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报志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报志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选报志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招生过程中高校有哪些自主权
(1)调阅考生档案数,一般在学校招生计划的120%之内,由学校确定具体调档比例,并由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录取。
(2)学校所在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考生档案数大于学校招生计划时,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由学校决定。
(3)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由学校决定,但高校要负责处理遗留问题。
2.选学校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
(1)选报志愿时选学校和选专业究竟哪个更重要因人而宜,高校知名度和办学条件以及各专业之间有着很大差异。不少考生只片面地重视学校牌子,而忽视专业,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学校、专业并重。从实践看,高分考生往往重视选择学校,而更多的考生则重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在考虑学校与专业的同时,更要注意考虑学校所在的批次,尤其是所选院校及专业时,要尽量考虑能够保住在本科内录取。
3.怎样确定和自己实力相当批次的第一志愿
高考录取程度是分批次,按志愿顺序进行录取的。考生要全面分析自己的综合实力,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能力,以及各学科成绩和重大测试的情况,预测自己录取在哪个批次可能性最大。总之,要认真把握和自己实力相当批次的第一志愿,以确保顺利录取。
(1)高校录取新生很重视第一志愿的考生,从录取结果不难看出这一点,第一批次、第二批次的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已超过85%,不少高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已接近100%。(查阅《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
(2)对于高分数段的考生,一般都比较在于学校的知名度,都希望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建议这些考生应认真查找,在一批录取的学校中,选择几所近三年录取考生高考成绩,和自己水平相贴近的学校。在这选择的学校中,再认真分析该校所设专业和自己想学专业的招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确定一所理想学校为自己一批的第一志愿。
(3)如果估计高考成绩过一批线不多,而一心想上一批高校的考生,就要认真查找《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中分数分布情况,一定要和自己估计的成绩相对照,查找录取新生分数与自己的成绩尽量相吻合的学校,且还要稍有余地,否则意愿很难实现。
(4)有的考生平时的实力即使只能达到二批线,但是一批学校也要适当选报,为高考时发挥出色留有余地。对二批的第一志愿一定要把握住,万一高考成绩不太理想能确保本科,否则本科就无望了。
(5)还有的考生评估的高考成绩可能上本科有些难度,上专科更有把握。这样的考生对二批本科要慎重,认真地选报,心气不要太高。要仔细查找,招生计划人数较多,录取分数偏低(最好把选择学校地域面放宽),所设专业自己又可以学的学校为第一志愿,待高考发挥得好,就可以高高兴兴地读本科了。
(6)特别提醒考生,即使成绩只能够上大专院校,在填报志愿时,也必须要填报本科志愿,这是录取工作要求的,如本科没填报志愿将视考生放弃录取,待专科填报志愿时,再想填报是不可能的。
4.选择每批次志愿学校时为什么要有梯度
由于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办学水平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又由于考生对高校选择的范围和要求不等,很自然会出现有的学校报考人数很多,有的学校报考人数较少的情况,因此选择志愿学校时必须要有梯度。
(1)志愿的梯度必须遵循递减这一规律。在一批录取的高校中,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梯度高校情况不同梯度也不同,高的可相差五六十分,低的也相差20分;在二批录取的高校中,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梯度也要相差20分左右。
(2)高校录取工作中,同一批次中的高校及专业,由于生源供求关系的不同,在调档分数线上也会形成自然落差。即使高考成绩相同,报的第一志愿也相同,若选择志愿学校的梯度不同,则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录取结果。例如出现有的考生第二志愿录取了,有的考生本批次落选了。
(3)梯度的确定要因学校、因专业而定。考生要参照《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中的资料,认真比较斟酌,不能绝对化,更不要生搬硬套。
(4)为更好地把握志愿的梯度,选择的高校地域要广,最好做到选择本市与外地高校相结合,从而可以增加录取机会。
5.选定志愿学校后,如何选择专业
