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拒绝拖延
|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谢维 案例: 小硕是一名高三生,从小他就有一个习惯,任何事情只要不到最后期限都不愿意完成。例如学习,小硕每天到家喜欢先玩一会儿手机,或干点别的事,不到九十点钟不写作业。因为拖延的习惯,父母没少跟他谈话,但收效甚微。他总觉得要等到自己做好准备才能开始认真学习、复习,否则学不好。实际上,小硕因为每天睡得太晚,而不能保证白天的学习,他也很无奈,但不知道怎么办。 分析: 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引起心理困扰并影响到正常生活时,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人对自身的评价。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每天有很多学习任务要完成。很多考生会将较困难的任务放在最后,久而久之,当出现比较难的任务而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时,就会出现拖延现象。对于高三生来说,过分的拖延行为会影响复习效率。考生回家后,如果不是很累,不及时完成作业不仅会造成学习时间浪费,长此以往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做事方式。在高三备考紧张阶段,容不得一点拖延。如果因为做事拖延,不主动跳出原有舒适区,会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支招: 制订计划逐步落实 每名考生对高考都有自己的大目标,如要学哪个专业、报考哪所大学,但只有大方向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制订属于自己的时间计划表。合适的时间表要满足考生处理学习任务时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例如,回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给自己多少放松时间、几点开始学习、复习哪一科目等。考生要有详细且可实施的计划。做好计划表之后,还要严格督促自己按照时间表实施相应的内容,不能只是做做样子。就算偶尔有一两天没有坚持下来,也不要气馁,不要轻易打破计划。当坚持成为习惯后,才能更好地分配时间,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但考生要注意,时间表虽相对稳定,也不是不能调整。由于考生各科学习成绩不断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后,当各科知识点的熟悉掌握程度发生变化后,确定对某科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熟悉,就要适当调整计划表,以便更好地安排时间,补救掌握程度较弱的科目。 活用时间管理“四象限” 时间管理上有一个理论被称为“四象限法则”,即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包含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具有时间紧迫性和重要影响性,无法回避也不能拖延,必须优先解决处理。考生可把它看成每天的改错、作业等。第二象限不具有时间紧迫性,但具有重大影响,如每天复习和整理知识点等。第三象限包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跟同学打电话、聊天、追剧等。第四象限的事情没有时间紧迫性和重要性,如玩手机等。当考生把每天的学习生活分为这四类后,要学会优先解决第一象限的事情,同时区分好第一、第三象限事情,要明白在高三学习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让自己稳步提高更重要的。第二象限的事物要尽量多做,因为不紧急,所以可以将零碎的时间投入进去。最后,就是少做第四象限的事情。将这四象限法则灵活运用在学习生活中,会对考生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
标签:
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拒绝拖延
责任编辑: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