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艺考“通行证”之后怎样备考?
春节的鞭炮喧嚣刚刚散去,艺术类高考(微博)的专业课校考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每年1月初至3月中旬,都是艺术类高考生们奔波忙碌的时节。全国各地的学子怀揣着各自的“艺术梦”、“明星梦”、“升学梦”奔波于大江南北的艺术院校。
美术类艺考生依然是艺考群体的主流,其比例可占到艺考生总人数的八成。精华学校副校长赵国锋告诉记者,从人数上看,北京地区7000余人的艺考大军,已经占到了北京高考生总数的10%,人数相对以往只增不减。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如今走艺考途径的家长及考生已经日趋理性,毕竟艺考的道路并不如想象般好走。
“双线作战”令艺考路走得艰难
每年艺术类高考分数线公布后,总会给人以错觉,认为这是一条升学的捷径。然而,高考相对较低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并没有将艺考的难度进行彻底降低。艺考的道路其实并不一定比普通高考容易,艺考最大的难处是专业课、文化课的“双线作战”。
“同很多艺考家长聊天,那种心酸、辛苦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赵国锋校长表示,普通高考生只需要一门心思奔着文化课复习,尽量提高分数就好。然而,艺考生的专业课、文化课则是缺一不可。
同普通高考一样,艺术类高考中越是好的院校,其考取的难度越高。只不过,艺考专业课考试的特点是,在相同的专业门类下,考生可以参加多所学校的校考,尽量多地拿到校考合格证,以扩大最终的选择余地。然而,每年都有相当多的考生因为专业课或文化课的因素而落榜。这类学生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如果文化课还可以的话,就可以继续进行普通高考的录取——毕竟艺术类高考属于“提前招生”;如果文化课成绩较低,就只有复读这条道路可选了。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艺考文化课补习班中,复读学生占据很大比例的原因了。
“文化补习”是艺考“攻坚战”
从2月中下旬起,随着各艺术院校专业课校考的陆续结束,取得了各校专业合格证的艺考生总算可以踏实下心来备战高考了。文化课复习也成了获取高考成功的攻坚战役。
往年情况来看,每年都有1/3以上的艺考生选择校外机构进行文化课冲刺。精华学校赵国锋副校长介绍,艺术类考生的教育背景较为复杂,有的在普通高中,有的则在艺术学校。虽然多数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课复习策略,但部分学校受师资、场地、课程内容所限,无法给艺术类考生更具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比如,在一些艺术学校中,文化课教师的水平与专业教师水平无法相当;在普通中学,艺考生由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忙专业课,文化课已经和同学相差很多了,且学校很少有专门为艺考生进行文化课补习的班型及复习方案,艺考生与普通高考生一起学习难以跟上进度。因此,一部分学生选择校外辅导机构备战文化课冲刺,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文化课指导。
因此,在2月中下旬这段时间,专业课校考尚没有结束的艺术类考生,肯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毕竟这是学生参加艺考的第一步。而已经考完的学生就应该为下一阶段的任务做准备了——允许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稍作调整,随后尽快把注意力转到文化课上。
赵国锋副校长提醒考生,如果选择文化课在校外进行补习的话,开班时间就要等到2月底、3月初。中间这段“空当期”则是留给考生自己的,不妨自主翻阅课本,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摸底。也可借助一些外界的力量,如到一对一学习中心,同任课教师做些面对面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分析自身情况;或者选择一些专对艺考生的在线课程等。从2月17日起,考生还可以到精华学校的花园桥校区参加文化课的“零模”活动,弄清自身的文化课程度,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才好在未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复习。
“三套方案”备战百日提分
选择校外机构进行艺考文化课冲刺,势必要对机构的资质进行比对和筛选。考生需要考察的一是机构往年的规模和成绩,关键要看每年学生的通过率。其二就是师资。现在不少学校在安排艺考生文化课授课教师时都存在误区,认为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差,所以可以随便安排老师。“但我们认为,越是因为这样,艺考生的文化课教师才越是需要高水平,因为要实现帮考生100天内提分的目标。”精华学校副校长赵国锋提出,在这100天中,艺考生是不可能把高考的所有知识点全部掌握的,那就要求高水平教师,切实了解高考中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在讲课过程中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此,精华学校将很多名师安排进入艺考生的文化课教学中来。不仅如此,学校还为考生准备了三套“百日提分方案”。
第一套方案为“全日制艺考班”,在沙河和花园桥校区开展,针对那些能在三个月时间内吃苦耐劳、全心投入学习的考生,开设30人/班的全日制冲刺班,以及15人/班的全封闭精品班。第二套方案则为“VIP精品小班”,针对学习时间不固定,或需要单独制定教学方案,希望短期内有大幅提升的考生,分为“4-6人班”、“2-3人班”、一对一等。最后一种就是“在线巩固课程”,通过6门共108节在线课程,为考生提供全日制课程和VIP精品课程之外的“加餐”。对于那些有意向利用一切缝隙时间如自习课、等公交、吃饭后、睡觉前时间进行自我巩固、提高的学生提供帮助。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