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9年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2009年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概况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家重点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985计划”建设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建校112年来,浙江大学以民族振兴、国家强盛为己任,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百余年来,学校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着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校园环境幽雅,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是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学科领域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二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前期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立竺可桢学院,实施特殊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成才环境。
学校学科布局完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30个院、系。拥有4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21个硕士点、11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1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博士生导师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整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7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博士生导师1215人。全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2000余人,硕士生9800余人,博士生6700余人,外国留学生1900余人。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创造条件,设立了本科生对外交流基金,每年选派本科学生近千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45%。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和科学馆、体育场、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占地面积6700余亩。学校拥有纸本文献达594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6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300余种,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数量与支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校还拥有6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附属医院和1家出版社。
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向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
序号 | 招生名称 | 学制 | 高考科类 | 专业及专业方向 | 培养学院(系) |
1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4 | 文、理 | 哲学、汉语言文学(含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含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博物馆学、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 人文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2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4 | 文、理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方向)、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创业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含国际事务管理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方向、风险管理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含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含电子政务方向) | 经济学院 光华法学院 教育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
3 | 理科试验班类 | 4 | 理 |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运筹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统计学(含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生物数学方向)、物理学(含电子信息方向)、化学、应用化学 (含化学生物学方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气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 | 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药学院 |
4 | 工科试验班 | 4 | 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方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含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工程力学(含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机械工程学系 能源工程学系 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航空航天学院 |
5 | 应用生物科学 | 4 | 理 | 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
6 | 医学试验班类 | 7 | 理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 医学院 |
7 | 医学试验班 | 8 |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 | ||
8 | 建筑学 | 5 | 理 | 建筑学(含景观学方向) | 建筑工程学院 |
9 | 城市规划 | 5 | 城市规划 | 建筑工程学院 | |
10 | 数字媒体技术 | 4 | 理 | 数字媒体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11 | 运动训练 | 4 | 体育 | 运动训练 | 教育学院 |
12 | 美术学 | 5 | 艺术 | 美术学 | 人文学院 |
13 | 艺术设计 | 4 | 艺术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艺术设计(环艺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
答考生问
问: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答:在人才培养方面,浙江大学一直提倡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而不是以专业的需要为核心。作为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校努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并有机会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从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创新拔尖人才。
为实现“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学校积极推进“基础宽厚、专业自主、复合交叉、鼓励探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化成长空间。
1. 学校2009年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实行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学部大类招生,并打通了大类基础课。学生填报的专业大类有6个,另有特殊培养的专业方向7个。大类招生使学生入学时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通过宽口径的通识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 按大类交叉培养。学校设置了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设计四大类平台课程模块,每个学生在完成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主修专业培养阶段。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交叉学习,鼓励学生辅修或双修第二专业。
3. 学生入学1年后至2年内确认主修专业。经过1至2年的学习,学生在满足相关专业前置课程修读要求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规划,及对专业的了解,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确认主修专业,学生也可跨大类确认主修或双修、辅修其它专业。
4. 全面实施学分制。以弹性学制、选课制等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因交叉学习或创新学习的需要,允许学制4年的学生延长至6年、学制5年的学生延长至7年修满学分毕业。
5. 实行“四学期制”。学校按“秋、冬、春、夏”4个学期安排教学,循环开课,每学期长度各为9周。实施“四学期制”将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范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也为更多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课执教创造了条件。
问:浙江大学有哪些特色教育模式?
答:1.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并逐步推出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形成以计算机+X、生物+X、外语+X以及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供优秀学生选读。
2. 学校支持各院、系开设若干跨学科、综合性、有特色的辅修班,如“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工程教育高级班”等,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开放所有专业,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
3. 考虑特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鼓励探究知识,学校实行特殊培养方案和若干本硕(博)统筹培养计划,学生经选拔后进入竺可桢学院进行特殊专业培养。
4. 竺可桢学院,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荣誉学院,是学校实施特殊培养方案、学生追求卓越学习的领地。经申请批准的学生可自主选择各专业出口,自由进出,选择按普通培养或特殊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学生修满规定的荣誉课程学分,可申请获得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荣誉证书。在每届新生中选拔400-500人(含保送生、自主招生学生和高考生)。
5. 丘成桐数学班,是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创立的数学专业英才班。每年由丘成桐先生亲自主持选拔,招收具有突出数学才能、有献身数学事业信念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约15人。优秀的毕业生将被推荐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6. 巴德年医学班(医学试验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的本科学业,第二阶段接受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入学后进入竺可桢学院,经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后,可以自主选择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完成学业获相应专业学士学位,并要求修完相应的医学预科课程,第5年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学业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问:2009年浙江大学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有什么新举措?
