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考生加分政策是怎样被搞乱的?
(作者:蔡晓辉)国家民委、教育部、公安部三部门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中规定:对于弄虚作假、违反规定将汉族成分变更为少数民族成分的考生,一经查实,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并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已入学的,取消其学籍。(见5月5日《京华时报》)
这一通知,初衷在于严防高考加分中出现腐败,这令人想起去年湖北石首数十考生突击改变民族成分案件,笔者认为,即便防范民族成分作假的措施如何严格规范,在实际流程中,也有流于形式的可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那些符合规定要求更改民族成分的个人,手续审批包括居委会、民族工作部门、公安派出所三个环节。湖北石首案中,方某和其子席某通过居委会一张证明,顺利闯过道道“关卡”。更改民族的理由是“登记填写时疏忽大意”。
该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方某等人当时找了一位熟人,便给其盖了章。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一级,我们知道,往往更容易受人情的影响,再硬性的规定,在居委会这个熟人社会中都存在变通的可能。但是,这个变通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得到的。在湖北石首一案中,监利县47名少数民族名单中,家庭背景疑似“特权阶层”的就有30多人,不少家长是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及企业负责人。所以,能“用好用足”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人,不少是那些当地“特权阶层”人物。
高考加分政策,因为各地不断出台的名目繁多的政策,一向非议颇多。这些政策的导向和“特权阶层”的利益,可能为不公平提供了腐败的机会,这方面的例子,许多人都亲眼所见。单就少数民族加分一项来说,初衷在于照顾少数民族考生利益,使少数民族能分享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因为监管失利,实际上已经严重损害了那些真正的少数民族考生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所有考生的权益,高考的严肃性更是无从谈起。
三部委下发的通知,对少数民族的成分审核更加严格,明显加大了作假风险。但是,最关键的还在于把监管的环节下移,在居委会和乡镇政府这个环节上做好重点防范。同时,开放监督,对民族成分更改进行定期公示、在录取前进行公示,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堵塞漏洞。
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提供高考填报志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历年高考分数线、高考政策、高考招生计划、福建高考招生、补录、扩招、高考计划外招生、福建高考、高考招生信息、高考试卷答案、高考试题、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等各项服务。
http://www.555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