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成功举办2024荆楚文化论坛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武汉传媒学院于12月21日举办2024荆楚文化论坛。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荆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主题深入交流探讨。上午8:30,论坛准时开幕。开幕仪式由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教师何方主持。
武汉传媒学院副校长范纯新发表开幕致辞。范校长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并强调了论坛的举办意义:“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传承弘扬荆楚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武汉传媒学院自创建以来,始终扎根荆楚大地办教育,立足湖北、融入湖北、服务湖北,对接湖北文化强省战略需求,以影视传媒优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武传力量。”最后,范校长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论坛进入专题报告环节。
专题报告环节由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苏娴教授主持,她指出,武汉传媒学院以迎评促建为契机,构建起了“学、用、展、评、转”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且在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索。随后,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立军教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双语播音系副主任程骥副教授分别进行了专题汇报。
陶立军教授汇报的主题是《地方高校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实践路径探索——以湖北宣恩县为例》。她介绍了人文与艺术学院立足荆楚文化,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具体路径,并以宣恩县“滚龙连厢”为例,展现跨专业、跨学院协作成果,展现了我校在荆楚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方面的典型成绩。
程骥副教授汇报的主题是《荆楚文化元素在广播剧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他从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和创新策略三个部分介绍了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如何将荆楚文化元素与广播剧创作进行融合的,并展示了《荆楚长歌忆忠魂》《六角亭下埋忠骨》《“硚”这一家人》等学生创作的优秀广播剧作品。
专题报告之后是主论坛环节,7位荆楚文化学界专家围绕“荆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主论坛由武汉传媒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文化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蒋冬青教授主持。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二级研究馆员王先福在《数实融合——湖北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转型实践》主题演讲中指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依托荆楚文化特色文物,发展十分迅速且收入可观。2018年以来,文创产品从多方面转型,如丰富文创产品类型、推进系列化开发、拓展多元化渠道、加强IP授权合作、探索数字文创新领域,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也将继续顺应博物馆热,深入挖掘荆楚文化资源,适应消费趋势,推动文创产品创新发展。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方爱平在《惟楚有“菜”,敢为人“鲜”——楚菜特点及其文化》主题演讲中指出,楚菜作为湖北菜的规范简称,具有独特魅力。其特点为“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以淡水鱼和稻米为特色食材,蒸煨技法多样,口味鲜香微辣。楚菜十大名菜背后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如清蒸武昌鱼、黄州东坡肉等,楚菜不仅是美食,更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推动楚菜不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波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生产与场景表达》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生产与场景理论,并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生产和场景识别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针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他提出,应关注难点问题,通过时空联合、虚实结合、多元融合的发展思路,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推动荆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正国在《楚神话的典型母题与文化精神》主题演讲中指出,楚神话孕育了楚文化的两大基因:飘逸隽永的艺术基因以及开放包容的外向基因。楚神话展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主要是追寻命运、上下求索的天问精神。推进中国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发掘中国地域文化的优势资源。
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名在《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浪漫奇丽的楚乐舞》主题演讲中指出,楚乐舞在继承中原雅乐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郑卫之音的柔靡、楚地方言的婉转和蛮族乐舞和巫舞的神秘。楚舞的典型性造型,如手袖“S”形造型、翘袖折腰、“三道弯”造型展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她认为楚乐舞具有超凡脱俗的浪漫性,楚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浪漫奇丽的楚乐舞。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余静贵在《绚丽神秘的楚国漆器》主题演讲中指出,楚国漆器兴盛于南方,得益于独特自然环境、宽松礼制文化和特殊墓葬结构。其类型丰富,包括食器、酒器等,有凤鸟莲花豆、凤鸟双联杯等精美造型。楚漆画是中国绘画的早期形态,它并不是纯粹的绘画,而是依赖于当时的手工艺制作,今天可称之为工艺美术。他以“漆木弩彩画”为例,对楚漆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喻颖在《荆楚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基于武汉、荆州和洪湖的田野调查》主题演讲中指出,汉绣作为湖北地方绣种,是荆楚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荆楚地区的文化信息,具有“满、俗、板、朴、粗、奇”等特征。荆楚汉绣文化基因主要是通过“材、纹、型、技、意、制”进行表达, 解读荆楚汉绣绣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论坛尾声,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论坛围绕“荆楚文化”所进行的探讨,既关注了荆楚文化的发展现状,对荆楚文化资源与荆楚文化发展进行了充分展示和深入阐释,也面向未来,对荆楚文化发展的不同方式进行了展望,对荆楚文化的活化利用进行了理论反思和可能性构想。闭幕式由武汉传媒学院文化管理学院院长陶丽萍教授主持。
2024荆楚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武汉传媒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通过聆听嘉宾的精彩演讲,师生们对荆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论坛也为推动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促进湖北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论坛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并强调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为推动荆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武汉传媒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荆楚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探索将荆楚文化融入到教学、科研和创作中,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传媒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