答:学校今年进一步实行按学部大类招生并打通了大类基础课,大类中的学生入学后经过1年多时间的基础课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并结合对专业的了解,确认主修专业。
为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大类培养工作,学校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同时,学校设立“求是学院”,专门负责大学一年级新生及主修专业确认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问:按大类招生、培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
答:1. 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和拓宽视野,选择更适合社会需要和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更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体现了学校“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
3. 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结构优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和实践教学意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4. 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优质课程建设和特色专业发展得以保证。
问:实行大类招生以后,还有转系或转专业的可能吗?
答:实行大类招生后,我们用主修、双修、辅修确认制代替了以往的转系、转专业的做法。学生进校后先在大类平台学习,根据各专业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和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在两年内申请确认主修专业或专业方向,可跨大类确认主修,也可双修、辅修其它专业。
问:在主修专业不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同时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
答: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一般情况下,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的学生可在第二学年通过注册后有系统地修读,也可以自主选课修读,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主、辅修前期课程学分按规定可以互通互认,专业课程需修完规定学分。
问:学生在选课方面有多大的自由度?
答:“四学期制”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自己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可根据平行开课情况和循环开课时间,采用容量避峰原则,自主选择修读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
问:浙江大学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有什么特点?
答:学校与国外140多所著名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设立本科学生对外交流奖学金,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各种国际交流机会,近两年已投入近700万元资助1965名本科学生出国交流,2008年就有近千名本科生参加了对外交流活动。我校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有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学术交流有①交换生②暑(寒)期班③攻读学位④科学研究⑤学科竞赛⑥实习;文化交流有①主题研究②访问考察③文艺、体育团队互访等形式。此外,2008年有3500多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
问:浙江大学农学类专业招生今年有什么变化?
答:2009年,我校授农学学位的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个专业以及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应用生物科学”名称在提前批次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1年内不分专业实施通识和基础教育,一年后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结合社会需求,确认主修专业,主修确认限于以上7个专业。其中主修确认到授予农学学位专业的学生,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52号)文件精神,将免交学费。在主修这些专业的前提下,学校鼓励交叉学习,学生可辅修或双修其它专业,完成学业授予相应的证书(含我校学位证书)。
问:浙江大学如何招收国防生?
答:国防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江西、辽宁、河北、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等12个省招收,录取专业为公共事业管理(预防医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报考国防生须政治合格,志愿从事国防事业,年龄在20周岁以下(1989年8月31日后出生),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的体检标准,视力可适当放宽。考生须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方可按规定参加政审、面试和复检,合格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实行网上录取。考生录取后须与浙江大学、南京军区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每年由军队提供10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国防生招生网:www.gfs.zju.edu.cn)
问:浙江大学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预收,一般专业学费每人每年4800元;艺术类专业学费每人每年7000元,软件工程专业学费前2年为每人每年4800元,第3年1.6万元,第4年1万元。学费每学年按所修学分结算一次,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200元。
问:浙江大学奖学金和经济资助政策如何?
