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解读:走进农学专业
在上大学之前,我并不明白什么是农业科学,甚至怀疑农业也需要科学?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农业研究员愿意从事人们认为的“苦差事”。然而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发现农业科学领域也拥有广阔的舞台。
推开虚掩的门,发现另一片新天地
说实话,对于农学专业,一开始我并不喜欢。就读农学专业之后,同学间常常谈论当初为何会选择这个专业,在学习之初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学习这个专业不会就是锄地种田吧?犹记得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优先选择的是更为热门的经济和工程类专业,但最终却被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学录取了。在此之前,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从没与田地打过交道,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就读于农学专业。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难以预料,但既然选择了,就要试一试,于是我尝试着推开了农学这道虚掩的门。
农学,作为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在许多以农业学科为特色的院校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了解农学,从华南农业大学开始,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农学院伴随着学校的成长,学术积淀深厚,拥有良好的师资和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而农学系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学科实力更是进入了ESI世界排名前1%。可以说,在农学领域,学校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还开设有丁颖创新班,大二时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成绩,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学习。而我在学习之后也发现,农学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锄地种田的,开设的许多课程涉猎相当广泛,也非常有特色,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气象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开始走进农业科学这片新天地,在农学的世界里畅游。
坚定地走下去
大一的学习,纵使学习成绩还算优异,但我并没有真正爱上农学。到大二时,我迎来了一个对自己人生来说重要的转折点——学院发出了农学专业丁颖班调入申请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申请我成功进入了农学丁颖班的大家庭。丁颖创新班旨在培养学业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学术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并且在培养和政策上享有“特殊”待遇:本科生就配备有导师、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授课、有专用的实验室,并按照约60%比例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进入丁颖班后,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小班上课的形式也能让我们与老师就某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对农业富有热情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学习、交谈,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老师,有的老师儒雅的风度令人向往,有的老师的课堂分享给我们很多课外实用的知识,有的老师亲自带着我们下田认识植物病害……我渐渐感受到了农学的魅力,潜心走下来,才发现有很多问题还值得去探究。
稻田里的守望者
农学的学习,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也非常重要。我们学校在实践阶段同样有很多选择,而我选择的是水稻分子育种。那时的我认为,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所在的院校又在水稻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选择水稻前景肯定不错。
记得有一次我去找导师谈话,由于外边阳光太强我打了把遮阳伞,导师看到之后笑着说:“外面没下雨,为什么带着伞呀?”我尴尬地挠了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导师接着认真地说道:“从事水稻育种非常辛苦,时常要背朝太阳到水稻田里工作,而且实验可能会很枯燥,需要耐得住寂寞,你要认真考虑呀!”这番话让我触动很深。之前虽然我也常看到导师亲自下田做研究,但如今她已取得了这么高的学术成就,依然这么努力,实在令我自惭形秽。现在,跟随导师,我开始自己开展试验,成为了一名“稻田里的守望者”。在导师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农学的敬畏和执著。
如今中国农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未来的农业工作者,我感觉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每当遇到困难时,想到未来某一天或许人们吃的就是我研发或改进出来的新品种粮食,就又有了前进的动力。未来中国的农业史里希望有我,也有你!
节选自《高校招生》2017年04期高考指导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