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心灵的屋檐”
命题现场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避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达则兼济天下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但我们可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为这个世界捧出一份爱意,搭建起一方心灵的屋檐。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1、“心灵的屋檐”,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屋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明确地意会出:“屋檐”一词在这个短语中是一种比喻的形象说法,我们应抓住它的比喻义来立意。
2、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意会:“屋檐”的比喻义应为“爱心”的意思。屋可以遮风挡雨,爱护自己和家人,那么“檐”则是对他人的一份爱心,一份帮助,一双援助的手掌,一份温暖的爱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的写作重心应放在对他人的帮助上,而不能只放在家人、亲人之间的爱护上。
出现的问题
1.审题立意出现偏差——如有的同学写成付出与回报,有的同学通篇写亲情之爱(写“亲情之爱”就不如写“他人之爱”)。
2.缺少精心地设计——写作之前没有认真构思,缺少谋篇布局意识,大体框架还没有构思好便匆匆下笔,行文任意所至,不讲章法。
3.缺少精彩的阐释——只是一味地列举事例,然后写上一两句扣题的话便草草了事,而没有对事例的评论与分析,难见深刻的思想。
4.缺少详略意识——几个例子平均用力,不讲详略。要么点例成堆,要么事例堆积,以至于行文没有起伏,不见高潮,读来波澜不惊。
5.套作、贴卡片现象严重——这一点已非常致命。几个古人一堆积,几个感动人物一列举,加上开头和结尾,便认为大作已成。这种模式已是明日黄花,过时之曲,难奏雅韵。
6.诸如字迹缭乱,卷面不洁,错别字,病句等常见小毛病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千里之堤,往往溃于蚁穴。
镜中反射的温暖
刘萌萌
乘电梯的时候,也许你会注意到,正对电梯的一面总有一面一人多高的大镜子,那么你会问:它是作什么用的呢?
装饰?供乘电梯的人整理仪容?扩大视觉空间?还是让你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你背后的人的举动?其实都不是。如果你开口问,会有人告诉你:那是供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更清楚地看到楼层的指示灯而安置的。也许你会哑然,而更大的可能是,你的心底会悄然升起一股温暖。
有时候,为别人着想,给别人方便也是一种幸福。就像古时高大的屋檐,给过路的人遮风避雨,在行人躲在屋檐下没被淋湿的时候,我想房屋主人的心里也是无比欣慰的吧。有一颗爱心,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中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之水,又何尝不是一条爱的江河呢!
北宋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他用“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的博大爱心撒播下文明的种子,在极端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得其乐,谈笑风生开馆授徒,异日,皇帝召唤,苏轼扶病北归。两年后苏轼的弟子——贫而好学的黎子云、姜左唐先后登科,这片绝域之地才走出了第一位状元、第一位进士。苏东坡走了,一片文明的盛世已豁然开启。自此海南人文鼎盛,人才辈出,至明代共出了进士74名、举人317名。也许苏轼开馆授徒只是自己的性情使然,但正是这“意外的爱心”开启了海南的文明盛世,以至多年以后,一位海南的省长在东坡像前慨然长叹:“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东坡的身影站立在海南的文明之后向今天的我们昭示着:一点对于自己来讲微不足道的付出也可以点燃文明的漫天烈火,在黑暗的蛮夷之地传播出铺天盖地的温暖。
古人如此,今人也继承了这代代相传的温暖。
在刚刚过去的雪灾和地震中,在冰雪覆盖、寸步难行的马路上,在断垣残壁、瓦砾遍地的山道上,我们看到了多少颗爱心的传递,我们听到了多少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当我看到那个用自己蜷曲的身躯保护了孩子的妈妈留下的手机短信时,当我听到谭千秋舍身护下四个学生的报道时,当我看到救灾的身影填满了电视画面时,我在为这些博大的爱心而流泪,我在为这个不倒的民族而呐喊。在通向灾区中断的道路上,我们用爱心筑起通天的桥梁;在翻越灾难的山坡上,我们用爱心搭起通天的悬梯。这一颗颗微小而博大的爱心,感天动地!也正是这一颗颗奉献的心灵,化成灾难之后的一道明媚的阳光,驱除了灾区的寒冷和阴暗,把一片人间的地狱变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收拾起感动的泪水,我再一次静静地观察这电梯中的镜子,我发现:爱心无处不在,爱心如镜反射的是人性的温暖,爱心如宽大的屋檐,走的是行人,留下的是感动。让我们也搭起一片爱心的屋檐吧,献出自己的一份爱意,给自已一份欣慰,给世界一片温暖。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较为出色的议论文,文章能详略得当地安排结构,语言是使用或质朴平淡,或精彩纷呈,或慷慨激昂,或精炼深刻,是一大亮点。细细看来,我们并不需要占有多少写作素材,如此文,写了一个苏轼,写了一段抗震救灾的事件,和电梯镜子的生活中的小事,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精读一部经典,研究两个人物,对付一般的考场作文就够了。
觅爱
李豹
时常在想,爱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真爱?