答:我校有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其中校设奖学金奖励面约32%,奖金总额超过千万元。此外,一些著名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设立外设奖学金30余项,2008年奖金总额达330余万元。学校已实现了“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社会承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给予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无息借款、学费减免、专项补助、外设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资助。
问:浙江大学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答: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创新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把我校作为他们的人才库。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5%以上;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院系介绍
人文学院
该院秉持“博雅专精、明体达用”的办学理念,为学界、政界、文化界和企业界输送高端人才。现有教授62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设6个系,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硕士点2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国家985(Ⅱ)”创新基地2个。
该院与日本、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签署了交换学生的框架协议,推动本科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该院有专项院级奖、助学金,每年覆盖面达30%以上,基地班还有专设奖学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30%,其中两个基地班的深造率达到50%。该院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招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良好道德素养、扎实专业理论和技能,适应各行业工作需要的高级中文专业人才。
古典文献专业 该专业连续7年在全国高校本科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古典文献学功底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编辑出版学专业 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新发展需求,具备较系统的编辑出版专业技能和较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对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事业发展具有开拓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历史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博物馆学专业 培养具有文化遗产保护、鉴定、展示、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哲学专业 遵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古训,采取小班化精英式教育,培养能在教育科研、文化传播、行政管理等领域中独立思考、缜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约有50%继续深造。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该院培养熟谙目标语言国家的国情,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具有交叉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该院不仅致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
该院现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有教授27人,还有外籍师资。该院大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两个以上国际学术会议,已与美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建立了多种在校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该院有现代化语言教室80间,可随时接收境外各语种电视节目;有电子网络多媒体教室20间,可支持每个学生独立上网进行视、听、读、写,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文化机构、涉外企业、新闻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等就业。继续深造的学生拥有交叉学科背景,可选择外语专业或适合自己的其他专业继续学习。
英语专业 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2种以上外语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人文发展前沿,具备良好人文素养、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
俄语专业 小班化的教学,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效的教学效果,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成为“精品”。
法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功底,丰富的法国文化知识,广泛的社交能力,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敏锐的感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外事、管理、科研、教学人才。
德语专业 培养国际型德语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人文社科、经贸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养成学生的宏大气度。在校期间,优秀学生有机会参加德国名校的暑期学习。
日语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中日文化底蕴和文学涵养、熟谙日本国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运用日语的复合型日语高级人才。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该院以“厚德博识、自由宽容”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熟练传播与表达技能、宽阔国际视野及较深厚文化功底的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博识睿智、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优秀公共事务人才。
该院现有新闻与传播学系和国际文化学系,并正筹建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该院创办有中文学术刊物《中国传媒报告》、英文学术刊物《Chinese Media Research》和中国传媒学术智库网(www.zeview.com),获得学界与业界的好评。
该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联系,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出国深造。毕业生遍及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政法部门、大型企业、科研和教育机构。该院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新闻学专业 培养视野开阔、思维敏锐、能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摄制以及新闻编辑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及相关领域高级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与传播理论,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了解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现状,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规则和写作技巧,并引入影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敏锐洞察力、具有创意策略思维与表现能力、具有广告营销与品牌传播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接受中西比较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经济学院
该院以“求是创新,经世济民”为院训。现有国家与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其中“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A类平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17个;配备了大中型教学软件平台12个和专业实验室8个,有国内外期刊300余种和藏书7万余册,构建学生多维的学习环境。
该院现有教授29人,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留学海外多年的学者,还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任兼职教授。该院以雄厚的学术研究实力为支撑,由知名的教授、学者、企业家、经理人带领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培养经济学研究能力。该院与很多国际名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率达40%。
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毕业生除进入国内外名校和研究机构深造外,可进入政府经济部门、银行、证券及投资公司、会计审计事务所等部门就业。
经济学专业 培养具有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分析和预测、规划和决策能力的综合经济管理高级人才。
金融学专业 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能胜任金融监管、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
财政学专业 培养融经济理论与理财技能于一身,能到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税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为体系,培养了解国际经济形势,能够胜任国际贸易事务或相关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并掌握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光华法学院
该院2006年获光华教育基金会亿元捐助,冠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位于六和塔下的百年之江校区。该院秉承“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院训,以“专业典范,社会公义”为教育目标,致力于塑造既有娴熟的法律技能和职业伦理,又具宽阔国际视野的治国之才。该院坚持以“热爱学生为本”开展职业训练式教学。
该院现有教授20人,其中有多位“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有一批留学欧美等国的年轻学者;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
该院聘请国内外名校的著名法学家组成“教授委员会”,负责学院的学术判断事务;与海外著名大学联系频繁,每年邀请诸多知名法学家来校讲座,不断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该院还专门设立多类院级奖、助学金。
法学专业 该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面向全校学生确认主修专业。学生在两年大类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严格的法学专业训练。有相当比例的优秀学生可进入“本硕一贯制”培养。学院建立了法律职业培训机制,设置多种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法庭”和“诊所教育”及各类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法律意识和独立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毕业生遍及政法机关、著名律师事务所、大型公司和企业、科研和教育机构。
教育学院
