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萤火虫”新文明实践队开展暑期文明志愿活动
7月7日至11日,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萤火虫”新文明实践队,走进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推广普通话,争做文明娃
7月8日,在“童伴妈妈”施海秀的默契配合下,实践队队员曹敏慧为“童心港湾”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绘声绘色的普通话推广课。通过暖场游戏与孩子们迅速熟络后,曹敏慧介绍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通过读古诗词、练习绕口令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孩子们说好普通话的积极性。活动全程,孩子们积极参与,在练好普通话的同时,提升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9日,实践队队员汤子雨给孩子们讲解了抗日英雄“小兵张嘎”的故事。听完讲解后,孩子们认真观看故事视频,一起回顾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刻苦学习,立报国之志,争做强国好少年。
守卫生命安全,开展“防溺水”教育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合兴村水源分布的基本情况后,准备好“防溺水”宣传单,前往合兴村村民家中宣传“防溺水”知识。队员们除了给孩子们传授“防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外,也提醒家长在暑期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和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避免发生溺水等意外事件。
7月10日下午,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走进合兴社区童心港湾,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实践队队员汤子雨给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通过与孩子们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入主题,接着通过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向孩子们直观展示和讲解了水的危险、认识了解了安全警示牌、科普了防溺水安全知识。汤子雨邀请孩子们上台,现场为孩子们演示救生圈、救生杆等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并邀请孩子们近距离地体验和观看,该实践体验式的交流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7月11日,学院“萤火虫”新文明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沛东村开展红色走读活动。大塘埠镇沛东村是中央红军长征时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所在地,也是“信丰萝卜第一村”、“江西槐米第一村”,2022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具有极高的研学价值。
学院“萤火虫”新文明社会实践队了解了沛东村的悠久历史,参观了沛东渡口、牛口围、苍榕恋墙等红色文化遗迹,认真聆听了村支书带来的“信丰老表送红军鸡蛋”、“有名字的门板”、“特殊的假条”等红色故事。走读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精读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沛东村保留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建设结合的成功案例。
情系大塘镇,爱在敬老院
7月12日,学院“萤火虫”新文明实践队成员们,走进赣州市信丰县大塘埠镇敬老院,开展“情系大塘镇,爱在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队队员们开展健康宣讲,通过宣传册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老人们了解了一些常见老年病的预防措施与预后处理,实践队队员们在与老人们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播了健康知识,打破了与老人们的陌生感与隔阂感,使老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后续活动。
队员们耐心倾听着老人们述说往事,那些关于青春、家庭、梦想的故事,在队员们的耳边汇聚成一首首感动人的诗篇。队员们为老人们带来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展示了活泼有趣的手势舞,带老人们练习手指操,与老人共唱“十送红军”“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等经典歌曲,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下午。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一股暖流,滋润了老人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与活力,同时也传递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尊重,彰显了人与人之间跨越年龄界限的美好情谊。
文明新风润乡村,移风易俗显成效
7月13日,新文明实践队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实践队队员们和大塘村文明实践员一起走进了大塘村村民家中,紧紧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新型婚恋观”等主题开展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生动的案例,向村民们讲解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让村民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和文明新风的益处。
宣讲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还向村民们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倡议书,希望他们能够与家人共同学习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共同实践。为了增强宣传效果,实践队队员们邀请村民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村里一系列“移风易俗”活动的看法。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宣讲活动,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移风易俗的意义和做法,将积极响应号召,从自身做起,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5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们用青春的热情和汗水,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学思践悟的新篇章。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