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交流群
集美大学全日制自考项目
华侨大学自考项目
2024福建高考交流群
高考网官方公众号
分享

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中小学阅读写作时间:04-21

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在核电站建设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节点。”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告诉记者。

“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将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邢继说,“华龙一号”最大的特征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正是这一系统使它成为国际上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之一。邢继介绍说:“福岛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只有能动安全系统,它必须依靠电力来实现和保障安全;一旦失去电力,整个安全系统就瘫痪了。因此,就必须有不依靠电力就能发挥安全作用的非能动安全措施。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不依赖电源,而是利用重力、温差、密度差这样的自然驱动力来实现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等功能的设施。'华龙一号’在最主要的三道安全屏障上,都设置了'能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这三道屏障,从内到外包括:核燃料芯块的金属包壳、一回路承压边界和反应堆厂房的安全壳。”

针对记者“为什么我国必须发展核电产业”的提问,邢继说:“我国已向世界作出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的庄严承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4%,非化石能源占比12%,其中核电仅为2%左右。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结构亟待调整。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能源,在治理雾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00万吨。”

他接着介绍:“核电产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华龙一号’包含6万多台设备,涉及设备供应商5300多家,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意义也十分重大。而且,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目前,中核集团已出口3台'华龙一号’。据测算、我们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相当于出口30万辆汽车,能拉动装备制造和设计领域超过数百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全寿命周期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郑蔚《邢继:建造安全标准最高的核电站》)

材料二: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公众带来了持久且严重的心理影响。核污水泄漏持续恶化,核事故产生的污染清理工作仍在继续,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的结论正面临严峻挑战,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突出。

“污名化”是风险放大后的社会效应。1988年,克拉克大学的学者们提出了“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这主要是指小风险问题或事件,经过社会这个媒介多层次、多角度、辐射性传播,会使公众产生巨大的恐惧。涉核项目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专业性,而民众往往并未充分知晓实际情况、在传播过程中,其风险更易被放大,更易被贴上“有害”的标签,从而产生“污名化”现象。

“污名化”现象也是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的一种表征。在核能问题上,民众对涉核项目的安全风险表现出天然的抵抗。如果官方仅仅通过对话机械地强调“绝对安全”,出于本能和基于对涉核项目的误解和恐慌,民众会更加怀疑项目的危险性。信任危机造成的涉核项目“污名化”会导致双方的对话语境错位,致使项目最终无法开展。

“邻避现象”指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建设有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公共或工业设施时,受到当地居民的集体反对与抵制。“邻避设施”包括垃圾场、变电所、机场、核能工程等,其中核能工程是一种具有特殊性风险的邻避设施,邻避设施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不均衡的“风险——利益”空间分配,即利益由社会共享,而风险和损失却由附近居民承担。居住在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既渴望发展清洁的核能,但又不愿承担风险,就可能产生所谓的“邻避现象”。

核电产生“邻避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两个方面尤为突出。一方面,公众对涉核项目不了解,又存在恐惧心理,就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大不信任。

近几年来,国家将发展核电作为能源供给侧改革、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积极推进,而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政府、核行业、学术界、媒体等应给于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必要的科学措施。

(摘编白张振华等《涉核项目的“污名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华龙一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核电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意义重大。

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非化石能源占比很低,由此产生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核能,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华龙一号”的出口,响应了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日本福岛核事故严重污染了环境,强化了民众对核能的负面心理,随之产生了涉核项目“污名化”及“邻避”问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极大提高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这是该项目能够成功走出国门的关键因素。

B.为发展核能,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我国制定了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的目标。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当运用各种便捷的传播手段,能促进民众对涉核项目的了解,涉核项目的神秘性也会逐渐降低。

D.在取得公众基本信任的前提下,企业若能给涉核项目附近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将有利于解决“邻避”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一项是(3分)

A.一旦事故发生,换热器内的水受热膨胀,水蒸汽将沿上升管道排出,达到散热目的。

B.当遭遇外部强力撞击时,双层安全壳的外层抵御冲撞,内层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C.如果发生事故,柴油机将驱动水泵,把水打人到反应堆内进行冷却,带走堆芯余热。