该院是我国教育和体育科研重镇。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有涵盖教育学科领域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APEID)联系中心、“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地区中心”(GUNI-AP)等国际机构,与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地合作交流关系。现有教授36人,并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定期来院授课。该院许多科研成果围绕教学改革,并根据不同专业特性,为学生铺设个性化成才阶梯。该院除“运动训练”外的其它专业均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按人文培养大类设置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
教育学专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方向)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培养从事教育管理与比较教育研究的优秀管理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 培养能将教育技术前沿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方向) 培养熟悉课程与教学理论,从事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专业 培养既有高水平竞技能力,又能开展运动训练与项目管理的体坛俊才。
管理学院
该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管理学院之一,是企业家的摇篮,是成功者的熔炉。现设5个系,有研究中心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硕士点9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2个。有教授36人,其中院士1人。
该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启动管理学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多通道进入、多阶梯发展、多出口毕业”培养方式,通过接受公司“人才定制”项目或向国内外著名大公司派驻实习生等方式,采用与企业互动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以及与国际一流名校互动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双回环”现代管理教育的新模式。
该院分别与英国剑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全球化制造与创业管理中心”、“国际企业培训中心”和“中瑞管理发展中心”。每年选送近20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为学生创造出广阔就业空间和多元职业发展轨道。优秀学生可到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进入GE、微软、宝洁、联想等著名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德勤、毕马威)及顶级咨询公司就业。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
工商管理(创业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我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使我校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创业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技能的创业管理高级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突出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学习,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卓越领导素质,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工作的创新型高级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 该专业我国首批物流管理专业之一,获得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认可,依托国内著名物流企业实践平台,培养掌握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有系统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信息时代商业模式创新、信息系统(含ERP、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设计与运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会计学专业 培养从事会计主管工作的高级人才,以及能够胜任会计咨询和分析验证工作(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的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从事财务管理主管工作的高级人才,以及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专业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培养从事涉农国际经营业务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可到涉农国际组织及金融部门,烟草、酒业、食品等大中型企业及与涉农国际贸易相关的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等国家机关就业。
旅游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拥有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系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基地。该专业被誉为“幸福指数最高的专业”,考生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求五官端正,身材标准,传染病检测指标阴性。
公共管理学院
该院以“成为国际知名的一流的精英人才培养基地、公共管理研究基地、公共政策咨询机构”为发展目标,要建设成为我国培育高级公共管理人才的摇篮。该院以国际观、中华文化理解与把握、高度伦理心、卓越创新力为教育期盼。课程设置上以国际一流公共管理本科教育为标杆。实施人格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建立能力开发与就业保障并重的培养体系。
该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现有教授30余人,并聘请国内外名校、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的专家为兼职教师。强化学生在政策和制度分析、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及领导艺术的三维知能,以多种实践形式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实施博士后辅导本科生计划,以期培育学生的事业热情、创造力与领袖素质。
该院积极与国内外名校联合办学,在扩大学生出国交流上不遗余力,建立了学院对外交流基金,本科生对外交流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可在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就业。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招生。
行政管理方向 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知识,文理兼融,组织管理能力、开拓意识和领导艺术兼备,熟悉行政、经济、社会管理等政策法规,有高尚的情操和公共关怀意识的领袖型管理人才。
国际事务管理方向 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国际事务管理的理论与技能,胜任国际组织、非盈利组织及企业外事工作需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兼备的国际事务高级管理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方向 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管理等理论,有测量、规划、投资分析等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风险管理方向 培养胜任国内外风险管理和保险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系统训练学生的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保险经营管理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客观、冷静、前瞻的思维,全面、系统、科学设计工作方案的能力,坚毅、务实、合作的精神。
社会保障方向 培养胜任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本方向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社会事业的理论、政策、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本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仁爱价值观,训练学生的理论素养、管理能力与合作精神。
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 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金融、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管理、研究和事务工作的优秀人才。该方向所属学科是综合型经济管理学科,侧重于城市经济管理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空间经济学的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和技术侧重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设置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培养能在各类政府机构从事电子政务的专门人才;二是培养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部门、信息处理部门、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掌握政治学、行政学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熟悉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知识;兼具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既能从事政治学、行政学的研究工作,也能胜任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政务精英”。
社会学专业 培养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兼具本土意识和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国际政治专业 培养学生具备熟练运用外语从事涉外工作的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新闻单位、大型企业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理学院
该院为科技、教育、管理等领域输送高端理科人才。设5个系,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7个、硕士点36个。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数学、物理、化学、心理学为国家级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物理学为国家级工科课程建设基地,化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示范中心,数学、心理学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学科。现有院士6人、外聘院士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9人、教授171人。
该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国家级专利6项,还获得国际数模竞赛IMFORMS奖等大奖。该院经常组织本科生出国(境)交流,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科学家加盟该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该院及下设各系奖、助学金每年可覆盖40%以上的学生。
