9本(部)其中《全民健身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通用教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网络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学院专家所提建议被省部级政府部门采纳6条。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获教育部师范司、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表彰或立项的“优秀教学奖”“优秀裁判员”“优秀教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各种荣誉称号或党建创新培育项目10余项。5位青年教师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体育专业教师赛课中获得“一等奖”,9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近年来,由学院教师指导和训练的校代表队,先后获国家级(全国性)体育学科竞赛“一等奖”27项(个),“二等奖”2项;省级(省厅级)体育学科竞赛“一等奖”71项(个),“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2021年获国家级运动解剖学绘图比赛(现场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集体6人项目第一名,全国健美比赛个人第三名,四川省大学生男子甲组跳高冠军、全国CUBA联赛(四川)第二名等优异成绩。此外,学院学生30人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担任辅助裁判工作,50余人担任省级比赛的裁判及裁判辅助工作。大学生双创项目分别获18项国家级立项、29项省级立项;成功结项26项,结项成绩优秀。大学生双创训练作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5个实用新型专利、13个外观设计专利。
近年来,承担全国性体育比赛4次,省级体育比赛10余次。学院先后承担“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14项和地方横向项目11项。先后选派2名教师和41名学生,赴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和越西县,深入民族地区中小学一线,开展学校体育顶岗支教服务。2023-2024年共计59名体育教育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姚基金篮球志愿者支教活动。
近年来,学院教师中的国际级裁判先后3次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洲际以上大型国际赛事,并担任主要场次执裁工作;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作为总裁判长先后5次主持全国单项比赛裁判工作,50余次主持省级单项比赛裁判工作,在体育舞蹈和门球两个运动项目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不断提升。其中,2019年至2023年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20年至2023年还推出多项就业指导服务,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18年至2024年累计向地方教育部门输送中小学教师261人,参军入伍52人,升入“双一流”及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海外高校继续深造51人,公务员单位1人,西部计划录取9人。
体育学院始终秉承“爱、真、笃、为”的成师校训,以人为本,追求质量,面向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始终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
招生咨询电话:028-66775272
体育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成都、面向四川基础教育一线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毕业五年左右成为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在城乡中小学、体育培训部门等各类相关机构,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担任学校管理、班主任等工作,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师口语、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设计、田径、体操、游泳与救护、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专项理论与训练等。
就业面向:该专业未来人才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也是全民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科学的体育教育体系对他们身心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在大中专学校、中小学校、体育部门等教学单位以及军警系统、企事业单位,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管理工作。
休闲体育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立足成都平原经济区、面向四川休闲体育一线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系统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或体育旅游推广与经营或户外运动指导与管理)及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业意识。能够在体育行业等各类相关体育机构、学校等,从事休闲体育策划、教学与训练等学校、休闲体育方面工作,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休闲体育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休闲体育概论、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与防治、运动竞赛学、体育旅游概论、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开发、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网球、高尔夫挥杆原理与实践、户外运动、定向越野、游泳与救护、拓展训练、体育舞蹈、新型休闲运动(轮滑)、体育科研方法、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专项理论与训练等。
就业面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专业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拥有广泛的就业领域。具备体育教学与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体育旅游、体育商务休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在体育行业等各类相关体育机构,从事休闲体育策划、体育教学与训练等休闲体育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