D.核反应堆加热水产生蒸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实现能量转换。

4.材料二第二段引述了“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我国某地即将建设一个新的核电项目,为避免“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的出现,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好公众沟通工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3.26

(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

(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耿少爷走后音信渺茫,连死讯都只是传言,写出了动荡时局中投身抗战的东北青年辗转不定的处境。

B.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将两代人的青春关联起来,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

C.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

D.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小城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耿大先生梦见儿子率军归来收复家园的景象,与梦醒后儿子已不在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故事的悲怆色彩。

C.小说结尾耿大先生被幽禁园中,孤愤难言,他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也与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关。

D.小说从当前耿大先生的病写起,以耿家为中心,将家国浮沉、两代人的故事凝聚一处,体现了构思的匠心。

8.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9.请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4题。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泰始中,守河南尹,受诏为黜陟之课、其略曰:“臣闻上古之政,因循自然,虚已委诚。及至末世,法令滋章,巧饰弥多,岂若申唐尧之旧,去密就简,则简而易从也。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数年,拜度支尚书。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周庙欹器,至汉末丧乱,不复存,形制遂绝。预创意造成,帝甚嘉叹焉、咸宁四年秋,大霖雨,蝗虫起。预上疏多陈农要。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以其无所不有也。时帝有灭吴之计。领征南军司,既至镇,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政耻以无备取败,不以所丧之实告于孙皓。预欲间吴边将,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监刘宪代之。故大军临至,使其将帅移易,以成倾荡之势。后陈兵于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张旗起火,以夺贼心。吴都督孙歆震恐,旨、巢等伏兵城外,歆遣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

预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既立功,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后征为司隶校尉,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杜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B.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C.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D.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如此/六载积优以成陟/累劣以取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指官吏的升降、罢免。文中的“黜陟之课”是指升降、罢免官吏的考核规章。

B.唐尧,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五帝”之一,因曾受封唐地而有此称。

C.武库,是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或掌管兵器的官署,文中用来称誉杜预富有军事才能。

D.秣陵,秦始皇始置,东汉末孙权将治所迁于此地,改名建业,建吴后以此地为都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预明于兴废,崇古务简。他认为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为政者自身清虚,以诚待人,主张重申上古旧制,摒弃繁琐法令。

B.杜预博学多能,为政利民。他请建河桥,以防孟津渡口被淹,百姓无法渡河;蝗灾时,他多次上疏,陈述助益农事的建议。

C.杜预用兵如神,善于智取。他陈兵于江陵,先派奇兵制造声势,让敌人心生恐惧,后来又巧用伏兵,虏吴国都督孙歆而还。

D.杜预耽思经籍,著书不倦。他致力于经籍研究,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直到年老才完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领征南军司,既至镇,乃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

(2)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

14.杜预为何要将俘虏还给孙皓?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探春

吕本中

谩遣儿童扫雪开,却穿篱落看春回。

溪山冷落泥三尺,故旧飘零酒一杯。

止买芒鞋供踏雪,更携藜杖与寻梅。

玉川纵老生涯在,[注]时有邻僧送米来。

[注]玉川: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儿童打扫积雪,又穿过篱墙去寻春的踪迹,表现了诗人对春的热爱和向往。

B.路途上冷落泥泞的景象,眼下故旧飘零的孤独境况,强化了诗人寻春的艰难。

C.玉川子年老,生计只能靠邻僧时常接济,诗人借此典故暗示了自己处境凄凉。

D.诗人从探春之前的准备写到路上的情景和心情,再联想到玉川子,脉络分明。

16.诗歌的颈联与苏轼词“竹杖芒鞋轻胜马”在情感表现上有何异同?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道理。

(2)古代诗人常用“杜鹃”这一意象寄托凄凉伤感的情意,唐代诗人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                                                            ”。