该院为优秀学生打通本硕、本博连续培养通道,设立个性化特殊培养的课程模块,有利于学生出国深造、读研或就业。目前,该院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已超过了62%。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招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含基地班) 培养从事数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金融、电信等部门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运筹学方向) 培养能优化各种社会活动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各行业的管理、营运、调度、设计等部门就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解决科研、工程建设、商业、金融证券、软件、网络电信等领域中的信息处理问题的高级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 培养了解信息处理与安全方面的新技术与发展方向,系统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知识,解决计算机、通讯、军事、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的信息处理问题的高级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方向) 培养能在计算机图形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
统计学专业 培养熟练地运用软件分析复杂数据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金融、证券、保险、医药、电信、国家机关等部门工作。
统计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 培养具有金融学及相关学科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可从事金融、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
统计学专业(保险精算方向) 包括保险和精算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金融、保险、精算、证券、科研、教育等部门工作。
统计学专业(生物数学方向) 培养具有统计学、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专门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医药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物理学专业(含基地班) 培养能够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关、金融、电信等部门工作。
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方向) 培养能在材料物理、量子信息、纳米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和交叉领域从事原创性开发、应用、管理及自主创业的高层次人才。
化学专业(含基地班) 培养掌握现代化学理论和良好实验技能,能解决相关领域中化学问题的高层次人才。该专业重视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训练。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方向)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较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能从事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基础理论人才。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掌握地球信息理论、地球信息提取与处理分析技术,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 培养有较高的计算机及GIS系统的实践技能和GIS软件的研发能力,掌握新兴的3S技术的高级IT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市场分析等工作。
大气科学专业 培养能在气象、海洋、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部队从事气象及相关学科方面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心理学专业(含基地班) 该专业是国家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可到高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应用心理学专业 该专业所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国家专业实验室。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工业中的人机系统设计评价、企事业中的组织管理决策、临床心理、心理咨询、儿童发展与教育等心理问题的研究工作。
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 主要培养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研究能力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能的高级人才。
机械工程学系
该系有国内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科教学基地1个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国家级“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教授41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
该系为每位本科生提供一流的教育、科研和实验条件,研究生招生数超过本科生招生数,为优秀学生创造特殊的个性化培养通道。历年一次就业率接近100%。该系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有扎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掌握电子、计算机及管理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数控装备等的设计与开发、机电装备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电液控制技术,具有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深厚知识,从事机电系统及机电一体化元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能将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科学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运用专业手段提高制造系统整体效率和效益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材料系,以培养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目前该系以功能材料研究为主体,以先进半导体材料、信息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研究为标志,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为特色,构成了材料研究种类涵盖半导体、无机非金属、金属、复合材料的竞争力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体系。
该系现有教授30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拥有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985工程功能材料技术创新平台”1个。
该系提供多渠道的国际交流机会。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70%以上,其余学生多进入新材料领域等高新技术企业就业。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能源工程学系
该系是我国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发源地之一。现有教授37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10个。
该系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依托,组织著名专家、教授精心为本科生授课,积极主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实践创新活动。2006年来,数十个本科生项目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或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大奖。该系不断拓展交叉学科研究,研究生招生数已超过本科生招生数,并已同数十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该系成立50多年来,校友遍及国内外名校、科研机构和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合资企业,历届毕业生均供不应求。该系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能源高效清洁利用、能源环境控制工程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制冷与低温、建筑环境与设备、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工程方向) 培养汽车工业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研究人才。
电气工程学院
该院着力培养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现有教授43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建有电气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共享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已有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该院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是神州宇宙飞船生命保障系统及舱外服动力单元的研制单位。
该院强化学生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训练,强调强弱电结合、器件与系统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爱迪生班”、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建有“浙江大学智能技术科教实践基地”。
该院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名校建立学术交流。院内建有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摩托罗拉单片机实验室、TI DSP实验室、美国国家半导体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实验室、浙江大学——华硕智能系统实验室等20个联合实验室。
该院研究生招生学科齐全,包括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优秀学生本科阶段可修读研究生课程,也可直接保送研究生。近年来,学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40%。毕业生可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子信息、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机电一体化等广泛领域工作。历年毕业生均供不应求。该院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信息处理及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运动控制等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运行、研究开发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经济管理、服务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集成、设计运行、研究开发、管理决策等工作,有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在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等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建筑工程学院
该院在学科上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建设的主要产业领域。现有教授59人,其中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
该院的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被列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该院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17个。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均按严格的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制度标准培养学生。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2004年、2005年通过了第3次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城市规划专业在2006年首次通过了国家专业评估。
