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建高考选科比例曝光!历史生逆袭?
2022年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讨论今年的高考录取情况。
今年是福建新高考改革第二年,但是仍有不少同学认为,每一年物理类录取的人数远高于历史类,是不是选物理类能考上大学的机会会更大呢?而“历史生实惨”、“选历史凉凉”等观点一直都存在,且不少考生也都有共鸣。
我们都知道,新高考政策实施之后,不管是“3+1+2”模式还是“3+3”模式,学生选择的科目对于之后的学习和志愿填报都有很大的影响。那高考选科到底有多重要?专业的覆盖率真的决定了一切吗?
选物理or选历史,为何如此重要?
从“3+1+2”选科模式来看,“3”是必选科目,语数英已经固定搭配好了;“2”则是再选科目,从史、地、化、生这四门科目中任选两门,其实也并不困难,选自己的优势科目即可;真正难的是如何把“1”这个首选科目选出来。
为什么历史、物理的选择这么重要?
(1)新高考改革后,普通类招生录取按历史/物理编制专业计划,划分省控分数线。由于两个类别的考生人数不同,专业、计划等数量不同,录取难度自然不一样。
(2)物理和历史按卷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择考科目的考试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想要提升成绩,自然要好好把关。
(3)首选科目选物理或历史决定了考生未来选择专业的大方向。比如某高校专业要求首选物理,那历史生就无法报考了。
2022福建高考本科批选科录取数据
小编以福建3+1+2新高考数据为例,根据2022年福建高考本科批投档数据和招生目录,对各类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组数量和招生计划数进行了统计,快来看看不同选科组合的情况如何吧。
1.物理类
2022年福建本科批次不限再选科目的招生计划有6.9万个,占比高达81.33%,且有1096个院校专业组可报,所有首选物理的同学都可以参与竞争,就看谁的分数高了。
其次,要求再选“化学”“化学或生物”的专业组也比较多,各有400多个可选,招生计划均为7千多人。也就是说,今年选科组合为“物理+化学+生物”的全理科福建考生,几乎可以报物理类的所有专业组。
选择政治的物理类考生就比较吃亏了,要求再选“思想政治”的招生计划数只有140人,占比仅为0.16%,而这类选考要求大多出现在公安(司法)、军警类院校中。选科组合为“物理+政治+地理”的考生可选的专业组不足六成。
2.历史类
首选历史的福建考生无论选哪个组合都不会太吃亏,因为不限再选科目的招生计划占比高达94.78%,从这一点来看,历史生比起物理生的报考自由度更大。
对再选科目有所要求的历史类院校专业组并不多,要求再选“思想政治”的专业组有125个,占比10%左右,计划招生514人;其他有要求的专业组数量都不超过100个,招生计划加起来也只有805人。
对于福建历史生来说,选科组合为“历史+政治+化学”最吃香,可报专业组占比为98.3%。全文科组合“历史+政治+地理”的可报专业组占比则稍逊一筹,为92.76%。而“历史+化学+生物”组合可报的专业组最少,占比为85.86%。
小编统计福建2022高考招生计划发现,今年无论是历史组还是物理组,本科提前批招生人数都有所增加。从本科批看,物理组招生计划对比2021年增加,历史组有小幅下降,但是总体招生计划呈现增长趋势。
此外,根据此前官方发布的数据,2022届福建省高考人数约21.8万。根据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可知,首选科目为历史类的考生约为8万,首选物理类的考生约为14万。
再从本科上线人数来看,历史类本科上线人数约为3万,物理类本科上线人数约为9.5万,物理类本科上线率远远高于历史类。
看到这数据,再结合今年高考“物理生闭着眼睛上大学、历史生没书读”的录取形势,不少首选历史的同学开始哭泣,社会是不需要“历史生”了吗?
虽然说首选物理的可选专业范围大于首选历史的考生,但其实选科组合各有利弊,没有“最好“和“最差”,无论选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高考选科的重要性
第一,新高考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高中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大学的哪些专业,是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必须提前明了的。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讲,高校各个专业对应招收哪些科目的考生,是高校招办在招生录取时已经明确划定的。
第二,新高考选科与学生未来生涯规划有紧密的联系。
新高考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学校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选科不仅关乎高考,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也会有较大影响,须综合谨慎决定。
第三,新高考选科后在高考计分方式上与以往大不同。
实行新高考选科之后,考生高考总成绩改为由必考科目(语数外)高考成绩加上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3+1+2”模式为“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高二对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均衡发展各科,不能过于偏科,或像以往一样等到高三再来拼搏。
选科时可能存在的误区
“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成必然趋势,现在不少同学存在“是不是历史比物理更容易学、高考也更容易”的误解。
同学和家长们要注意了,在选择报考物理还是历史之前,要先走出这几个误区!
1.历史比物理容易学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很多家长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简单的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够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
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见,满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历史比物理容易学,这可真是一个大误区。
现在历史学科的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周而复始地刷题,课外阅读非常少造成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非常不利的。
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
2.学历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个误区,学历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学生人觉得历史学科简单易学,就选择了历史。在他们看来,容易学当然会学好,高考考上的机会就会更大。
其实高考的难易程度和学科本身的难易程度并没有太大关系,高考的难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录取率。
2022年江苏省高考参考人数共计40.6万,其中一本控制线上人数累计113592人,上线率27.98%,其中首选物理对应上线人数90982人,首选历史对应上线人数22610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今年选择物理的考生比选择历史的考生约多10.2万人,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实。
实行“3+1+2”模式后,各普通高校会预先公布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学的科目要求为例:
如果考生选择了物理,则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公布的所有52个专业,但如果选择了历史,则只能报考其中约70%的专业。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偏文科高校,选择物理可以报考所有专业,选择历史却有两个专业不能报考。
所以,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始终还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来综合考虑,清楚了解自己未来是想走理工方向还是更喜爱文科专业,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4.靠感觉感性选择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5.靠兴趣爱好选择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一是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评判。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二是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
6.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7.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这样选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
8.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
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9.过分钻“赋分”空子
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10.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
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1)政策差异,情况各异。由于政策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优劣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种“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无厘头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
(2)教育差距,带来的选择差异。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在线统计数据,在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
信息来源: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