(3)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描写了山村迎神祭祀的习俗,表达了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高跷俗称踩高脚,也称高瞧戏,是人们喜爱的民俗表演形式之一。在大型群众文艺活动中,它因“鹤立鸡群”而备受瞩目。

高跷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险。高跷的高度高。一般离地五六尺,最高可达一丈二。表演艺人踩在这样的高跷上,以奇险的动作表演谐趣的情节,(    )高跷的造型奇特。人物角色多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造型以戏剧人物为主,化妆用色夸张大胆。高跷艺人们把真脚“扎”起来,假腿动起来,以栩栩如生的表演给人以艺术享受。高跷的表演难度大。艺人要经过无数次摔倒爬起,才能在高跷上表演出耍龙舞狮、腾跃盘旋等高难特技。

高跷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使之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备受瞩目                  B.谐趣                  C.夸张                  D.栩栩如生

19.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与之相距甚远。

B.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

C.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距甚远。

D.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乡民心中便有了神灵巨人。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为什么真人往往比照片好看?这就涉及大脑视觉处理时的选择性问题——  ①  ,大脑更容易识别动态的脸。

研究者做过一个试验:让参与者对20个人的2秒钟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截下的1200帧静态图打分,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中的得分比在静态图中要商,也就是说,在人们眼中,  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视觉中枢会对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同一张脸进行信息提炼、并倾向于抓住特征最明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信号。此外,大脑在动态识别时,还会下意识地对五官下对称的地方进行修饰,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不完美的细节。

有研究者认为大脑对动态图片的加工优势是进化的选择。照相机被发明出来不过两百余年,而人类进化了几千万年,在漫长的时间里,  ③  ,而短短两百年不足以让它习惯并擅长处理静态图片。

看到这里,希望不上相的朋友们可以释然一些。

21.在上文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字。(6分)

22.一位朋友向你吐槽自己不上相,没有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请根据材料信息写一段话,安慰朋友并传达其中的科学道理。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家里的闲置物品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它们,李明家发生了争执。

奶奶说:“扔掉怪可惜的,整整还能用。再说,用久了也习惯了。”

爸爸说:“直接扔掉多省事,该简单就简单,当然也可以捐掉。”

读中学的李明说:“挂到网上卖,既经济又环保,根本不愁卖不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从三方中选择一方,写一封信与之交流,落款统一为“明华”。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厦门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评分参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1.(3分)D(涉核项目“污名化”以及“邻避”问题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就存在。)

2.(3分)B(发展核能是手段,而非目的。)

3.(3分)A(A项中的机制是利用密度差来实现传热功能,为本题答案:B项属于“安全屏障”而非“安全系统”:C.项中的柴油机为水泵供电,属于能动安全系统:D项描述了核电站的发电原理,与安全系统无关。)

4.(4分)

①为分析“污名化”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增强文章说服力:(②)用以分析“污名化”现象产生的社会传播机制,为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

①向公众普及核能与涉核项目的基本常识,减少误解和恐慌:②让公众充分了解我国在核电安全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③讲究对话艺术,改变由企业主导核科普和公众沟通的现状:(①做好舆论引导,防止涉核项目的风险在传插过程中被放大。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二)(16分)

6.(3分)D(“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称之“抗日英雄”皆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

7.(3分)C(“周围的人求全自保、冷漠疏离”有误。)

8.(4分)

①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③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①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9.(6分)

示例:

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②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③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3分)A

11.(3分)C(武库,文中用来称誉杜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

12.(3分)B(原文“预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有覆没之患”的主语应为船只。)

13.(8分)

(1)(4分)杜预美任征南军司,到了驻地后,就挑选精锐士兵,袭击吴国西陵督张政,大败张政军。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领”“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发生瘟疫,应该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俟”“大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为了离间吴国君主和守边大将的关系,让孙皓对张政失去信任。