该院与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年来引进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和专家。
该院设立了“浙江大学土木建筑规划教育基金”奖学金和爱心助学金,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及生活困难的学生。每年组织省、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学生展示创新设计能力、获得免试读研机会创造条件。该院“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按专业招生,其余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市政工程等方面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开发工作,可参加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
建筑学专业 立足于国家人居环境建设,低年级宽基础培养,高年级分流为建筑学和景观学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设、规划和景观设计及管理、建设项目的开发等工作,可参加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城市规划专业 该专业是“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工科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筹划、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 培养水利、水电、水景、港口与海洋工程设计,水资源与海洋资源的利用、规划、研究、管理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水利、交通、海洋和环保等管理部门及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工作,可参加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该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工系。80余年来已培养了万余名化工高级专家,毕业生中当选两院院士的有15人。目前已成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型化工学科领域人才的摇篮。
该系现有教授48人,其中长江学者3人。建有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化学工程”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所有本科专业(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6个)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学生可进入本、硕、博一贯制培养。近年来,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近60%,一次就业率均在99%以上。该系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模型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程工业原理,能从事绿色工程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的高级科技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兼有药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学三大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造就新药研究开发、药品生产管理、过程设计的综合型高级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 是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既有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又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技术、能从事现代生物工程过程设计与管理及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是多学科交叉专业,拥有全国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培养具有机械、计算机、控制、力学、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交叉知识,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控制和信息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人才。
航空航天学院
该院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航空航天、力学领域的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设航空航天系和工程力学系,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院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或与兄弟学院共有二级学科博(硕)士点9个,为优秀学生深造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该院现有教授22人,其中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为学生在专业和研究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及航空航天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力学分析方法、手段及其在相关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深造的潜能。毕业生有机会在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施展才华,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该院所有专业方向进入“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
工程力学方向 培养掌握相关工程知识,既能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又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培养掌握飞行器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飞行器科研与设计基本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现有教授22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是国内高校同类院系中理工结合特色最为鲜明的系。目前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方向硕士点和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注重学生的国际化教育与培养,提供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平台和多渠道的国际交流机会。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兼具化学、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分子科学与材料领域从事科研、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高级人才。学生还将在高年级接受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基本科研方法训练。毕业生有近60%继续深造,其余主要到科研院所、高校、大型国有或合资(外资)企业就业。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该系是中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光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摇篮”。该系的学科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一,2005至2007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建有国家级研究机构3个。具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有教授32人,其中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1人。该系长期与国际名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努力造就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接近1:1。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接近60%。毕业生深受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欢迎,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信息工程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方向) 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培养在光电信息技术、光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产业领域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该系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现有教授31人,其中院士1人,还有多名外籍、外裔全职教师。
该系所有本科教学资源均为国家级平台,2个本科专业分别是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领域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浙江大学工程电子设计创新基地”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该系本科教学既重视传统理论,又跟踪学科前沿,注重实践教学,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研究。以电路、电子、信号、电磁场等方面相关课程为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以信息处理、通信、射频微波、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相关课程为主要专业课程。宽厚的知识结构为毕业生培养了出众的就业和深造能力,良好的学科与产业背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约50%。该系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处理与显示的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电子技术、数字音视频(多媒体)、通信、网络、广播、智能计算、智能控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创新型人才。该专业设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方向,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模块。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无线通信、光通信、射频与微波、微电子、光电子等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专业是为这些领域提供技术基础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能从事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及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以及相应的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该专业设有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3个课程模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培养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有教授32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有“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首批建立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该系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支持,该系建有校级“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屡获殊荣。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招生。
