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是一所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世界客都,叶剑英元帅的故乡、革命老区苏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6万人,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学校本部有江北校区(主校区)、江南校区2个校区,还挂靠了2个校外二级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和医学院),占地面积107.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至今已有107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教育、22年的大专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新增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良好等级;2016年与广东省教育厅、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广东省教育厅 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嘉应学院协议》;201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具有“根植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立德树人,薪火相传。学校作为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粤台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协同中心”等3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和平台;有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200多个。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其中,培养了80%以上的梅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国家级足球专业特色人才近300人;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培养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等一大批人才;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共901项,其中国家级199项、省级702项;学生考研成绩喜人,上线人数为1575人,录取人数为1253人;招生形势逐年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育并举,强化师资。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以人才强校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有专任教师1319人,其中正高职称133人、副高职称340人、博士186人、硕士72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培对象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4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近5年来,聘请了53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学校加大教师内培及“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0%以上;实施青年博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攻读学位、进修、培训达1000多人次,形成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 ——创新引领,提升内涵。学校以创新为引擎,为彰显内涵、持续发展不断蓄力。现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有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建立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40多个。近5年来,学校教师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0多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0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0多件;获得横向科研项目400多项;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合作项目一等奖1项。 ——聚力加速,服务地方。学校扎根梅州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委共建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梅州市、中山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5年来,与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承担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成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做大做强粤东北基础师资教育培训。发挥足球产业学院优势,主动服务梅州创建国家足球特区的重大战略。 ——传扬文化,担当使命。学校以传扬文化为使命,在文化传承中打造发展特色。设立了“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为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开展了大量干部培训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作出积极贡献。《客家音乐文化》项目获批广东省第二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客商研究院、客家学院,设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获得首个“全国性客家学研究团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配合梅州市举办了“世界客商大会”和“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办了“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论坛”等活动;每年召开客家研究专题夏令营,举办客家学论坛,传承和弘扬原中央苏区老区精神、优秀客家传统文化。 ——国际合作,开放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获得“省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加强与东南亚地区、港澳台地区、印度洋海域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学校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流合作。近5年来,派出了近40批次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和培训;派出近60批次教师赴港澳台高校学习交流;派出学生23批次赴国(境)外学习实习;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 ——同心砥砺,继往开来。百年风雨路,奋进新时代。学校正在抢抓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大学“组团”帮扶学校等重大机遇,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八年上水平,十年再跃升”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继续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师范教育质量提升为基础,面向应用技术研究、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行业产业需求,聚焦内涵建设水平提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大幅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努力实现“申硕”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斗志,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成为“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以上数据截至2020年4月) 收起

院校基本信息

招生计划

更多

院校动态

更多
aaa

校园风光

更多

联系我们

校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松路100号嘉应学院

邮编:510000

电话:15305905862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