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工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的“道”和“术”:三个出发点,一个支点,三个终结点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时间:07-28

高考成绩揭晓后,接到了很多家长的信息和电话,这几天也陆续应邀为数个家庭做了志愿填报辅导。

有些共同面对的问题,家长和孩子很纠结,还会发生矛盾,这些可以理解。

有些简单甚至于无厘头的问题,不回答吧,不礼貌;回答吧,真是费时费力,还说不清楚。

有鉴于此,就志愿填报的难点、痛点,结合近几天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此一并做出终极的”道”和“术“解答。

志愿填报的“道”和“术”

当代社会,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节点,无非就是大学、工作、婚姻这三件大事。

当然,选择错了,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只是有的要花费时间、精力,有的要付出更大代价。

而志愿填报,实际上是上大学这一节点必须面对的选择。

从本质上说,志愿填报,隐含了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这就是战略层面(“道”)的考量。

而具体的专业、城市、学校的选择,则是战术层面(“术“)的考虑。

很多家长一直纠结的东西,实际上是战术层面的,而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

一旦能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某位家长接受指导后语),而不是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因此,志愿填报,实际上关系到孩子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方向。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高中阶段,只是一心一意读书,考出好成绩。到了填志愿时,面对众多的学校、专业,一下子茫然不知所措。

而家长,也只是关心学校名气、专业是否好找工作等战术细节问题,很少能高屋建瓴地,从战略层面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和很多家长交流时,我不再继续的原因:因为说简单了,误人子弟;说复杂了,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乃至测试,花费时间精力。

志愿填报,反映出家长的格局、视野和想象力。

远大的格局、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首要考虑的是战略层面的东西。这些方面的内容,早在高中乃至初中阶段,就要开始引导、发现、探究。

如果到了志愿填报阶段,还不清楚这些问题,确实需要专业的志愿填报辅导,才能够帮助孩子迅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三个出发点

战略层面的考量,是这三个出发点。

第一个出发点:孩子的特长、兴趣和志向。

相当比例的考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

这种不满意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填报专业过于随意,没有指向性;对专业不了解,进校后才发现不适合;被调剂到未填报的专业。

很多家长说,孩子懂什么,还不是家长来决定,这是绝对错误的。

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特长是什么?有哪些兴趣爱好?将来的职业指向是什么?

如果实在不清楚,最好做些测试,至少避免选择不擅长、不感兴趣的专业。

兴趣和职业能力发展可以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或MBTI职业性格测试作为参考。

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也是可以改变的。

有格局的家长,从小就在引导孩子,发现兴趣,发挥特长,树立目标。

第二个出发点:家庭的资源和优势。

家庭所拥有的行业、人脉、财富等等资源,如果能和孩子的志愿相结合,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孩子能认可,也有兴趣,可以选择和父母行业相近,或者有关联的专业。

如果孩子对于这些不感兴趣,家长也不能逼着孩子选择,否则不好好学,乃至退学,并不是不可能。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一些中外合作,或者国际交流较多的学校、专业,有利于拓展视野。

不可否认,人生某种意义上离不开拼爹。

如果家庭没有什么资源,那么就请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吧!

第三个出发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志愿填报时,更需要洞察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很多专业、职业,曾经热门一时,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昨日黄花。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各行各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融合、交叉,不少高校近年来也开出了大量的新兴交叉专业。

因此很多家长问我什么专业好,我一定会说,学科交叉的专业。即使是传统专业,也建议适当选修、辅修相关交叉学科课程。

如国家近几年倡导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新兴专业,都是多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而来。

而近十多年来,一直热度不减的专业,就是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相关的专业,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专业,如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等。

如果有学习能力,也有学习意愿,完全可以选择这些专业方向。

即使是传统专业,也要向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靠拢,才能增强将来的竞争力。

例如,前些年一直是汽车大厂招聘热门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今年突然踩了刹车。

当然要看到,目前一些热门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很多三流学校也开设了,只是跟风而已,搞成杂烩,实际上是没有竞争力的。

如同前些年热门的物联网专业,一哄而上,最后成为四不像,用人单位还是选择专业基础雄厚的毕业生,一些学校已经停办了物联网专业。

另一个角度看,打好基础也很重要,如果在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在研究生阶段再从事交叉学科,发展后劲更足。