自动化专业 培养具有在多学科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广泛从事自动化技术各领域的科研、教学、系统设计、产品研制、硬软件开发,及金融、企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该院所在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所设4个专业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现有教授50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拥有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本科国家精品课程7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7项,名列国内同类院校前茅。
该院已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高校签有20多个本科生交流项目,每年有100多名本科生出国交流。有多门本科生课程邀请外籍专家授课,并有多国留学生来院学习。
毕业生约50%继续深造,其余有超过70%进入Microsoft、IBM、HP、Intel、Google等全球五百强或国内重点企业,近5%的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一般选择IT及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大公司、国家机关、高校、金融、邮电、电力、交通等部门就业。
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工业设计(工科)方向”进入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数字媒体技术按专业招生;工业设计(艺术)方向从艺术类考生中选拔。
中加“2+2”双学位班 是浙大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合办的计算机专业双学位项目。两校的学生前两年在浙大学习、后两年在Simon Fraser大学学习,同时授予两校的学士学位。该班学生从工科试验班、数字媒体技术、竺可桢学院及其它相关专业的新生中选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学生具备系统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应用等领域的研发能力。专业课程体系以国际一流大学为标杆,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三个方向。平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环节,90%以上专业主干课程使用优秀英文教材,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参照培养成本收费) 培养系统设计与分析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并重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下设软件开发技术、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技术三个方向,均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平时突出计算机与各行业需求结合,体现“Computer+X”复合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由学校、政府、企业多方合作、学校主导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90%的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均有机会赴国际名校或名企交流学习半年以上。学费前2年为每年4800元,第3年1.6万元,第4年1万元。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能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专业依托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与国内著名动画和游戏公司建立广泛合作。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出色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毕业生一般选择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校和其它相关的设计制作企业。
工业设计(工科、艺术)专业 培养能够进行独特的产品创新设计和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学生国际交流率达到30%,特设“西摩国际交流奖学金”等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出国学习;学生设计作品屡获国际顶级设计竞赛大奖;每个学生在毕业前有能力至少完成4项专利授权。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众多国内外500强企业的设计骨干。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该院精心塑造能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解决人类健康领域关键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和系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及工程能力的高级人才。该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强势一级学科,设有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建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均名列前茅。
该院现有教授20人,并聘请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的著名学者任讲座或客座教授。该院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地名校建有交流和培养计划。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机会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实习。优秀学生可选本硕或本博一贯制培养。每年毕业生约有50%继续深造,其中15%以上进入国外名校。毕业生深受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生物、医疗仪器等高新技术行业及高校、科研和政府机构的欢迎。该院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学科是生命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的支柱学科,致力于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拓展。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该专业所在学科为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学科,面向高新技术仪器系统的研究与集成,立足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医学院
该院采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和造就医疗实践、生物医学研究及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的学者和未来领导者。
该院现有7个系,拥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6所和三级教学医院23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2个。拥有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中心呼吸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学、外科学(普外)、肿瘤学、儿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该院现有教授及正高级职称人员562人,其中院士3人、长江学者5人。
该院不断改进核心教学模块,实行本硕、本博一贯制培养,强化学生的理科基础,贯穿学生的科研训练、人文素养和社会关怀的培养,拥有国家精品课程5门。该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毕业生受到相关领域的国家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及省市以上医疗机构的青睐。
该院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进入“医学试验班类”招生,按本硕连读专业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试验班) 培养有宽厚扎实的文理和医学理论知识、较熟练临床技能、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在竺可桢学院经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后,选择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获学士学位,并修完相应的医学预科课程,第5年开始进入医学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学业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学期间的学费及奖助学金,前4年按本科生培养政策执行,后4年按研究生培养政策执行。毕业生主要在高等医学院校及高等级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该专业招生人数的50%在高考录取中直接招收,50%在医学专业七年制新生中经综合素质考核,择优录取。
医学专业七年制(医学试验班类) 培养有人文科学精神、宽厚扎实的生物和医学理论知识、较熟练实践技能、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学生可确认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或预防医学为主修专业。经七年培养,完成学业者可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或理学硕士学位。在学期间的学费及奖助学金,本科生阶段按本科生培养政策执行,研究生阶段按研究生培养政策执行,在读期间将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10%左右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药学院
该院是我国最早的高等药学院校之一,秉承“明德弘药”的院训,致力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该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在全国重点药物研究院所建立了一批高水平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能力训练。
该院拥有一支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为主要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0人,还聘请了20余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任客座教授。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药物分析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院与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的药学院校保持长期合作交流,建有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创造良好条件。2008年,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60%,此外可到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药品检验监督部门、医院及企业等工作。
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招生,按生物医药培养大类设置培养方案,学生入学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
药学专业 所在学科是一个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培养能从事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药物研发及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药物制剂专业 是一个理工兼容的药学类理科专业。培养能从事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的设计、制备及生产管理、工艺改造与技术设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中药学专业 培养能胜任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和质量评价、中药新制剂、中药工程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中药科技人才。