(1)考生录取的专业与毕业后的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选择专业对于一个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前面已提到,考生选择时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同时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及潜力,因此考生要对专业进行分类,看看哪些是特别愿意学习的,哪些是比较愿意学习的,哪些是可以学习的,哪些是学习起来困难太大不可学的,要做到所选择的专业应是自己的意愿志向和实际能力的体现。
(2)在选择专业时,要注意有层次、面要广,这样录取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平时大家提到的“热门”与“冷门”即是:热门就是常说的,考生选择相对集中,竞争激烈的专业,比如近年来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经济专业,以及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及新兴学科等专业;“冷门”就是常说的,生源不足的专业。所以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最好做到专业面广、热冷结合,选择的专业要做到既愿意学又有层次,加大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6.是否一定要报考外省市院校
这里要强调考生报选志愿要做到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报考外地院校能有更多的录取机会。因为一般地处交通方便、大城市的高校因报名的考生较多录取的分数也较高;地处交通不太方便、气候稍差的高校,尽管办学条件较好、也会因报考的考生相对较少录取的考生分数就会较偏低。
根据历年的总结体会,我们认为考生若具备以下三点,报考外地院校不仅可以增加录取机会,而且还可以锻炼考生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考生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具体表现在平时生活、学习,以及在与人交往、择友中能分辨是非并能把握住自己。
(2)考生身体素质好,身体健康。
(3)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因为到外地读书所需费用相对于在本市读书要高一些,所以在读书的三四年中,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7.珍惜补报志愿的机会
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学校未完成计划,招生机构根据情况,将重新征集考生志愿。这对所有附合各批次补报条件的考生无疑是一件好事,又增加了一次透明度高,公平竞争升学的机会。考生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关注补报志愿的信息,认真考虑切不可轻易放弃。
8.家长怎样帮助指导子女填报志愿
由于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正是他们投入紧张复习备考的时候,因此家长应多做一些有关高考信息的调查研究,以帮助考生克服“跟着感觉走”或者“瞎撞”等轻率做法。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因为填报志愿时间很紧,家长了解招生信息应及早动手,不要临时“抱佛脚”,并且应避开错误信息(小道消息)的干扰。建议家长在做调查中重点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本省(市)招生办公室的各项招生政策、法规、制度及当年招生形势。
(2)充分了解欲报学校招生人数、专业情况及前几年该校(有关专业)的录取分数情况。
(3)多征求孩子学校老师的意见,与考生一起实事求是地评估其实力。首先,要对子女的知道水平与临场发挥作全面分析了解,并分别排队;其次,子女在班内(或校内)和学校在区(县)在本市属于哪一个层次。胸中有数,才能避免报考时的盲目与片面。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上述情况:
•仔细阅读《北京考试报•招生通讯》,《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和《考生必读》。
•注意搜集查阅有关高校的专业介绍,并走访升入大学的往届考生或家长。
•参加市、区(县)招生办公室主持的高考咨询活动、高校组织的咨询开放日。
•通过子女就读的学校,特别是家长会了解孩子的情况。
此外,家长在具体指导子女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注重和子女交流、沟通,尊重考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意愿,切忌包办代替。如果不顾子女的意愿,包办代替,会严重影响考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即使高校能够录取,其学习也不会安心,而专业思想不稳定,将来也很难有所成就,甚至造成其中途退学,于国于己两不利。
②家长帮助子女选报志愿时,应该强调的是,切不可掺杂私心杂念。比如与同事子女攀比,顾及所谓“面子”等,家长要平和心态,不急不躁。这样不仅易和子女交流沟通,还利于考生调整心态,以使考生持平和心态参加高考;而且也有利于与子女商议,从子女实际出发,帮助子女选择高校并把握专业方向,当好参谋。
选报志愿是高考的重要环节,其过程政策性强、时效性强,但只要了解掌握住政策、规定、方法和特点,并把握住时机,做到“知己知彼”,就会做出最佳的选择。予祝考生考出好成绩,迈进理想大学之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