看管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的感人场面,听惯了太多的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最后只能在唇边绽放一个寂寞而淡然的微笑。
总是梦想将那些甜蜜的笑容装进花瓶里,在窗台上迎着阳光,在晨雾中绽开一抹醉人的芳华。踟蹰的记忆的晨风里,让漂泊的思绪,在生命的温馨中升起一缕永恒的阳光。再用灵巧的手指划破黄昏雨后的天空,美妙的足音惊醒气势磅礴的大山,而那些温柔的笑脸则引来五颜六色的蝴蝶绕着时间的河翩翩起舞,吟唱着一首主题为爱的歌。
梦醒时分,我微笑起来。
因此我想,这世界还是有真爱的。
曾在早上邂逅一个微笑,或一个轻轻的问候“早上好”,如同晨风缀满了花香,又如闻着海风从远方呢喃地吹来,寻觅的心灵便一下子安静透彻了。那一瞬间,感动似千百朵香莲点滴成露,暗香属心,弥久愈醇。我发现,在这样一个轻轻的微笑里,也能隐藏这一片暖暖的爱意。
曾在傍晚携了一身的倦意回家。看着奶奶苍老的身影蹒跚着走来。我上前一个紧紧的拥抱,抱住的虽是瘦骨嶙峋,却收获了满怀的温暖,那一瞬间,爱意自那丝丝白发之间传来直抵我心灵的柔弱处,不禁令人热泪盈眶,我深切地知道,这是一条流淌着爱意的永恒的亲情之河。曾在陌生的街头停下寻觅的脚步,看着一位瘫痪了的乞丐一点一点地移向捐款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中不一双肮脏的手伸向捐款箱,捐出了自己几天来讨来的一匝整理的整整齐齐的零票,泪眼模糊中,那个矮小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那一瞬间,爱感动你我,感动了人群,永存于世间。
曾在电视机前寻觅爱的影子,我看到,解放军战士在紧张地抗震抢险,民兵在风雪弥漫的道路上清理着车道,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撑起一方生存的天空,老师用不倒的身躯护下了四个学生……那一瞬间,空气静止了,眼睛静止了,一片纯净的大爱弥漫全身,弥漫世界。
……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心情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善感之心去理解我们身边的爱,那么,不必寻觅,爱从来没有远离过……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记叙性的议论文,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善于设计,而我们同学往往在写作时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步骤。没有精心的设计便没有精彩的创新。写作时要首先谋篇布局,构思好行文脉络,布置好详略,再动手写作!
废墟上,挑起爱的大旗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了四川绵阳市区临时搭建起来的北川中学,并向受灾学生们深情的说道:“今天,别人拯救了我们,照顾了我们。将来,我们学好了本领也要帮助别人,报答他们。这种互相帮助就是人世间的爱。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温总理目光注视全场,伸出左手放在胸前。随后,他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的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
四个沉甸甸的大字,压在我的胸口上。2008多难的一年啊!二月的新年“雪灾”,三月的藏独“打砸抢烧”,四月的火炬传递海外的“恶意阻扰”,五月,晴天一声霹雳,四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顷刻间,空气凝滞,脑目空白,噩耗啊,泼着污水的“西祸”,狭着要命的“天灾”啊!我多灾多难的祖国,好不容易捱近百年期盼的“奥运”倒计时,为什么命运如此多舛,我情不自禁仰天朝着长空狂呼呐喊:世界不公,老天不公啊!