生命科学学院
该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生物学功底、娴熟的实验技能、良好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的“生物学精英”。
该院现有教授29人,其中有长江学者1人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端专家。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所有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有硕士点14个。现有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级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
该院致力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有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1.2万平方米。拥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药物、生物信息等技能训练实验室,以及分子生物学、干细胞、转基因动物、分子遗传学、分子系统学等研究实验室,还与许多著名企业、研究院和自然保护区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近年来,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该院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每年聘请美、英、澳等国的科学家来院合作研究或为本科生授课。成立了“浙江大学——西澳大学植物功能基因及营养组学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等高校有交流合作协议。目前在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率已近30%。
该院特设多项院级奖学金,鼓励学生创新创优。近五年,该院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70%,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获得国际名校的奖学金。该院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招生,按理学培养大类设置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具有坚实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及研究技能,能够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带头人的一流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能够在生物技术各个领域从事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产业经营的国家级高层次专门人才。
生物信息学专业 培养既掌握生物科学技术又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生物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该院拥有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现有教授23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两个学科均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及硕士点12个。
该院的师生比为1:5,实施“优秀本科生一对一教授辅导计划”,新生从入学开始,有机会享受研究生式的教授一对一精英培养。该院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20余所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聘请多名欧美名校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或前沿讲座,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该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系统与农业工程系合作联合培养优秀本科生,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了交流机制。该院所有专业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在提前批次招生。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 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培养生物产业与工程领域的高级研究、设计和管理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生物加工工程及生态系统、农业装备、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等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食品及相关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环境与资源学院
该院是我国环境与资源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现有教授40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研究机构。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该院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名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已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签订了“3+1+X”等合作培养协议,积极推选优秀学生前往国际名校深造,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45%左右。
该院环境工程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大类招生,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招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在提前批次招生,学生按各大类规定确认主修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一定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领导者。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环境意识与素质,具备初步调查、评价、分析环境问题、环境规划管理决策、优化设计环境污染控制方案等能力的综合性的技术管理型人才。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环境资源分析与检测、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培养既有较扎实的化学、地学、生物学和环境学专业基础理论,又有农业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调查与分析技术、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该院致力于培养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现有教授70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4人。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14个。主要学科全国排名1至3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建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浙江大学植物种质资源研发中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省、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设备先进,研究经费充裕。
该院实行精英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交流活跃。毕业生除赴国内外名校深造外,可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管理、研究、技术开发和商贸工作。该院所有专业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浙江籍学生享受政府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授予农学学位,该专业以现代生命科学、农业科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探究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本质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现代农业生产、食品、医药、环境保护及生物资源利用等相关领域重要问题的技能。在第一学年的夏季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志向确认主修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茶学、农业生物技术等5个专业方向,也可辅修、双修其它专业。该专业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名校联合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约5-10%的学生可获国外名校全额奖学金,每年有35%以上的毕业生可免试进入国内名校和研究机构深造。
园林专业 授予农学学位,在第一学年的夏季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志向确认主修该专业(需加试徒手画)。该专业以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教学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类等多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培养从事风景名胜区和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或从事园林植物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适合在城市建设、园林管理部门、房地产企业及相关的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单位工作。
动物科学学院
该院秉承“厚德博学、慎思敦行”的院训,培养在动物科学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现有教授33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近年,该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该院注重学生本科阶段的国际化培养。与10多所国际名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科学基金会(IFS)等建立良好关系,每年推荐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每年约有40%以上的学生到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该院积极推进“本科生海外科研计划”,已连续4年暑期组织三年级学生赴美国普渡大学开展科研训练。此外还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名校建有“3+1”人才培养机制。
该院所有专业均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浙江籍考生享受省政府减免学费政策。
动物科学专业 培养掌握动物科学与生物应用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研究动物基因工程、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胚胎移植、动物营养调控、饲料科技、畜禽养殖环境工程、蚕、蜂、水产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等的高级专业人才。该专业设有动物科技、蚕蜂科学、水产科学3个专业方向。2007年被教育部列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可在动物(包括蚕蜂、水产品)生产、动物产品加工行业以及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和行政机构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掌握动物医学与生物应用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动(宠)物疾病诊疗、动物生物制品研制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到动物检疫、动物疾病防控、宠物疾病治疗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