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想象极限 日新月异电子专业报考指南
人才是进步的推进剂和催化剂,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人才为基础的,超常规发展的信息行业更不例外——昨天到今天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今天到明天的发展只能更加依赖于人才。迅速扩张的信息产业为专业人才提供着无比广阔的就业市场。今天和未来,所有的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只要具备真才实学,只要不乏雄心壮志,只要不停息梦想和追求,就不会产生“大鹏展翅恨天低”的惆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怨,因为你面对的表演舞台始终远远超乎你的期待。
那么,电子信息科学类学科包括哪些本科专业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直白些说,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光信号的产生、传输、运算与处理,从而实现依靠光电系统进行光纤通信,是现代光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现代测试技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她的名字听起来抽象,其实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同美国亲友之间的越洋电话联系,依靠的是太平洋海底长长的光纤;我们上网所用的宽带、用超大规模彩色LED(液晶)显示器欣赏色彩艳丽的画面,都是对光信息技术最直接的体验。实际上,光信息技术已经取得的成就同其蕴藏的巨大开发潜力相比,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当今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将光信息或光电子技术列为21世纪最前沿、最有前景的技术并不为过。我国的长春、武汉等相继宣布建立以光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光谷”,藉此带动当地高科技企业——这种发展模式,很可能是继“硅谷”之后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般设在电子工程系或通讯工程系。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兴起,一些院校已逐步将这一专业单独分出成系,这也充分显示了该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各个学校中该专业的具体情况——研究方向不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过,对物理学、量子力学、波动光学等几科的要求都相当高。如果你对物理、数学很感兴趣,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理解力,不妨报考这个专业,光的海洋会让你受益匪浅。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而光电子作为信息科技的最前沿,发展势头自然更猛,前景不可限量,因此光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很容易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
1。考研。一般说来,这种理科性很强的专业读完研究生后主要从事相关研究和开发,这是一条大多数人都十分向往的出路,但枯燥和单调可能会成为阻止你继续前进的最大障碍。
2。投身通信业及通信业相关产业,如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跨国公司及大唐电讯、中兴通讯、科健等国内企业。通信业正处于迅猛发展期,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黄金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该专业毕业生对此类企业也颇感兴趣,因为这些公司的薪金、福利、个人发展空间都是十分诱人的。
3。从事电子线路的开发。主要是光电子通信线路的开发,也包括设备的制造及管理和维护。这些方向,一般不太受本科生青睐。
4。加入计算机技术方向。由于该专业对计算机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毕业生一般都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能够从事相对简单的计算机开发和研究,如果单就计算机技术而言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但本专业学生做此选择的还是为数不多。
【推荐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微电子学
微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简单说,就是研究微型芯片的专业,包括芯片的电路设计、器件制作、生产工艺、性能测试等环节。国内各高校的微电子专业多出自于无线电专业(即电子工程),是比较新的。微电子研究直接支撑着IT产业的硬件发展,可以说没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进步都是不可实现的。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本身就是微电子产业迅猛发展的最好注释。微电子产品每18个月体积小一半、成本减一半的摩尔定律也堪称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产品已经“微”到了可以放在手掌上,如移动电话、文曲星、MP3、商务通……选择微电子专业,不仅站到了技术发展的最前端,而且拥有着前途宽广、大有可为的未来。
微电子,同“微”和“电”两个字自然分不开,本专业所学课程兼有电子与物理两方面特征,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跟电路设计有关的课程、跟半导体物理有关的课程。一般说来,擅长物理、精于逻辑分析、有较强理解能力的同学,学起来不很吃力。同时,由于该专业与技术应用密切相关,也需要你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该专业培养人才有如下两个方向:第一,进行理论研究及开发性创新实验;第二,进行技术类的产品开发。第一类需要专业素质高、理论基础踏实的人,而且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第二类要求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简单说来,这两者就是偏理与偏工的区别。
谈到前途,微电子专业无需置疑,出国、考研、就业可谓路路畅通。由于国外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对技术开发类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同理,由于信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对象,国内对微电子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当可观,IBM、英特尔、思科、摩托罗拉、联想、华为、华虹等等公司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报酬颇为丰厚。要是能戴上硕士或者博士帽子,出路更加开阔。
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微电子专业,通常隶属于电子工程/信息/通信学院。不少高校的微电子专业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培养的是上面提到的第一类人才,第二类人才必须有生产线才能培养,目前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学研究中心各有一条生产线,综合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打击敌人的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即便是非常“烧钱”,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对信息技术都不惜重金,以期在全球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
面对带有“电子”“信息”这些字眼的专业,恐怕没人会怀疑其前途。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其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产业)将长期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地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少同学面对“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InformationEngineering)、“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这些非常相近的专业名词时,会感到迷惑。通常说来,前者指的是无线电专业,偏重应用;后者,也就是本专业指的是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等专业,比较偏重理论。前者研究的主要是无线电波、电路与系统,后者主要研究微观领域中的电现象、电性质及其制成器件后能够实现的功能。两者是并重的,分属电子科学平行发展的两个方面,都是硬件工业发展的基础。具体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期间以数学、计算机、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为基础课,专业课程涉及较多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对计算机硬、软件都比较熟悉,所以有些同学完成专业课后,转而钻研计算机,以计算机开发应用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
大学期间,该专业对数学、物理水平要求比较高,其次像激光原理、量子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专业课都涉及微观领域,理论性相对较强,适合那些数学水平高、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来学习。由于课程比较抽象、难度高,所以学习压力相当大,换句话说就是“很累”。但是,本专业择业面很广、就业质量很高:电信公司是该专业毕业生的首选;除此之外,很多人会到银行等部门工作,这些行业虽不是以电子通信为主导,这些技术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毕业生的另一个选择就是考研,不过大家的考研积极性普遍不高——考研无非是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但目前的通信行业岗位多、待遇好,又有多少人能够顶得住现实的诱惑,一心去读圣贤书呢?再有就是同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该专业在出国上也方便得多——由于其偏理科的特点,故而申请国外大学的难度较小。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宁波大学、青岛大学
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是21世纪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也日渐突出,高科技犯罪、泄密、黑客入侵、病毒侵扰等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既有的社会秩序。因此,中国已将信息安全列为今后十年优先发展的领域。信息安全专业是由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专门人才。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焦点,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保证,而且是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是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中国目前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机构与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人才瓶颈始终制约着发展——国内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奇缺。
和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其他专业一样,学习信息安全专业也需要很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毕业生大多在政府机关、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系统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安全软件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Linux操作系统安全工程师等工作。
【推荐院校】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大学、贵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