四川地震了,海内外的流言蜚语也来了,各种猜测加着“臆想”,什么“天谴”之说,“三峡大坝”是祸害之源之说,什么拒绝西方救援,就是拒绝“科学救助”之说,甚至把当地军民最初自发自助的“徒手救援”行为,说成“顽劣愚蠢”、“落后意识”……如此种种。我不知这样一撮人,这样一撮标榜自己“爱心无限”、“人权第一”“精神价值高尚”的人群在发出这些胡言乱语的时候是否抚摸了一下自己一贯标榜的“爱心无限”。
灾难发生以后,西方世界在中国看到了什么?他们不愿看到一幕发生了:一个在他们的眼里,整天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严重缺乏现代“文明”一族的“草根劣民”,正群情沸腾,争先恐后,排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焦急的献血队伍!一支在他们眼里没有人权的“镇暴”武警队伍,正赤手空拳,用他们蓬勃而年轻的生命,慨然不顾地动山摇的“余震”,争分夺秒间,朝着四面八方的危墙瓦砾堆潮水般冲去!一个在他们眼里绝对“专制集权”的大国总理,在第一时间,第一需要安慰之时,身影居然出现在呼天抢地的受难家人面前,一句现场指令振聋发聩:怎么办?是人民养育了你们,怎么办?你们自己看着办!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回答震撼了世界所有“人民”的心!
对比之下,我们在优越的西方看到了什么?“卡特里娜”飓风扫荡美国之后,“美国大兵”荷枪实弹地冲到了现场,他们不仅仅是来救灾的,他们首先是来制止骚乱的。灾难发生后,灾民在饥饿中抢劫了近百家商店,抱怨、指责、分赃不均的斗殴……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抢劫暴徒”?我们看到两天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几乎已经无济于事的空投食品,三天以后悬空游巡的“总统座驾”驾临灾区!几天过后,美国的海滩上是满目的饿殍遍野,浮尸漂流!我不禁睁大着惶恐的眼睛,这难道真的还是“高度文明”的美国吗?
“汶川大地震”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真相”分界线,西方媒体在“残酷事实”面前变成了“两面乌鸦”。先是一片“噪杂”,后又一致“收声”,这是他们最始料未及的可怕结果。面对井然有序的受灾人群,面对奋不顾身的抢救队伍,面对望不到边际的志愿者,面对灾难中殒身不恤的互相救助,面对废墟下坚强不屈的一个又一个获救的顽强生命,面对中国军民在灭顶的天灾面前所表现出的大勇、大智、大韧、大助、大善、大爱……西方的CNN这只“乌鸦”撮鸟不得不转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这是在这里(美国)从未被听说过的!”5月19日,西班牙媒体世界报,经过几天观察后,作出了正面报道:“勿容置疑,这个民族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她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
在如火如荼的中央电视台夜以继日地报道中,我们的华裔女精英,美国现任劳工部长赵小兰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不仅看到了民族抵抗灾难,深藏的国家力量,而且看到了民间坚强的精神和求生的不屈意志!”。在这样的灾难报道面前又有多少人泪洒当场,他们相互传诵着这不屈的意志,传诵着这无限的大爱!记住吧,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可以让天灾止步,它可以让对手封口,它可以让一个民族无法阻挡地奋起!记住吧,我的华夏的子孙朋友们,记住总理的话——“多难兴邦”,让我们伸出同样的黄色的手掌,在一片满目苍痍的废墟上挑起一面爱的大旗!
总评与启示:这是一篇精彩的时事评论。言语铿锵,义气激昂,激荡的情感炽热铺面,很适合热血爱国青年的口味。设计此文重在引导大家关注一个崭新的写作方向——时评。在文体备出的高考满分作文中,这样一类的文章还是稀有之物,各位学子不妨练习一下!另外时事评论的写作可以循照这样一个思路:摆出文体→分析文体→阐释贬褒→发出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