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来源:中山大学时间:06-17

2017年5月,我校成立航空航天学院,2018年6月,将原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整体并入该院。作为深圳校区首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航空航天学院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基本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我校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力量。

坚持“三个面向”,引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学院瞄准学科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两个一级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勾画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蓝图。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将在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智能探测与控制三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飞行器总体、气动与结构、空天组合动力技术、一体化光电载荷与信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为空间安全、科学探测及宇航产业的发展提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力学学科起源于我校1958年创办的力学专业,目前设有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三个二级学科,研究领域将覆盖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流体动力学与工程、结构安全与防护等,兼具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特色。

“十三五”期间,学院研究成果围绕“三个面向”取得显著增长:已到账科研经费8600万元,立项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6项;学院教师发表科研论文178篇,其中SCI/EI论文131篇,JCR一区论文69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

目前,航空航天学院建立了广东省海洋动力与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在广州校区东校园联合建立了空间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专业技术联合研发和专业人才联合培养。

未来,学院将瞄准建设一流航空航天学院的总目标,加速推进两个一级学科的融合,面向国家空间引力波探测、高超声速飞行器、深空探测和空间飞行器在轨维护与服务、载人航天等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凝聚研究队伍,加快建设步伐。

立德树人,培养卓越新工科人才

航空航天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和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优秀人才。

学院注重加强课程思政化建设,坚持由学院院长和书记对新生讲授入学后的专业第一课;在《空间科学基础》等课程中,增加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邀请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知名专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这一系列举措让学生在增长学识、开拓眼界的同时,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学院持续创新培养新举措,完善“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课程体系,提升了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如开设了持续三学期的科研创新训练特色课程;参照国际一流新工科教育的经验,推行项目式团队化教学方案,建设一流本科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以国际先进的教学实验室为目标,统筹推进位于深圳校区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建成可支撑31门课程的教学。

目前,学院人才培养成效逐步彰显。三年来,学院在校学生斩获多项国际级与国家级学术竞赛奖项。2019年,学院成功举办首届MATLAB杯全球(中国赛区)大学生无人机大赛,极大提升了影响力。

过去几年,学院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已设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获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其博士学位授权点。

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工科建设需求,力争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极具特色的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基地,并积极推进与驻粤企业和国家级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以才引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自成立以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凝聚立德树人共识,全面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旨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践行“用最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的理念。

截止目前,学院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壮大。现已有教职员工近9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4人、助理教授5人,均来自所在学科领域中排名顶级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学院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从海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现有特聘副研究员3人、科研博士后13人、工程技术人员5人。

未来,学院将继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团队结构,打造一流的大团队,为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奠定基础。

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航空航天学院分论坛出席嘉宾与学者 (来源:航空航天学院)

展望“十四五”

展望“十四五”规划,航空航天学院将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在独特的区域发展机遇下全力服务国家航天强国发展战略,以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产出一流成果为发展目标,努力践行“双一流”大学使命,为实现“航天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y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