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
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2025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父母千万别放松警惕!孩子高考结束后,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来源:网易时间:07-13

希望父母要不断学习,提升格局和眼界,才能与孩子一起接受“高考”的考验,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成为与孩子“亦师亦友”的理想家长角色!

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高考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显得格外特殊。但每年轰轰烈烈的热闹景象背后,总有一些令人惋惜的悲剧。尤其是高考刚结束时,还有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上几乎年年都有考生自杀的报道,而且往往被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长期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临床诊疗工作,所接诊的孩子里就有很多是高考生,甚至是曾经一心求死的高考生。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我们系统化的临床干预,尤其是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后,不但缓解、甚至完全消除了他们的自杀念头,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还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我们也在这个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但对比起每年因高考而引发精神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数量而言,我们能干预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杯水车薪。目前国内外优质的精神心理服务资源稀缺,对于青少年能够实现高效化干预就更为稀缺,这时候,父母和老师的防范、识别、干预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

以下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是基于深度催眠下临床心理干预的发现,我们对高考前后部分考生的心理变化、自杀原因、行为迹象等方面做一些简单总结,希望能对父母、老师或是考生自己都有一些启发,减少悲剧的发生。

1

令人难以喘息的竞争

为什么几乎每年都有高考生自杀事件?大众的第一反应是:高考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太大了!这确实是非常明显的、直接的原因。别说孩子们了,我是精神心理领域的专家,可我在参加高考后的很多年里,甚至都当上精神科医生了,也一直能感受到高考对我的压力。

我在高中是学霸,经常考年级第一,当时很多同学并不理解我的焦虑和压力:“你成绩那么好?有什么好担心的?”但作为农村的娃子,身负家族的期望,其实那时我真是卯足了一股劲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我把高考看作是唯一的出路,虽然成绩好,但还是压力山大。

1993年,我参加了高考,当时我的发挥并不是特别好,擅长的数学没考好,英语考得也一般,倒是平时不出彩的语文却考得不错。但总体来说算是平稳渡过,最后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然而,从那一年开始,我晚上经常反复做一个梦,梦见我高考失利了,只好复读,可是我明明是在县里读高中的,梦里却回到了镇里复读。梦里的我非常不解,又依稀记得自己上过大学,怎么还要参加高考和复读呢?

总之在那个反复出现的梦里,我感到非常压抑、痛苦,醒来后情绪也不好,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创伤的呈现。这个梦困扰了我13年,也就是直到2006年,我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都2年了,这个梦才慢慢消失了,这个创伤慢慢自我疗愈了。我猜测,可能是那时我遇到了我的爱人Lucy,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心更加充实和自信了。

我那时高考的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但现在的孩子面对的高考压力更大。

我高考时,山东省的大学录取率大概是30%,上大学真的很难。而去年,全国的高等院校录取率是79.53%。对比之下录取率翻了1倍多,高考生的压力应是减轻了。

但现在时代完全不同了,社会竞争非常大,到处是攀比,社会氛围浮躁,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学业是十分焦虑的,甚至心态失衡的。他们追求的不只是上大学,而是上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好的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至少得上个本科。但有报道说,去年的全国的平均本科录取率才12.4%,连北京也只有30%左右。

孩子受到周围这种情绪、氛围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往往也会把这场考试看得太重,所以高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真是很大的。

2

早已积累的精神心理问题

不过,以上的因素只是基础。高考几乎给所有的考生都带来了压力,但为什么只是小部分孩子出现了极端行为?他们的内心到底经历了什么?

往往是因为在高考前,他们已经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可能是主要来自于家庭的,也可能主要来自于同学、老师或网络的。换言之,他们早就形成了精神心理障碍了,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甚至双相障碍等等。而带着强烈的负性情绪和压抑参加高考的话,是很容易发挥失常的,这又是一个重大创伤。

特别是强迫症或者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业追求完美,高度自我施压,必须要求自己考到心仪的大学。如果某科考试碰到了难题,他们的焦虑会骤然升高,陷入灾难化思维,这一科可能就考砸了。孩子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崩塌了,便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还有,比如焦虑症,尤其是考试焦虑症,既往我们分享的琳琳妈妈的自述文章就是典型。孩子的家庭关系比较良好,平时情绪很稳定,小考成绩不错,但因为中考严重失利后得了考试焦虑症,一到大考就恐惧,发挥失常,恶性循环,最后吓得都不敢参加高考了。

有的考试焦虑症的孩子可能还能坚持到高考,但通常是发挥得非常不如意的,如果他们对成绩看得很重,甚至合并有强迫型的人格特征时,他们也很容易精神崩溃。

所以,父母和老师要深入地看到高考生产生自杀念头的真正原因。高考压力、学业压力只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孩子过往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甚至可能有过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过度夸奖、抬高等)。

他们其实早已经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不但存在很多扭曲的认知,还缺乏良好的应对模式和抗压能力,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往往是不足的。

还有一类高考生自杀事件的原因比较特殊,相对来说更少见,但也应引起重视。

这一类孩子的精神心理障碍已经非常严重了,主要以重度抑郁症的表现为主。他们感到人生极度的痛苦,万念俱灰,早已下定决心寻死。但他们又把高考视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仪式。所以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高考的成绩,而是看作终极使命,完成这个使命后就可以跟这世界告别了。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小虹,她病情复杂,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及强迫症等。在接受我们心理干预前,她说:“高考结束后我就自杀。”

我问:为什么?

小虹说,活着太痛苦了,但让她完成高考是父母的夙愿,父母养育她、培养她,她必须报答父母,替他们完成这个夙愿。

幸好,在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后小虹已经康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目前已经考上大学了,而且在大学的表现十分优秀。

所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虽然相对少见,情况却非常危险。他们的病情很重,甚至已经发展出压抑自己情绪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他们寻死的决心又很坚定,甚至把死亡视为解脱。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可能很平静,甚至非常懂事、努力,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使命,然后自杀。

还有,不同的人的“仪式节点”不同,有的人是完成高考科目考试,有的人是成绩公布后,而有的则是领取大学通知书后。这些节点也特别值得父母和老师们重视。

责任编辑:ck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