参考译文: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他学识广博,多所通晓,明晓国家兴衰之道。泰始年间,杜预担任河南尹,遵奉武帝诏命制定升降罢免官吏的考核规章,大致是说:“我听说上古的政治,因循自然,为政者自身清虚而信用他人。到了后世,法令越来越明确,虚伪矫饰越来越繁多。哪里比得上重申唐尧时的旧制,摒弃细致繁琐的法令条例而依照简要的规章行事,这样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政策也容易施行了。如今查核官员优劣,不如委任通达识远的官员考核所负责区域的官员的政绩,每年评出一个考核'优’的官员记为上等,一个考核'劣’的官员记为下等。这样六年下来,积累多次考核'优’的就可以得到升迁,积累多次考核'劣’的就要被降职或罢免。”几年后,官拜度支尚书。

杜预认为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周庙欹器,到了汉朝末年社会动乱时失踪,形状和制作方法也失传。杜预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制成欹器送给皇上,皇上非常赞叹。咸宁四年秋,下起连绵大雨,蝗灾兴起。杜预上疏多陈述助益农业生产的要务。在朝为官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数目多得数不过来,受到朝野的赞美,号称“杜武库”,因为他无所不能。当时,武帝有灭掉吴国的打算。杜预兼任征南军司,到了驻地后,就挑选精锐士兵,袭击吴国西陵督张政,大败张政军。张政因没有防备而失败感到羞耻,没有把战败受损的实情禀告吴主孙皓。杜预想离间吴主与边将的关系,于是向朝廷上表,把俘获的吴军归还给孙皓。孙皓果然把张政召回,派武昌监刘完代替他。所以在杜预大军来到吴国边境之际,使吴国将帅徙移变换,以造成分崩离析就要沦亡的态势。后来在江陵陈列军队部署兵力,派遣周旨、伍巢等人率领八百骑兵,驾船连夜渡过长江,张设旗帜,燃起火把,以让敌人军心涣散。吴国都督孙歆震惊恐惧,周旨、伍巢等人在城外埋伏好兵力,孙歆派遣军队出城抗击汪俊,大败后逃回。

周旨等人发动伏兵,随着孙歆的军队混入城中,孙歆没有发觉,混入城中的士兵直接来到军帐下,俘获孙歆后返还。当时众将聚会商议灭吴之事,有人说:“已经有百年经历的吴寇,难以一下子全部消灭。如今炎夏将至,雨水增多,容易发生瘟疫,应该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杜预说:“现在我们军队的士气已经振奋起来,好比劈竹竿,劈开几节之后,下面的竹节就都会迎着刀口自己裂开了。”于是指挥众将帅,率军直奔秣陵,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束手投降的。杜预立下战功后,悠闲舒缓,没有要事处理,于是专心研究经籍,创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创作《盟会图》《春秋长历》,成为完备的一家之学,到老年才完成。后来被朝廷征召入朝担任司隶校尉,行到邓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皇帝嗟伤哀悼,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谥号为成。

(二)(9分)

15.(3分)C(“暗示自己处境凄凉”有误,借玉川之典表现自己清苦而自得。)

16.(6分)

同:两诗都以芒鞋竹杖等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洒脱豁达的生活情怀。

异:吕诗以踏雪寻梅的细节表现对高雅志趣的向往和追求:苏词则以比较的方式表现对官场荣辱得失的淡然态度。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7.(6分)

(1)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

示例一: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示例三: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示例四: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9分)

18.(3分)D(“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19.(3分)B(根据主语的一致性,排除A、D:“成为……巨人”是与现实形象比较后的结果,应放在后面,故排除C,答案为B。)

20.(3分)

示例: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化为他们的心灵寄托,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二)(11分)

21.(6分)

示例:

①相较于静态的脸

②动态脸比静态脸好看

③大脑习惯于处理动态画面

评分参考: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5分)

示例:

不上相也没那么要紧,我们眼中的你比照片美多了!据说大脑只对脸部最生动的地方感兴趣,还自带修图功能呢!

评分参考:

内容3分,表达2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责任编辑:陈斯佳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高考聚焦

aaa
×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18960750936
×

添加老师免费咨询,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年龄。

复制微信号:fjgkw123