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闽江学院之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闽江学院时间:05-02

化学(师范类)

1. 专业培养目标及前景

化学(师范类)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50人。2015年因学校发展方向调整和学科专业优化升级暂停招生,2020年复办招生,每届招生30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或以中学为主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化学、化工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2. 师资队伍与科研成果

现有专任教师13人,正高级3人,副高级4人,中级6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4人,师生比为7.3:1,本科为师范专业毕业的专业授课教师占比61.53%。。经过优化整合,构建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业有三个校级科研团队,本专业坚持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抢抓福建省“多区叠加”的发展机遇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教师已取得校级教改项目7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5篇。

3. 办学条件

化学(师范类)专业依托福建省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绿色材料与化工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目前用于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仪器设备总值1926.5万元,其中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达580.2万元,其中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2746.68平方米,微格实训室101.5平方米,智慧教室302平方米,语音室161.71平方米,书法实训室104.8平方米,纸质图书数量3149册,电子图书4516册。

我校与福州第一中学、福州屏东中学、福州第十八中学、闽江学院附属中学、福州第十中学,福州第三十二中学、福州第四十中学、莆田第一中学、莆田第二中学、莆田市华侨中学等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与其中五个中学签订教育实习协议。逐步形成由专业实验室锻炼基础技能、学科专业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中学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实现知识转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4.育人成果

本专业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学院紧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积极鼓励学生参加 “互联网+”、“挑战杯”、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承担校长基金7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有10余名学生担任助研岗位,同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发表,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奖等奖项3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在Q1区上发表学术论文。往届毕业生具有崇高的教育情怀和师德师爱,并且师范技能扎实,就业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稳步提升,多名教师成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和优秀的一线教学名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2010年设置伊始,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聚焦省内化纤、塑胶、新材料三个总产值超万亿的区域特色产业,在功能涂层材料、纤维材料功能化、柔性电子新材料三个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现作为骨干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功能纤维材料”、“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等,这构建了本专业与省内其他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上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希冀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锻炼,成为具备广泛的化学化工基础和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技能、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适合在材料、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从事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的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品质保障、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截止2022年,本专业已为材料科学与化工行业输送了8届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500余人,深造硕士研究生60余人。培养了诸如季莹莹(党员,《人民日报》刊“百名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等创新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突出的毕业生。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博士学历以上教师占比为81.2%,拥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名师等一批高水平教师。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材料类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为62.5%,87.5%的教师在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材料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3.8%。人才培养依托省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有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超46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1360万元,拥有双螺杆挤出机、注塑机、流延机、吹膜机、密炼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

本专业全过程实施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有功能纤维、柔性电子、功能新材料三个特色课程模块。人才培养中突出创新创业,通过第二课堂等,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外交流学习。实验实践课程占比为38.35%,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目前,本专业与福建思嘉集团、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省内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并实现了片状氧化铝镶嵌材料、天然水性固化剂、高性能电磁屏蔽织物等一批行业领先技术的转化。

深耕错位发展,不断打造特色与优势,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优秀的教师团队、专业的科研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我们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是闽江学院首批本科专业之一,自2003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00余人。专业师资力量强,共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名;博士16人,硕士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其他省级各类人才5名,市级人才8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应用化学专业拥有“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海洋传感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2013年获批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应用化学专业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专业培养方向(精细化工和材料化工)对接福建省万亿石油化工产业及福州市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双赢。目前,本专业已与十五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完成近千万的科研成果转化,并有6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近三年,本专业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2项、省级1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5篇;作为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5件;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是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专业,本专业于2018年9月开始招生,年招生人数逐步稳定在60人。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学习化学、化工、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药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实施、生产运行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成长为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管理与分析测试、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到制药(或医药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研发企业科研院所、营销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管理、营销、检验监督等工作。也适于报考药学、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8人。专业现有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产业化专项)和校级科研团队各1个。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横纵向课题经费660多万,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教师已取得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4项,省级教改3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5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

依托本专业建有中科协生物医药领域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福建省智能药物闽台港澳科技合作基地、福州市海洋药物研发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福州市药物制剂与检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闽江学院海外专家工作站、闽江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等各级科研平台6个,还建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药物制剂实训车间、药物分析实验室等基础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教学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有力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3年2月,依托学院建设的闽江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该中心具备了国家认可、国际互认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以及检测能力,成为福建省首个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的高校实验室,将有效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

本专业签约实习基地有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中谱科技(福州)有限公司等,逐步形成由专业实验室锻炼基础技能、学科专业平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企业实践锻炼实现知识转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编辑:fj013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