这也是国家从今年开始推行强基计划的初衷,选择这些专业的前提,是要有坚韧的毅力,有坐冷板凳的准备。

一个支点

从起点出发,撬起志愿填报的终结点的,就是最终考试分数这个“支点“。

考试分数基本上确定了在各自省市的排位:对于传统文理科来说,较为简单;对于新高考来说,受制于选考科目要求,排位较为复杂。

当然考试分数还需要多方面解读,如新高考选科、文理科、各科目特点等。

对于考生来说,分数基本上决定大学的层次,以目前国内两千多所大学来说,从985、211、双一流,到一本、二本,是无法避开的标签,也是将来就业的重要砝码。

高考志愿填报的“道”和“术”:三个出发点,一个支点,三个终结点

虽然高考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有更多的渠道上大学,如强基计划、综评招生、艺术体育特长生、艺考、农村专项计划等等。

但绝大多数考生,还是要通过裸考进入大学,换句话说,分数才是王道。

这也是高考竞争愈来愈烈,分数线愈来愈高的根本原因。

现在高考录取,都是采取平行志愿的方式,当然新高考还分为几种不同模式,本文就不展开了。

不管怎么说,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只要参考前几年数据,合理拉开志愿档次,服从志愿调剂,就不存在滑档的可能。

平行志愿模式下,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调剂(浙江、山东的模式不存在这个风险)!

根据分数选择志愿时,很可能没能进入填报的专业,而被调剂到不希望去的专业。

而很多高校往往将热门、冷门专业放在一起,或者打包成大类。

这也是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三个终结点

分数出来后,对于绝大部分家长和考生来说,最为纠结的环节就是:

如何在城市、学校、专业三者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志愿填报的终结点。

如果分数足够牛,可以考虑三好:好城市、好学校、好专业,只是这么好的事很难全部碰上,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好的城市,尤其是沿海和中心城市,有的二本线比一本线还要高上不少。边远地区能上985的分数,在好的城市只能上211。

同样一所学校,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也能差上不少分数。

城市、学校、专业,这三者究竟如何综合考量?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

有的孩子非名校不可,一定要追求学校的牌子,哪怕地方偏点、专业差点。

有的孩子非中心城市不去,宁可去大城市的差一点学校,因为他觉得能拓宽视野,实习和就业机会也多些。

有的家长填报志愿喜欢踩线进档,觉得这样没有浪费分数,其实这是最低层次,也是最危险的——容易被调剂。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学校、专业,就是分数比别人高了,又有啥吃亏呢,就像谈恋爱一样,呵呵。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家长和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意向学校,包括招生章程、专业设置、学科实力、学费、办学地点,乃至将来的专业分流、转专业条件。

如果实在面对一堆学校和专业难以选择,建议家长和孩子列出一个权重体系,总分为100分的话,城市、学校、专业在自己心目中分别占多少比重,而后将志愿目标按权重分别打分,看看总分分别是多少。

如果要更专业些,还可以建立志愿填报的SWOT分析模型,来辅助决策。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其中前两者是内部因素,后两者是外部因素。

运用SWOT分析,将自身的内部因素(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家庭、高校、城市、专业)的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

具体来说,在志愿填报方面SWOT的四个维度,可按如下方式来明确:

S(Strength):考生在某个志愿上的优势;

W(Weaknesses):考生在某个志愿上的劣势;

O(Opportunities):考生选择该志愿时,有哪些外部的有利因素;

T(Threats):考生所选的志愿,外部的威胁或不利因素是什么。

如果用SWOT定性分析,考生对自己填报的志愿已经有了基本判断,但做选择依然很困难。

这时就可以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每个志愿罗列出5条左右的优势(S),每一条优势打2分,如果无法列出来,就没分;同时,针对该志愿,汇总列出自身的劣势(W),最多5条,每条扣1分。

然后,针对每个志愿汇总优势(S)和劣势(W)的总分,用S项的总分减去W项的总分,就是该志愿的最终得分。

最后将各个志愿的最终得分,按分值排序,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志愿填报组合。

相比填报志愿的“术“,家长和考生更要认识到,高考不是终点,不要以为上了重点高校就万事大吉。

每年从高校退学的有多少?在高校无法完成学业的有多少?即使清北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只是都没有公开数据罢了。

高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就是上了不太满意的高校、专业,还可以专升本、转院系,将来再规划考研啊。

对高考录取不满意,还可以退学重新高考啊。

不愿意在体制内读大学,还可以读中外合作的国际文凭、考虑出国留学啊。

觉得英美留学费用高,可以选择澳加等费用稍低的国家,还可以去德法等不收学费的国家啊。

只是今年疫情之下,是否留学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在国际学校体系学习的孩子,更是进退两难。

人生道路还很长,高考只是其中一个驿站,很重要,但也没必要过于夸大其作用,更没必要全民焦虑,平常心而已。

有了好的规划(“道“),即使是短期的失利,完全可以在战略层面弥补回来!

责任编辑:ckl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